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5月29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邀请,匈牙利驻华大使库绍伊·山多尔先生(Mr.Kusm Sandor)出席欧洲研究所"大使论坛"并发表了中国与欧盟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主题演讲。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等40余名代表与会。山多尔大使在演讲中谈到了中国与欧盟关系中存在的障碍,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与欧盟,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等问题。在演讲中,山多尔大使重点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和匈牙利关系的看法。一价值观差异成为中欧关系发展的障碍库绍伊·山多尔大使认为,价值观的差异是中国与欧盟之间最大的差异,同时也是中欧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9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欧大使论坛暨欧洲蓝皮书(2014-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院校代表百余人参会,欧盟和欧洲各国驻华使馆人员约30人出席发布会,并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会议报道。一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出席了发布  相似文献   

3.
随新民 《法国研究》2004,(1):136-143
2003年11月3~4日由外交学院和南巴黎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法暨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欧盟驻华使馆、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财政部、巴黎政治学院、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马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和世界史所、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外交学院、法中委员会和工商界代表、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高官、学者、记者等3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8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4年中欧大使论坛暨欧洲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欧盟驻华使团临时代办,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马耳他、西班牙和波兰六国大使以及驻华使馆的外交官等30余位外方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  相似文献   

5.
孙彦红 《欧洲研究》2005,23(5):151-153
2005年7月15日,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先生应邀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并作了题为“欧盟与中国——共绘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副院长陈佳贵、秘书长朱锦昌、欧盟驻华大使安博、中国驻欧盟大使关呈远出席了演讲会。与会者还有来自欧盟委员会驻华使团、22个成员国和2个即将入盟国家的驻华大使馆使节和官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有关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新闻媒体的记者200多人聆听了巴罗佐主席的精彩演讲。现将巴罗佐主席演讲的内容简述如下:(一)欧中双边关系的发展在过去的30年中,欧中双…  相似文献   

6.
2011年4月22至23日,中国欧洲学会第八届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欧洲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未来十年的欧盟与中欧关系。本届年会参会人数约150人,提交论文50余篇。与会者主要围绕中欧关系、《里斯本条约》之后的欧盟政治与对外关系、欧洲经济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大家发言踊跃,亮点频现。年会期间,中国欧洲学会召开第八届年  相似文献   

7.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原本遭遇主权债务危机、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危机的欧盟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受损,不仅欧盟的团结受到质疑,而且其能力也被诟病。在此情况下,欧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数字公共外交,积极塑造自身形象。本文采用对话理论的视角,通过内容分析和大数据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冠疫情期间欧盟驻华使团通过其官方微博在中国开展数字公共外交活动进行形象"自塑"及其效果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欧盟驻华使团通过微博主要向中国公众积极塑造四种欧盟形象,即欧盟是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规范力量,是欧洲团结合作的领导者,是中国在全球议题上的合作伙伴以及新冠疫情下的"常态欧洲"。但在与网民的互动和传播效果上,只有在新冠疫情和中欧合作主题上欧盟驻华使团发布的微博和中国网民评论显著相关。总体来说,欧盟驻华使团通过微博开展的数字公共外交未能与中国网民形成对话关系。不仅如此,微博互动平台变成了二者对各自话语体系和价值观的再表达。只有充分推动社交媒体的双向互动性,避免"自说自话",才能有效避免分歧,促进中欧相互理解,从而促进战略互信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2006年3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和中国欧洲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纪念罗马条约50周年”暨欧洲形势研讨会。在上午进行的罗马条约纪念会上,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欧盟驻华大使安博、下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驻华大使桑托斯应邀做主题发言,多数欧盟成员国驻华使馆都派员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席陈昊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周弘主持会议。在京主要欧洲和国际问题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上午的会议和下午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2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30周年庆典暨2011年中欧大使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为欧洲研究所30周年所庆题词:学欧洲文明,不走西化道路;举自己旗帜,致力民族复兴。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欧盟驻华使团团长艾德和大使等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央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欧盟成员国驻华使馆的200余位嘉宾到会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0.
20 0 4年2月1 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中国欧洲学会联合召开了“2 0 0 3-2 0 0 4年度欧洲形势年会暨欧洲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京的国际问题和欧洲问题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约1 0 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词。欧盟驻华大使安高胜、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爱尔兰驻华大使康德伦、欧盟上任轮值主席国意大利驻华公使董贝达应邀出席并分别发表演讲。与会的还有奥地利、波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捷克、拉脱维亚、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希腊、西班牙等国驻华使馆的…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4月 14日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 ,就“欧洲联盟在变化世界中的作用”发表演说。此行他还与陈奎元院长简短会晤 ,并为“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揭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副院长王洛林、秘书长朱锦昌、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普罗迪夫人弗拉维娅·弗兰佐尼·普罗迪、欧盟驻华大使安高胜、欧盟轮值主席国爱尔兰驻华大使康德伦、中国驻欧盟大使关呈远出席演讲会。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12个欧盟成员国驻华大使及使馆官员 ,中国 15个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有关科研机构、高等…  相似文献   

12.
编后     
在写本期编后的时候 ,笔者刚从一个研讨会上回来。“新欧洲与中欧关系的未来” ,这个由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会期虽短 ,但信息量很大 ,中欧双方与会的官员、专家和学者就欧盟制宪、东扩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中欧关系的进展、机遇和挑战畅所欲言、平等对话 ,提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新理念、新构想和新问题 ,可以看到 ,欧洲在发展 ,中欧关系在发展 ,我们的欧洲问题研究也在深化和扩展之中。把我们对欧洲包括中欧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引向深入 ,正是我们大家学习、研究的首要目标 ,也是我们这份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开通后一年内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透视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公共外交微平台的内容特点、影响力水平及其对欧盟与中欧关系的态度。研究发现,"中欧信使"微博开展的公共外交符合新媒体公共外交的典型特征,常规媒体很难涉及的却颇具人情味的软新闻和重要的中欧关系观点是"中欧信使"的内容亮点。该微博对欧洲的介绍客观中立,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充满期待。外交部欧洲司积极促成中国对欧外交动态在新媒体平台上有效传播,介绍欧洲的风土人情,提升公众对欧洲的关注,培育民众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度,并力图通过网民交流互动拉近对欧外交与中国普通民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11月2 7-2 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新欧洲与中欧关系的未来”大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10 0多名中国学者与欧盟专家就欧盟制宪、欧盟扩大、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欧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一)欧盟制宪欧洲议会议员、“外交、人权、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委员会”委员加勒尔(MichaelGahler)做了题为“欧洲未来的新形象:欧盟宪法制定的基本方针”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欧盟制宪的过程、内容和意义。他在报告中指出,欧盟制宪是在联盟扩大的背景下进行的;制宪既是欧…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1月 2 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和改革开放论坛共同举办了“2 0 0 2— 2 0 0 3年欧洲形势年会暨中欧论坛成立大会” ,在京的相关研究机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以及新闻媒体的近 1 50名代表以及欧盟及其成员国驻华使节近 2 0人参加了会议。到会并发表演讲的中方嘉宾有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欧论坛理事长刘山等。他们指出 ,“冷战”结束以后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欧关系也在不断加强并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 ,中国的欧…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欧大使论坛暨欧洲蓝皮书(2015-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全国各地从事欧洲问题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院校代表参会,欧盟和欧洲各国驻华使馆人员出席发布会,并有《人民日报》国际部、《中国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会议跟踪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研究员为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由于《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2020》战略的问世,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欧盟面临着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的多重挑战。在此压力下,欧盟将对外战略东移,开始重点经营与中国的关系。本文回顾了201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认为中欧双方在经贸关系、科技合作、政党外交、社会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在其他领域里的合作机制不断推进。然而,由于缺乏相互的深层了解,中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认知鸿沟,将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于2014年2月11日至13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13日上午,欧尔班总理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并围绕匈牙利在欧洲的定位、匈牙利与欧盟关系、中匈双边关系等议题发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出席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主持演讲会。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以及外国驻华使团的代表约二百人出席演讲会。随欧尔班访华的匈方代表团主要成员匈牙利外交部长、国民经济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总理办公室负责外交的国务秘书、国家银行行长、匈牙利科学院院长等陪同与会。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世界,权力中心多元化(分散)和权力集中(若干极)的两种趋势并行发展的现象日益明显。在讨论这两种趋势的时候,我们都离不开对其中两大重要的行为体——中国与欧盟的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中国与欧盟分属于东西方,其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等都存在重大的差异,对双方关系的认知不免出现误解。如何认识这些误解的来源和运行机制?如何对未来的中欧关系加以预测?如何避免这些误解所产生的障碍并能推动中欧关系取得长足发展?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学系于2013年10月26日在清华紫光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中欧关系中的误解"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  相似文献   

20.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石。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近年来中国对欧盟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双边合作的新领域。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发展中欧投资合作潜力巨大,推进投资合作已成为中欧双方共同的目标。本文从中国、欧盟、中欧关系及全球的角度对影响中欧投资合作的一些因素作了分析探讨。在国内外经济新常态下,扩大中欧投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