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有关犯罪被害人问题横跨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等多种学科,对犯罪被害人问题的研究也将成为刑事一体化路径中的重要内容。我国传统司法中有关被害人的主要内容有:被害人的复仇权利、被害人的告诉与作证、被害人对定罪量刑的影响、被害人的和解权利以及保辜制度、回避制度、登闻鼓制度等保护被害人的制度。"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我国传统司法中,虽然整体上体现的是等级特权思想,但是其中体现从犯罪被害人利益角度的一些制度设置,还是对我们当今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信息的不安全成为风险社会的风险来源之一,信息安全问题也就成为风险社会的重要议题.我国<刑法修正案(七)>根据现实发展的境况,对风险社会作出了及时的回应,对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刑法修正案(七)>并非十全十美,无论是从社会现实状况还是从立法技术角度,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不足的遗憾.  相似文献   
3.
骆群 《河北法学》2012,30(9):8-14
对罪犯应该改造,是现代文明法治社会必须做出的选择.但这并不是罪犯能够改造的逻辑前提,在我们人类认识的视域内,只能认为有些罪犯可以改造,有些罪犯不能改造,而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对待如何改造罪犯的问题上,核心的是处理好监禁改造和社会化的关系、行为改造与思想改造的关系以及刚性改造与柔性引导的关系,虽然这些关系之间存在着悖论或难以兼顾的“根结”,但是还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复杂的人类社会的一条运行规则:为了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一大局,人类的行为有时并不一定以真理为基础,而服从于目的.  相似文献   
4.
骆群 《法治研究》2010,44(8):80-85
在我国,经济犯罪中废除死刑的呼声已成为压倒性的趋势,概括起来其理由主要有:不符合正义价值,不符合刑罚目的,不符合效益价值,不符合国际趋势,极个别的还认为会滋长监管者对死刑作用的迷信,忽略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利于健康、人道的社会文化和尊重人的生命的观念的形成,以及认为经济犯罪不具有道德基础,经济犯罪配置死刑是政治权力的任意之举。但是,在这些理由中,除了不符合国际趋势之外,其他理由都不能成为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充分理由,换言之,这些理由与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主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刑事政策的演进历史,一般认为是逐步轻缓化的过程,其实也可以说是宽容因素逐步增加的过程.所谓宽容是指行为者对于他(或她)所不赞成或不喜欢的人及其行为和信仰,无论从行为意义上讲还是从态度或德性意义上讲,有能力制止却不制止的一种有原则的克制.而正因为犯罪是不可消灭的社会正常现象,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罪犯回归社会和人类理性的相对性,都使我们不得不对犯罪有所宽容,来达到追求"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类的力量"这个人类永恒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论窝藏、包庇罪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群  时红 《行政与法》2009,(9):90-92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10等的规定,窝藏、包庇罪的对象就是与其事前无通谋的“犯罪的人”,、但对此处“犯罪的人”不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来理解。而要正确地理解“犯罪的人”.主要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对“犯罪的人”由谁来判断?二是对“犯罪的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客观上看我们赞成犯罪嫌疑浓厚的人才是“犯罪的人”的观点,只不过这里“客观上看”应理解为.行为人特剐认为或社会普遍观念认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刑法理论.对一些特殊的窝藏、包庇行为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刑释人员的回归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秩序的长久稳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社会工作中的充权理论,强调通过对工作对象自身的正面经验来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从而尽可能地在集体的参与中来改变或掌握自己的生活.这一理论可为未成年刑释人员的回归提供非常有益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8.
骆群 《行政与法》2010,(6):63-65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之危害行为既可以是作为形式又可以是不作为形式,当排污主体不具有排污权或虽具有排污权但没有能力处理废物达到排污标准的情形时,排污这种危害行为是作为的形式,当具有排污权并有能力处理废物达到标准而超标排污时,则危害行为表现为不作为的形式。建议对《刑法》第338条进行增设危险犯、条文表述以及刑罚设置等进行修改,增设第2款,对有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之外的废物所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进行规制,并增设不处理垃圾罪,以加强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环保责任。  相似文献   
9.
因果关系问题在法学理论中既让人困惑又使人痴迷,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因果关系的各种学说中,相当因果关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各国虽然有一些差别,但总体上具有通说的地位。而相当因果关系中又以"相当性"的判断为核心。在"相当性"判断标准的各种观点中,其实他们都共同建立在以人们的经验来判断的基础之上,只是由谁或者怎么去判断的区别。撇开他们的争议,只就共同点来看,相当因果关系之"相当性"既有法哲学的思想根基,又有模糊论的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量刑建议与同案不同罚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诉讼体制中,量刑权属于法官审判权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权发挥空间最大的"领域",司法实践中法官量刑权的行使又缺乏公开透明性,从而使量刑失衡现象成为我国司法中的"诟病",并且也是导致同案不同罚现象最普及最主要的原因。产生于西方的量刑建议制度就是为了抑制量刑失衡而导致的同案不同罚现象,其不仅具有相关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司法实践的"招唤"。在我国建立量刑建议制度从而达到抑制同案不同罚现象,必须制定全国统一的量刑建议标准以及设置量刑答辩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