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晓巧 《群众》2020,(2):64-65
说起顾炎武,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众人熟知。作为一个亲历明朝惨痛灭亡经过、又积极参与抗清斗争的学者志士,这句话体现着顾炎武对责任担当的深刻认识。历史风云变幻,滔滔大势难以力挽,在清朝初年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之后,顾炎武对这份责任担当有了全新的思考与诠释,开启了另一条担当之路。怀救民于水火之心在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中,顾炎武是毛泽东颇为推崇的一位。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把顾炎武《日知录》序言中有关顾的政治行宜和讲求实学的内容,抄录在自己的《讲堂录》里,奉为立身行事的准则,还把顾炎武标举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可师”的“文而兼武”之人。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12)
<正>昆山玉峰亭林园,顾炎武纪念馆所在。亭林为顾炎武之号,头像上方匾额题"心同山河"四字。一代大儒顾炎武,生不逢时,却以天下为己任,奔走国事,治学经世,在风雨飘摇的历史舞台上,堂堂正正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义无反顾做一番学问与"天下为公"的大业。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学问家、爱国诗人,世人敬称"亭林先生"。心怀家国顾炎武(1613-1682),出生于江苏昆山千灯镇,祖上为名门望族,祖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这种争议今天仍然存在。有的完全否定他,说他是“反动文人”;有的全面肯定他,连他反对农民起义的言论也说成是一种“保护色”。我们把金圣叹同早期启蒙思想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就是以求得对金圣叹有一个较为全面正确的评价。 这里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指的是与金圣叹大致同时的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诚然,目前学术界对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这些人的评价尚不一致:认为这些人是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只是一部分人。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把金圣  相似文献   

4.
张砺 《同舟共进》2021,(4):76-79
历数中国百强县,近年来一直有个县级市独占鳌头,它连续十几年排在全国首位,那就是江苏苏州下辖的昆山。地处江南富庶之地的昆山,不仅经济发达,还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闻名遐迩的江南古镇周庄也在昆山的市域范围内。历史上,苏南地区更是文人辈出的地方。有人统计,明清两朝历年的202名状元中,江苏约占1/3,其中尤以苏州地区最为突出,竟有35位。不过,若论苏州地区文人学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还要数昆山人顾炎武。虽然他在科举考试中并无建树,但后来却成为了杰出的思想家和史地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儒”。  相似文献   

5.
《群众》2007,(1):F0002-F0002
昆山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的东大门。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万,现辖10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2003年3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昆山提出了争做全省“两个率先”排头兵的要求。三年多来,昆山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民营赶超、服务业跨越三大战略,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历来被认为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大学者,学问渊博,因为他对于经史、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莫不穷究原委,因此被认为是清代朴学之先河。他著述甚富,据近人谢国桢考订,顾氏著述近六十种,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国初之学大”  相似文献   

7.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8.
印尼“纺织大王”、华人宋良浩是海外企业家。多年来,他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射祖的光彩事业,曾多次在商丘市的睢阳区、梁园区无偿捐资建校。  相似文献   

9.
魏源在评论清代小学成就时说:“小学以《说文》为宗,历体罕究,国朝顾炎武始明音学,而段、王二氏发明《说文》、《广雅》。惟转注之说尚有疏舛,予特为发明之。此小学家之大概也。”(《魏源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页,下引同书,只注页码)从这段话来看,魏源很自负,他不仅以小学家自居,而且毫不客气地认为,论清代的小学家,除顾炎武、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之外,就算他了。因此,今天我们研究魏源的整个学术思想体系,就不能忽视他的小学观及其小学成就。 一、魏源经世致用的小学观  相似文献   

10.
正人称"昆山三贤"之首的顾炎武(1613—1682),一生信奉仁义,精忠爱国,并在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他不仅学精,而且气高,因此被尊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在他70年的生命历程中,其作为可歌可泣,其业绩可赞可颂,为国人所崇拜,为世人所瞩目。出于多方面的原因,顾炎武从45岁开始北上游学,居无定所,食无定餐,骡马相伴,沉卷相随,在外闯荡25年,最后客死异乡。不是他不爱家乡,而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刘尧汉先生“彝族祖灵葫芦是中华民族文化共祖”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次,不能用神话传说中的彝族祖灵葫芦作为其共祖,并对彝族祖灵葫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赣县近几年来吸引台资侨资1.5亿多元,仅1995年1—10月就达2000多万元。有人问县委书记李应章有什么诀窍,他说,做好“三胞”寻根问祖的每一件小事,使“三胞”感到家乡人可亲、可信,是吸引海外投资的根本。 可以这么说,祖祠、祖坟是海外“三胞”的根之所在,许多“三胞”对家乡建设之所以能慷慨解囊,他们的感情培养往往最先是从上祖祠、祭祖坟开始的。有一位70高龄的台胞刘涵仙,在台泻听谣传说  相似文献   

13.
顾炎武的廉政思想是基于对明亡之故的探究及其亡国之训的总结.他认为,是由于明末统治者长期的政教缺失,导致了士大夫阶层道德沦丧,以至最终失天下而亡其国,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后世治国者当以此为殷鉴,首抓廉政,以“法”“名”“礼”兼采并用的综合治理方式来开展廉政建设,使君臣百官皆“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而尽力达致民富国治而天下平.  相似文献   

14.
现年43岁的李兴利是淄角镇西李集村村民,这几天可高兴了:科技培训活动让他和这个村的菜农乘上了“致富快车”.前段时间他盘点了一下收成,一个大棚收入了1.4万元,记者问他与去年相比效益到底如何时,他讳莫如深地笑了,说当然与种普通农作物没法比了。近年来,惠民县紧紧嗣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采取“组合拳”的形式,突出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今天坐车时,看到‘鸟巢’了,”大卫兴奋地告诉记者,“听导游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在那里举行。”对于2008年的奥运会,大卫十分憧憬,希望那时妈妈能带他到中国来看奥运会。大卫是华裔法国人,7月16日,他来到北京,参加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以“学习汉语、领略中华文化、寻根问祖”为主题“二OO六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活动。和其他参加寻根之旅的华裔孩子不同,12岁的大卫金发,棕眼,长着一副欧洲人的面孔,但是他自己知道身体里流淌着的,有一半是中国人的血液。大卫的母亲是北京…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举世闻名的水利杰作都江堰,灌溉川西500多万亩良田,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泽被后世,千年不衰。李冰去世后,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和墓碑,只留下一座水坝,但民众的心是明的,把他尊为“川祖”、“水神”,  相似文献   

17.
“关中四大”近年来,陕人吴宓教授的日记、年谱等相继问世,对读者而言不啻是打开了一扇久闭的大门,让人隐约可以窥见其人的奥秘,进而曲径通幽,得以领略晚近学界以及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吴宓(泾阳人),其声名可谓为晚近学界的陕人之首。前者,他的生父吴建寅(芷敬公)曾就职于上海大学和国民政府监察院,晚年则在家乡颇有声望;他的叔父和嗣父吴建常(仲旗公)更是大儒刘古愚的弟子,历任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的秘书长、国府监察委员等;还有一个姑丈陈伯澜,更是吴宓的“精神之父”和人生导师。有这样的背景,吴宓可谓得天独厚,很快崭露头角,他15岁始办刊,先后有《童子月报》《十二小豪杰》《陕西维新报》《敬业学报》《星星杂志》《陕西杂志》等,乃至1942年成为堂堂“部聘教授”,终成“关中四大”之一。  相似文献   

18.
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文人,博学多艺,才华出众,所作碑文尤擅一时。他一生历尽坎坷,晚年时出仕董卓并因叹息董卓之死而被杀一事,成为他被后人非议的一个污点,其文学地位也因此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大量史料分析蔡邕出仕的真正原因,并对顾炎武讥讽蔡邕“无守无识”的观点进行了辩驳,认为对蔡邕的评价应从历史情景具体分析,方能公正客观。  相似文献   

19.
今年41岁的罗岩祖是西盟佤族自治县翁嘎科乡人,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以来,他当过农科员,又先后任过县农科站副站长、县农牧局局长等职,1991年,他调任西盟县民委主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佤族干部,罗岩祖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佤山的土地上,为了让阿佤人早日过上好生活,他作了许多不懈的耕耘。西盟是一个边疆民族特困县,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的原因,交通闭塞,科技文化落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粗放,生产力落后,群众生活还处于贫困之中。1981年,罗岩祖同志走上了县农牧局的主要领导岗位上,作为有专业知识的一个领导干…  相似文献   

20.
杨丽琼 《今日广西》2007,(14):73-74
袁义达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中国姓氏”及“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的研究上。他的科研成果。成为许多姓氏寻根问祖的可靠依据。人们从中找到了自己姓氏的起源与演变、分布与迁移,甚至血型特征。近日,笔者敲开了袁义达位居北京天通苑的家门。听他讲述中国姓氏。谈论中国姓氏与遗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