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区,是公安基层工作的主要阵地。它的建设和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搞好社区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治安秩序,我们进行了许多尝试,社区警务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社区警务的理论基础社区警务就是以某特定社区为活动范围,为了维护和保障该社区的治安秩序,根据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进行的警察行为。社区警务的传统思想是:警察是公众的一部分;警察权力的来源是公众的认可;警察应与公众合作进行  相似文献   

2.
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以共同文化背景而组成的具有实体意义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警务是警察机关依托社区,即依赖社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实现警察与社区组织,社区公众的有机组合,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刑事违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利 《刑警与科技》2008,(1):122-124
警察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稳定的所有需要。本文通过审视警务管理功能的认识误区,用现代警务管理理论,站在还权于民的高度来解决警力不足和治理非警务活动。重新定位警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不是警察独自的警务工作,必须主导群众积极参与,还权于民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于洪生  闵晓东 《犯罪研究》2001,(1):47-48,,F003,
无固定常住居民的社区是一种特殊社区,其警务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社区成员"复杂化"、地理环境"窗口化"、警民关系"抽象化"、警务效果"社会化".特殊社区的警务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加强特殊社区警务的方略强化社区警务意识,拓展社区警察服务,发掘社区警务资源,完善社区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我国融入世界进程的不断深化,服务型、福利型政府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我国交错推进,公共权力开始大范围、大幅度的向社会转移。而社区作为一个市民交流的小范围熟人社会,逐渐成长为百姓生活的一个社会单元。而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社区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生活、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社会管制等诸多角色,从成长为现代服务型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而作为具有强烈教化色彩的社会化行刑方式——社区矫正,将其纳入我国社区治理的程式之中,不仅有利于犯罪行为人回归社会,而且也使社区市民生活更为融洽,从而得以有效的预防犯罪。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发展社区治理理念,丰富其内涵,将社区矫正纳入社区治理的范畴,利用社区的教育功能、交互功能、渗透功能,创建犯罪行为人回归社会的社会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建立和完善主动警务模式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防范与控制的主体是警察,然而警察传统的"被动反应式"警务模式已经起不到遏制犯罪的目的,一种适应社会发展及犯罪防控要求的"主动出击型"警务模式应运而生,要实现这种警务模式的改变还要实现三个方面的替代:以动态控制警务活动方式替代静态管理型警务活动方式;以问题导向替代案件导向;以服务、管理相结合的导向替代单纯管理导向。  相似文献   

7.
困境与突破——关于社区警务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警察组织中固有的官僚封闭特征及落后的警务理念与组织文化,警务社区改革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警察组织中产生了沟通不良及抗拒改革的状态。此文正是从分析社区警务与传统警务的区别入手,立足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区警务是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在警务实践中的折射。社区警务体制以和谐警民关系为内核,要求警察主动依靠民众、服务社区、提前预防犯罪。当前的社区警务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弊端,社区警务理念与实践脱节、体制上存在欠缺等。在社区警务建设的渐次推进过程中,须培育起全警警务理念、主动警务理念和民生警务理念,并着力解决警种联动、警社合作和目标管理考核问题。社区警务建设离不开警察职业素养和执法权威的内质支撑,须以民为本,型塑警察职业素养,提升警察责任心和使命感;培育社区民众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重建警察执法权威。  相似文献   

9.
一、肯尼亚社区警务出现的背景21世纪警务原则建立在认识到警察不再是社会法律和秩序唯一守护者的基础上。肯尼亚治安环境动态变化这一性质使警务工作成为一项复杂的职责。为了让肯尼亚国家警察局能充分应对这一挑战,肯尼亚迫切需要不断采取能够满足人民现在和未来新出现的安全需求的警务战略。  相似文献   

10.
金卫  彭俊平 《政法学刊》2011,28(6):96-100
创建和谐社区警务区,社区平安是基础,社区服务是关键。实践证明,全力推进和谐社区警务区建设,必须围绕社区的治安实际和群众需求,不断强化社区警务建设,健全五大机制,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五化",将社区警务区打造成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防控犯罪的平台,实现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活动社会化的新型警务模式,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同时要做到理念创新,在建设和谐社区警务区的进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等六个正确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彭俊平 《政法学刊》2010,27(4):118-121
社区警务建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基石。在社会管理创新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形势下,社区警务建设需要承继公安工作优良传统,专群结合、亲民为民,切实履行好社区民警的职责;还需要变革,不断创新社区警务的内涵、工作方法、形象和服务等。只有这样,才能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巩固政权的第一层基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张曾元 《政法学刊》2011,28(4):121-124
公安警务改革是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根据本地实际,进行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警务改革。河南公安警务改革提出提升公安警务效能的模式构想:“1+2+N”模式,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警务改革和公安社会管理创新之路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孔雯  苏振威 《政法学刊》2007,24(3):80-84
深圳南山公安分局在基层实战单位的用警理念与警务协作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其警察机动训练大队战训合一警务运作模式,通过信息导警的动态联勤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了机训警力的警务效能,体现出了弹性用警、精确用警、素质强警等低成本高效益的警力资源配置制度优势。这些警务模式的变革与深圳南山分局所处的组织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其警务运作的低成本高效益对于当前我国警务机制的建设与探索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development, growth and significance of private policing in a wider context. Section one suggests that the rebirth of private policing is associated with - and, in effect, demands - a change i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with which policing is analysed. While section one addresses the conceptual context of private policing, section two examines its theoretical context by considering various explanations for the post-war growth of commercial security. Moving from specific to general accou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wo explanations - one based upon sociological accou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ies, the other on genealogical accounts of developing mentalities - provide a crucial context for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changes in policing and governance. In the next section, two of these changes -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risk-based policing and the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of diverse patterns of governance - ar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fragmented forms of security provision (commercial, municipal, civil and state policing) which are prevalent today. A short concluding section offers some final thoughts on how these arguments impact on the governance of policing. One of the implications contained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 re-emergence of private policing needs to be considered not only as a problem, but also as an opportunity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critical questions of contemporary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5.
张敖 《政法学刊》2014,(6):113-118
社区警务是20世纪末在国际范围内兴起的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警务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国际警务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原英国殖民地,香港的法律制度和警察体制都深受英国警务制度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香港特色的较为严谨的法律体系和专业警察队伍。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社区警务制度在香港悄然兴起,并在遏制犯罪和促进警民关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形成了相对完整、系统的社区警务模式。香港回归以来,内地公安机关逐渐引入香港先进的警务模式和理念,从而对大陆的警务政策的制定和警民关系的维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钟云华 《政法学刊》2013,30(1):30-36
透过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向度,我们发现建国以来20次全国公安会议警政文本的核心话语经历了革命→治安→服务→稳定的发展演变过程,其演进是建国后三代政治精英治国理政话语的基本反映和重要支持。警政话语及其实践的发展流变始终围绕着政治合法性展开,而决定政治合法性建构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社会变迁,因此,自觉地吻合、满足经济社会需要是警政话语及其实践的首要规定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严打"、"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方式可以看作是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治理的探索.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吹响了全面依法治理基层社会的号角.作为拥有执法人员数量最多的基层执法机构,处在社会矛盾解决第一线的派出所的法律实施依据、方法和技术理应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资源和法治路径.浙江省K派出所的案例、做法和制度有力地诠释了派出所的法律实施契合基层社会治理.派出所法律实施所展现出来的四大法治功能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桥梁.派出所应从人口管理、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服务社会、走群众路线、严格遵守程序原则和善于运用非正式制度性因素等方面来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理念支持和行动榜样.  相似文献   

18.
A convergence of post-9/11 security governance practices and a dependence on extractive economies has resulted in changes to the way Canadian policing agencies classify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We detail how the category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CIP) now enables surveillance of environmentalists under the banner of national security. We examine the growth of CIP as a security category, its changing character from the Cold War to the present, and the role of threat entrepreneurs. We demonstrate that CIP networks have institutionalized collaborations between national security agencies and energy corporations, creating a petro-security apparatus that aims to suppress dissent. We conclude with reflections on what surveillance regimes driven by the petro-security apparatus mean for debates about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mov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