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农民增收难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重庆市实施的"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就是为了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抓住"三农"问题的核心,而推进"万元增收工程"就必须进行合作治理。如果把"万元增收工程"的动员性行为逐步过渡、还原到合作治理轨道,那么"万元增收工程"就会真正变成推动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农超对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增 《前沿》2010,(22):73-7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当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中,我国农户小市场和消费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已从农产品的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而如今农民、商家、消费者"三得利"的"农超对接"模式的出现,不仅发展了农产品现代物流业,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也为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新动力,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对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农民致富奔小康有重要意义。宿城区三种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对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了积极探索。实践证明:实现现代农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改变和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善于用市场机制经营农业,要引导,而不包办。必须增加和保障政府对农业公共产品供给,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技术免费培训制度,形成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优先的制度安排,建立农民参与的激励制度。必须创新和改进政策支持,改善支农惠农的财政补贴方式和环节,建立健全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担保、保险支持体系,建立品牌、标准、质量检测体系及市场体系,建立基本价格保护和基础性储备制度。必须培育和提升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时期,田林县依据山区实际,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在开拓中前进,在艰难中奋起,"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稳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李水恒 《传承》2011,(5):28-28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指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关系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近年来,贵港市覃塘区积极探索,找准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十一五"期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9%,2010年达到5946元,超过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7元,农民增收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从覃塘区的实践看,促进农民增收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6.
姚世新 《今日浙江》2011,(12):38-39
在浙江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为农而生、与农相伴的浙江农信社(包括农信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坚持深耕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并在支持"三农"过程中赢得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前进》2005,(4):1-1
“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农业为首。农业问题解决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就会迎刃而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农业还很落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规模狭小、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增收和生活的富裕。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抓好农…  相似文献   

8.
正"四轮驱动"加快农民增收卢跃东中共桐乡市委书记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头等大事。桐乡必须抢抓中央和省委深化各项改革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力争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增收致富路子。拓宽经营性收入渠道。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这种靠天吃饭、小打小闹的生产模式,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9.
正"无农不稳。农业是基础,我们必须要把农业做强。""农民、农业的问题,最终汇聚于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村的问题。""一切发展,最终的目的是惠于民,而农民是人民中最大的群体,我们要想办法让农民更富。"……"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国两会的焦点热议之一,今年依旧如此。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几天来,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展开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农民经济利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减负、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农政效率已成了“十五”期间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农民的经济利益是“三农”问题的根本体现,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和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结合我区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为此,我们组织了几位从事农业工作的领导和一直致力于农村问题研究的专家畅谈自己的高见,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3.
我市三农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业结构得到较好调整,创新农业、高效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了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首超万元,我市三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近  相似文献   

14.
要让循环农业从理念到规划再到实践的落地,空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只有让农民得到真金白银的利益,才会一带十,十带百,事半功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也决定了海南拉长经济发展短板,实现"四化同步"的力度,来不得半点虚浮。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是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个目标同步协调实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村金融抑制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必须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完善农村正式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培育和发展农业资本市场、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等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义康  蔡跃 《长白学刊》2007,(3):107-10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应通过财政体系,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要客观分析农民增收的形势,大力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努力克服农民增收的困难,全力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我国农业发展不仅资源种类丰富,而且市场前景广阔,为农业内部增收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广泛利用各类资源,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本途径。要进一步发挥农业的食物营养功能,在重视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08,(2):1-1
农业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农业稳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化对湖北农业优势的认识,深化农业对农民保收增收作用的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连续下发了四个1号文件,先后就“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物质支持。落实中央精神,做好“三农”工作,结合高唐实际,必须牢牢抓住八个方面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长期稳定。一、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部“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水平。近年来,我县农民收入得到了持续增长,2006年达到了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农民切身利益。农民增收困难,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既需要具体的政策措施,也需要适宜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