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客观归责论借鉴之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中较值得为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借鉴的有“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与“客观归责论”。条件说有扩大因果关系范围之虞,不过多数情况可以综合主观方面对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限制。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相当性”过于抽象,且有异化为法官认识的可能。客观归责理论从刑法规范出发,以危险增加为判断标准,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危险现实化理论虽借鉴了客观归责论中危险实现的部分观点与方法,但其理论构造、方法论、体系定位与判断思路,都不同于客观归责论关于结果归属的判断范式。相对于相当因果关系理论而言,危险现实化致力于通过类型化解决相当性标准不确定性的问题,通过引入“危险”概念补强规范判断不足的问题,通过一体判断解决因果关系认定分成事实联系与规范限定两个阶段的问题,但它在引起结果的相当性与因果流程通常性这两个理论支点上并未有全新的突破,原本相当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不清的问题亦转化为危险实现标准模糊、介入因素异常性的判断标准不明等问题。危险现实化理论需要体系性思考其客观事实判断的立场、因果关系的应然体系定位与个案妥当处理中规范判断的实然需求之间存在内在张力的问题,这同样也是中国因果关系理论进一步转型需要考虑的基础命题。  相似文献   

3.
因果关系问题在法学理论中既让人困惑又使人痴迷,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因果关系的各种学说中,相当因果关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各国虽然有一些差别,但总体上具有通说的地位。而相当因果关系中又以"相当性"的判断为核心。在"相当性"判断标准的各种观点中,其实他们都共同建立在以人们的经验来判断的基础之上,只是由谁或者怎么去判断的区别。撇开他们的争议,只就共同点来看,相当因果关系之"相当性"既有法哲学的思想根基,又有模糊论的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4.
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乃是侵权损害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对该因果关系的判定却是一个主观的价值判断过程。这个悖论命题必然导致在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判定过程中出现偏差。我国应考虑采纳英美法系中因果关系的两分法,借鉴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对法律因果关系的界定方法,以便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因果关系认定模式,真正实现侵权法公平正义之法旨。  相似文献   

5.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认定符合犯罪构成的危 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的重要前提。在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中,相当因果关系 理论较有影响,也具有相当合理性的特点。借鉴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并将其引入到我国的刑法理论中,将对司法 实践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传染病犯罪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法则为根据的传统因果关系理论,难以胜任传染病犯罪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因而必须借鉴域外的疫学因果关系理论来推定该类犯罪的因果关系。疫学的因果关系论,是以疫学统计为根据,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对被害人为不特定的案件,应根据“疫学4要素”来认定因果关系;对被害人为特定的案件,应根据“密室犯罪原理”来认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相当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中 ,我国法学界先是承袭前苏联的“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必然、偶然一体因果关系说” ;改革开放接受世界先进法律文化后 ,又采纳了大陆法系的“相当因果关系说”。相当因果关系说是自然法哲学和实证主义法学思想的产物 ,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相当因果关系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其内容无论在事实原因、法律原因的判断标准上 ,还是在因果关系的中断和证明方面 ,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充实 ,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深入研究相当因果关系说的相关问题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侵权法理论  相似文献   

8.
对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无论在理论上采取何种立场,都不得无视当下中国的刑事司法语境。本文围绕相当因果关系说,对其理论沿革进行了梳理,且基于对十个近年典型性刑事判决的实证考察,揭示了以相当说为中心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实务适用现状。即法院在选取因果关系认定标准时,存在单纯适用相当说、条件说与相当说共用、以条件说替代相当说三种情况。并据此认为,以相当说为中心重构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中也获得了相当的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9.
明晰因果关系范围、介入因素的内容是开展介入因果关系判断的前提。因果关系与介入因果关系之间是普通与特殊的关系,判断因果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亦是判断介入因果关系的方法。理论界对介入因果关系的判断模式有统一整体看待说、综合因素判断说、"定罪、量刑二分说"和自我答责,这些判断模式并没有超出归因—归责、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双层判断模式的范围。双层判断模式应当成为判断介入因果关系的方法。条件说解决事实因果关系的判断问题,基于行为人罪责自负原则的考量,应当坚持以主观相当因果关系说作为判定法律因果关系的方法。最后,双层判断模式对解决介入因果关系问题具有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刑法因果关系论之危机、反思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中研究因果关系是为了解决归责问题,因而不能用哲学因果关系的研究代替之。而事实因果关系根本不需要在刑法的领域探讨。刑法所要解决的只是法律因果关系的问题。为了与刑法的宗旨相连,并且坚持因果判断上的客观性,不如将法律因果关系的概念转化为客观可归责性的概念,并借鉴德日有关理论,创设具体的判断规则。  相似文献   

11.
刑法因果关系通常被认为是客观的、中立的,其实未必如此。在人类有限认知能力的禁锢下,无法排除刑法因果关系的价值评价。大陆法系主流的条件说、以条件说为视域的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理论都难以脱离刑法因果关系的价值判断,均渗透了评价元素。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中立性深受初萌的自然科学实证主义影响,而该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刑法因果关系中不可避免蕴含价值评价反倒是客观的,正如难以规避介入因素的犯罪、不作为犯罪、共同犯罪、环境犯罪等因果关系的价值说明。承认刑法因果关系价值评价的不可避免性,将使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在理论上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应采取归因与归责的相分离模式,在归因阶段采取条件理论作为判断标准已达成共识,而在归责阶段则主要存在修正的条件理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以及客观归责理论。本文认为在归因阶段应采取合法则的条件说,在归责阶段则通过对实行行为、违法性阻却事由等犯罪论理论的运用具体判断是否进行归责。同时认为,应在归因判断时强调事实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应采取归因与归责的相分离模式,在归因阶段采取条件理论作为判断标准已达成共识,而在归责阶段则主要存在修正的条件理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以及客观归责理论.本文认为在归因阶段应采取合法则的条件说,在归责阶段则通过对实行行为、违法性阻却事由等犯罪论理论的运用具体判断是否进行归责.同时认为,应在归因判断时强调事实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医疗纠纷因果关系的认定,一直是困扰司法实务界的难题。长期以来,我国侵权法理论坚持苛刻的必然因果关系^①作为认定侵权因果关系的标准。这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患者来说,是极为不利和不公平的。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新证据规则颁布为契机,通过一案例对医疗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进行全新诠释,提出了“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因果关系的判断在刑法理论上是一直颇具争议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对因果关系的判断也存在疑难。在危害行为引起危害结果的过程中,介入了被害人自己行为时,应当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站在客观的立场来判断刑法的因果关系。同时,需要对实行行为本身的危险性、实行行为和介入行为对结果的作用力、介入行为的异常性进行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因果关系本身的相当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实践的发展 ,许多国家在此领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而我国的因果关系理论发展滞后 ,在实践中常常以举证责任倒置代替因果关系的认定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难免捉襟见肘 ,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科学的因果关系理论 ,对其扬弃、整合。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产品侵权责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侵权责任中的产品缺陷标准应适当适用“不合理危险”的标准;在产品责任案件中对因果关系的确定应当有条件地吸收相当因果关系学说并辅之以因果关系推定方式,以弥补必然因果关系理论之不足.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应采纳过错推定责任为宜.  相似文献   

18.
刑法因果关系是指刑法理论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然存在的因果联系。由于刑法因果关系以哲学上的因果关系为基础,与哲学紧密相联,所以从根本上理解和吃透刑法因果关系的哲学基础,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解决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中许多疑难问题的突破口,起到不可低估的正本清源的作  相似文献   

19.
受害人自身特殊体质如何影响侵权责任的承担,各种观点不一。最高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确立受害人体质状况不属于减轻侵权人责任情形的“蛋壳脑袋”规则,但尚未得到普遍参照适用。究其原因,既有对因果关系、原因力等理论存在误解的原因,也有道德倾向、现实需求、“类似案件”识别标准模糊等现实原因。实际上,对于判断特殊体质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无论采用因果关系二分论还是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融入了法律政策的考量和主观价值判断。因此,个人特殊体质对侵权责任影响应从法律技术判断回归价值判断,根据是否因年龄自然增长形成的特殊体质、特殊程度、知悉情况、故意还是过失等因素进行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判断应着眼于本国的司法实践。由于我国耦合式的犯罪构成模式,使得我国在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上不可能仅是事实层面的判断,而应是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统一。只有将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理顺,才能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做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