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庄 《研究与交流》2004,(1):36-36,38
有一种艺术,它无法保存、收藏,即使再美仑美奂,也只能遗憾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在它的影像世界里;有一种艺术,它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奢求,它源于自然,又复归自然;有一种艺术,它有巨大的空间,任你打造梦境,让你驰骋想象——这,就是沙雕艺术。  相似文献   

2.
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是艺术界的新主流,在艺术媒介、记录方式、艺术审美上两门艺术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作为在现代技术的利用中产生的艺术类型,新媒体和数字艺术都形成了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并且都以追求作品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性作为鲜明的艺术特征。新媒体和数字艺术归根结底都是对现代影像的利用,因此可以使用影像艺术概念加以统称。  相似文献   

3.
陶伏平 《求索》2008,(9):202-203
方言影像是在现代语境中生长、发展的,是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的结果和表征。现代语境中,文化艺术凸显消费化和娱乐化的特征。区域性受众对方言的情感和地域文化地位的自我确认上的诉求给方言影像提供了消费市场。方言文艺的娱乐性和轻松的平民叙事反映出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娱乐化转向。无论从文化价值、传播理论还是国家语言政策层面观照,方言影像都会长期存在,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中期西方女权运动爆发之前,世界艺术史上一直没有和男性艺术家分庭抗礼的著名女性艺术家。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实验电影为开端的运动影像艺术领域内,渐渐出现了很多卓越的女性影像艺术家,她们在很多方面经常超越男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女权运动所导致的男女社会地位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运动影像这种体裁的特性跟女性的视知觉体验和心理诉求不谋而合。本文试从三个层面来探讨影像和女性的互动关系:女性在影像中展现和寻找自我;女性在影像中探讨与男性的关系;女性在影像中以自己的方式看世界。  相似文献   

5.
电影与电视:未来发展的问题思考杨静理论家们宣称:在艺术领域,二十世纪作为电影世纪开始,它将作为电视世纪而告终。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视除了以信息传播渠道的优越排挤电影之外,更以其艺术上对电影“叙事影像” ̄[1]观赏效果的迅速无限的逼近,而把电影推向...  相似文献   

6.
王敏  游媛媛 《求索》2007,(12):161-163
李安电影把中国审美观念融入电影的具体影像叙事中,“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艺术追求、东方伦理体系的构建、传统渲染手法的运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风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话语设置以及和谐均衡的细节之美都在他的电影镜头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使他的电影具有独特个人风格和东方神韵,有别于西方电影导演和其他的华语电影人。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影像反差是指影像中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之间的明暗差别,在刑事技术鉴定中,这种差别越大,痕迹物证的特征就越明显,技术检验鉴定就比较容易且准确性也高。但在现实的条件中,犯罪嫌疑人遗留在各种承受客体上的痕迹往往十分微弱,由此导致影像反差较小,给鉴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增强影像反差,为技术检验鉴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确保刑侦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刑事技术工作者研究与探讨。 增强影像反差就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加强或减弱影像的明暗差别。目前增强影像反差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运用传统的刑事照相技…  相似文献   

8.
刑事技术中运用数码影像技术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像数字化,其意义在于把真实的影像变成计算机能接受的格式,也就是一串数字。数码影像技术就是将影像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影像处理软件处理,再经过输出设备输出,从而得到需要的影像。当前,数码相机做为数码影像技术的一种新的输入方式,在刑事技术运用中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确保数码影像的真实性,是随着数码影像技术日益普及而产生的一个热点问题。数码影像技术将给公安工作带来如下影响:(一)改变传统记录现场的方式。(二)改变传统的指挥方式。(三)改变检验照相的方式。(四)改变公安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徐沁 《北京观察》2012,(2):42-42
正问题与分析数字技术和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摄影行业的大繁荣,使得影像文化成为最广泛的大众文化之一。影像文化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早已被许多国家认知,目前在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国际摄影节已有30多个。我国各地举  相似文献   

10.
海峡交流基金会:我会副会长张铭清先生以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身份,应台南艺术大学邀请,参加2008第七届两岸传播暨影像艺术学术研讨会,竟于今天上午遭极端分子暴力袭  相似文献   

11.
《今日民族》2012,(1):68-F0004
2011年12月25日,由云南省民委、省文化厅、省摄影家协会、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云南公安文联联合举办的《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云南26个民族人文情怀影像纪实》孙大虹摄影作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所展出的118幅图片,艺术地再现了云南26个民族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2.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4,(10):33-35
梁小昆是《中国残疾人》杂志2008年第5期报道的人物。那时梁小昆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黑白大画幅影像”研究生,毕业后他攻读下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时隔6年我们再次相见,已跨入不惑之年梁小昆发生了很多变化,他的身份从学生成为了老师,他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他的艺术研究方向从静态的图片转为动态的视频。当然,也有些东西没有变,比如艺术追求中“纯粹”的要求,比如对作品呈现时“真实而有趣”的标准。梁小昆追求艺术是因为他“有话要说”,他从图片摄影专为视频创作,是因为能“说得更好”。他未来的理想是是拍一部“作者电影”,创作出体现自己完整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邓伍英 《求索》2014,(9):169-173
影像元素可通过审美意识的反映对于人物心理的象征以及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指称有着深刻含义,可以作为艺术审美活动中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而存在,很有必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艺术审美活动可以从两性文化价值自觉、自身生命意识的把握及自我唤醒的情感视角出发,以女性特有的心理视角将影视服饰元素审美文化与历史文化表现联系起来,为重构历史叙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标出性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艺术理论中更为重要。文化的标出性有两种构成方式:命名式,功能式,二者互相补充;艺术的标出性也有两种相应的方式:形式标出,题材标出,两种分类法在艺术文本中兼而有之,因此艺术是一种“双标出”的文化活动。艺术可以是标出性的异项艺术,也可以是非标出的正项艺术。艺术的标出性在艺术发展中意义重大,并呈现出一种历史性的变化。在当代,艺术的标出性增加,以至于文化标出性本身,就“自带”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政经状况、不同的民俗风情,造就出中国和西方不同的艺术性格特征。中国艺术强调感性,西方艺术强调理性,中国艺术强调表现,西方艺术强调再现。这种艺术性格的博弈成为中西艺术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段明福,主任医师、影像专家,现任淄博市张店区人大代表、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 他从事临床医学影像和医院管理工作30余年,先后兼任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国际亚太超声医学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会秘书长、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会副主任委员、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1,(5):21-22
百岁清华,数易其名,历经风雨,和百年中国历史一道沉浮,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留下诸多悲喜交织的影像。  相似文献   

18.
曹玲玉 《求索》2014,(4):86-89
“善”和“善”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结构性两级,在礼备乐和的表象之后,二者相互钳制、异化,频繁地在中心和边缘性存在的张力关系中交替更迭,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伦理之维在“善”的实用关系中思考艺术之工具性存在,审善之维在“善”的形式独立中思考艺术之自在性存在,二者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巡礼旅程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高雅艺术是美国大都市中的一个亮点。高雅艺术原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但美国却有许多高雅艺术团体以提高大众艺术欣赏水平为己任,注重把根脉扎到社区中去,扎到新一代年轻人中去,不仅为城市增添了艺术魅力,也为自己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话说角度     
搞摄影的讲究选择角度。角度者,位置也。选择一个好的位置,调整好视角焦距,摄出来的影像绝对的"艺术"。你看过照相馆橱窗里那些艺术照吧,人家照风景,则如画,照人物,则传神,关键在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