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费氏人本主义不仅把人从宗教神学和理性主义的泥坑中拯救出来,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曾起过催生作用。费氏人本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以及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和本质的科学发展观与重大新举措。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人为本”的提出,对我党执政治国的实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的人本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整个科学发展观联为一体,具有崭新的科学内涵和内容。这一新的人本观与以往“人本主义”等思想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从活生生的历史行…  相似文献   

3.
郝桂荣 《前沿》2014,(23):4-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不同,它是价值观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真、善、美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本质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是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根本要求。培育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需要着重处理好人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人本"与"物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余海超 《传承》2008,(18):30-31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生成,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生成,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或根本原则,"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科学发展观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思想来源和重要指导方针,而"五位一体"总布局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实践。因此,探讨"以人为本"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作用问题,对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贯穿于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的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和关于人的理论为基础的,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精髓;培养和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是对民本论和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所讲的人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是全体人民群众。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而不仅仅是把人视为工具和手段。这种发展观包含着发展、联系,人的本质属性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丰富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9.
深刻认识和实践“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必须从人的实践性、社会性、目的性上分析“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据;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对比中论述“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狠抓工作落实中探讨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中充满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并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要转变增长方式、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虽然马克思继承的是“费尔巴哈派”的人本主义,但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性、主观性和不彻底性,建立了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刘晓 《前沿》2012,(6):53-5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寂寞"的成因出发,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内容再分析,联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出了异化劳动的自我异化是使无产阶级主动扬弃异化,进行世界革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成就人类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诱因这一结论。依此加深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项洋 《求索》2015,(3):58-62
"异化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含"四个规定",四个规定的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这一辩证关系预示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在诸多研究者眼中被看作是一种"aporia",但这并非"aporia",而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所在,需予以留存与摒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中,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人本思想,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这对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异化劳动"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哲学命题,由于对人的不同理解而表现为不同的哲学倾向。人本主义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人本主义。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唯物史观不同于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是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而不是抽象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吕国升  刘玢 《前沿》2012,(8):9-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个人的现实性和人类的历史性对资本家进行了人本主义剖析,指出资本家的现实规定性是异化、历史规定性是创造,资本家在历史上有消极和积极双重作用。对"资本家"诞生和初期发展过程的人本解构,对于我们理解"以人为本"和指导科学发展有很好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杰 《传承》2010,(36):14-15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蕴含的"以人为本"思想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核心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源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其提出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对当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妍  牟岱 《人民论坛》2010,(11):52-5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是,以人为本不是没有界限,我们在社会问题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自然问题上还是要坚持以自然规律为本。当前,"以人为本"的适用性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这不仅涉及到指导思想问题,也涉及到发展方式问题,更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小雪 《前沿》2011,(18):63-65
本文抓住"科学"这一关键概念,先从历史的维度,即自然科学的孕育、起源、发展来揭示"科学"的"人文"背景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然后从现实的维度分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应用与发展,从而深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刘孜勤  李莉 《前沿》2011,(6):105-107
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使得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为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更为重要的是,就传统道德的继承来看,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是,以人为本不是没有界限,我们在社会问题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自然问题上还是要坚持以自然规律为本。当前,"以人为本"的适用性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这不仅涉及到指导思想问题,也涉及到发展方式问题,更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