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虽然是当代的热门话题,但人们对幸福的认识相当模糊,厘清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日常生活和哲学对幸福的解读,无疑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经济、伦理、心理和日常生活解读幸福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未能抓住幸福的本质。哲学的解读或许更接近幸福本质。哲学的解读说明,幸福是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体验。而人生的元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所以,生命还存在,就是幸福的。至于高层次的幸福,那是逐步追求的问题,要通过反思达到对人生意义的真谛的理解才能得到。  相似文献   

2.
肖仲华 《求索》2012,(3):17-19
幸福经济学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学理论范畴,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没有成为广泛认同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有必要对幸福经济学的由来、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假设、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及已有的基本结论等经济学理论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梳理和探析,为幸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生命的基点。幸福是生命个体在寻求德性的完善、达到自我升华境界过程中,因其所确定的社会位置、社会伦理关系和外部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主观上的满足感。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幸福感的类别也不同。评判社会群体幸福的参照系数包括自然生命的幸福、社会生命的幸福、政治生命的幸福和道德生命的幸福等四种维度,这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学出于衡量的方便而以客观的财富和收入作为主观快乐的近似等价物。这种替代,一方面使得经济学获得了极大的理论成功,另一方面也使它受到了部分学者和民众的批评。近年来,一个专门以主观快乐和幸福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经济学领域——快乐经济学(Economics of Happiness)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它综合运用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人民警察也不例外。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现代人在热切企盼幸福、努力追求幸福的同时,却觉得幸福渐行渐远。如果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道教的生命幸福观中,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幸福观中吸取一些人们追求生命幸福的宝贵智慧,即使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人民警察仍然可以通过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构筑通往幸福的桥梁,降低评价幸福的底线来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亢雄 《思想战线》2012,38(1):105-109
旅游是人的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人,因而对人的幸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旅游的本质应该是人追求幸福的一种活动,这种幸福源于人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体验是为了幸福并且可能实现幸福。旅游幸福研究对学科、旅游实践以及旅游者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不同视角,可以对旅游幸福做全面的考察和探究。旅游幸福研究的根本归宿就是"为了旅游者的幸福",这也是旅游所应担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张平  ;文启湘 《求索》2008,(5):98-100
幸福经济学是研究单个决策主体对其人生的选择的一门新兴学科,幸福因素在其中至关重要。幸福同人的爱情、婚姻、信仰等诸因素紧密相联,但伦理价值起着主要作用。通过对幸福经济学的伦理学基础进行分析及伦理价值测评,认为伦理对提高人们幸福度具有重大作用,但与之也存在不少矛盾。利用伦理提高人们幸福度应主要句.括白然知信仰两种讲路.  相似文献   

8.
幸福与德性存在区别,在存在领域具有不同内容,因而我们无法用幸福消解德性,也不能用德性消解幸福;幸福与德性又具有密切联系,幸福是德性的目的,德性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这种联系表明两者是能够相互统一的,实践是德性与幸福两者统一的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幸福的研究呈多元化取向,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关系幸福的新范式并进行了研究。幸福社会学重点关注的是幸福的实然状态,即实现的可能性。立足于社会关系的幸福实现有着以下拐点:由纯利己性幸福转向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幸福;由纯物质性幸福转向追求精神的幸福;由消极幸福比较转向积极幸福比较;由强调个人德性幸福转向建立社会德性幸福。新世纪中国社会进入了调整幸福社会关系的时代,由此幸福的经济建设转向幸福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丁心镜 《求索》2014,(8):67-71
现代社会生活是物质丰富、信息便捷、社会民主的现代化生活,现代主体生活幸福但不美满。幸福是主体的生命活力,是主体身心和环境的和谐生态,是主体积极的精神生活。解析现代社会生活,追寻主体幸福;倡行学习性、健康型和积极进取的现代主体的幸福生命共同体建设;用基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将现代主体的道德生成融于现代化生活,建构现代社会生活幸福生态系统,是现代主体追求生活幸福的具体途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