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立群 《德国研究》2005,20(4):F0002-F0002
本刊讯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第11届年会于2005年10月26-28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 夸年恰逢德国研究会和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20周年,双喜临门,年会因此十分隆重而热烈。 在开幕式暨报告套上,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周家伦、中国欧洲学会会长裘元伦先后致辞;德国研究会新任名誉会长、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作主题发言,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作题为“德国在扩大中的欧盟”的报告。 来自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北大、清华、人大、经贸大、同济大学等约30家单位近百人出…  相似文献   

2.
莫伟 《欧洲研究》2012,(3):153-154,162
2012年5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举办了"2012年中欧大使论坛暨欧洲蓝皮书发布会"。欧盟及部分成员国驻华大使应邀出席论坛,国内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解楠楠  张晓通 《欧洲研究》2020,38(2):1-33,M0002
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明确将自己定位为“地缘政治欧委会”,预示着欧盟对外政策出现地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欧洲”或将成为欧盟力量的新标签。“地缘政治欧洲”的定位,是对此前欧盟作为“民事力量”“规范力量”和“联系力量”的补充和修正。基于对自身地缘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新认知,加强欧盟在地缘政治世界中的力量已成为欧洲政治精英的共识。“地缘政治欧洲”包含内外双层地缘结构,不仅要加强军事力量,向陆权倾斜,还要巩固内部堡垒,强化欧洲地缘政治参与者的主体性与空间性,工具化欧盟经济力量,加大数字与技术、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中国应重视“地缘政治欧洲”的回归,主动调整对欧方略,推动中欧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本期《德国研究》出刊之日 ,正值中国欧洲学会德国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在同济大学召开之时 ,本届年会是以“2 1世纪初的德国”为主题。为迎接年会的召开 ,本刊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 ,从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和不同角度涉及了这一主题。“2 1世纪初的德国” ,在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的定位上 ,是与欧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 ,欧盟离不开德国 ,德国离不开欧盟。本刊上期及本期刊出了多篇这方面的论文 ,从欧盟的机构改革动因和前景分析、结构政策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世纪之交的欧元、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分析等多方面地论述了世纪之交的欧…  相似文献   

5.
杨海峰 《欧洲研究》2012,(2):152-154
2011年12月29日,上海欧洲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60多位会员参加了本届年会。学会名誉会长伍贻康教授和副会长冯绍雷教授主持了会议。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国际转型中的欧洲:挑战与趋势",与会学者们紧紧围绕欧  相似文献   

6.
包晓  曹子衡 《德国研究》2005,20(2):75-76
30年前的5月8日,中国和欧共体(欧盟的前身)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上海学术界于5月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和学术讨论会.这次活动是由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华东师大欧洲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同济大学欧盟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中欧工商学院中欧文苑等单位共同发起,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所联合主办的,来自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及比利时、德国、英国、西班牙驻沪总领事馆的总领事或其代表共90余人出席了这一盛典.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 1月 2 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和改革开放论坛共同举办了“2 0 0 2— 2 0 0 3年欧洲形势年会暨中欧论坛成立大会” ,在京的相关研究机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以及新闻媒体的近 1 50名代表以及欧盟及其成员国驻华使节近 2 0人参加了会议。到会并发表演讲的中方嘉宾有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欧论坛理事长刘山等。他们指出 ,“冷战”结束以后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欧关系也在不断加强并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 ,中国的欧…  相似文献   

8.
鞠维伟  邵曼 《欧洲研究》2012,(1):143-14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欧洲学会欧洲一体化史分会2011年会,于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紫玉饭店召开。全国20多家单位的6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上,欧洲一体化史分会会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研究所和中国欧洲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欧盟关系的发展与未来———“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副院长、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驻华大使温豪和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团长安博分别致辞,中国外交部欧洲司马克卿副司长、商务部欧洲司孙永福司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周弘所长先后做了主题发言。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欧盟使团及其成员国驻华外交官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就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成就、未来深化的空间、面临的…  相似文献   

10.
翟东升 《欧洲研究》2005,23(6):150-153
2005年10月4日至7日,第一届南沙中欧文化论坛在广州南沙大酒店隆重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国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中国外交学院、欧华学会等八家单位主办的此次思想交流盛会,既是献给中欧建交30周年纪念的一份厚礼,又是对中欧构建战略伙伴关系构想的一种推动与展望。来自中国和欧洲的200多位专家与政界人士汇聚一堂,围绕“中欧交往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欧洲联合的经验及其借鉴”、“欧洲运行机制”等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战略对话。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此次中欧思想文化交流的内容,本文对论坛中的核心观点与热点话题择要而述。欧…  相似文献   

11.
杨海峰 《欧洲研究》2015,(1):149-153
<正>2014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欧洲学会等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欧盟研究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海峡两岸欧洲研究学界共同关心的各  相似文献   

12.
齐天骄 《欧洲研究》2020,38(2):144-150,M0005
2019年12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欧大使论坛暨欧洲蓝皮书(2018-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欧盟和欧洲多国驻华使节以及全国各地从事欧洲问题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出席了发布会,共同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十年后,欧洲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特别是民粹主义兴起对欧洲国家和欧洲一体化的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丁纯  张铭鑫  纪昊楠 《欧洲研究》2023,(5):1-34+173
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回顾了中欧视域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演进历程,并梳理了各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成就和挑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经历了“相对冷淡”“相对积极”与“竞合并存”三个时期,欧洲由“相对冷淡”到“相对积极”转变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自身的表达逐渐完善、项目成果逐渐显现以及欧盟加快经济复苏诉求的共同作用;从“相对积极”到“竞合并存”则是中欧产业竞争加剧、欧盟对中欧关系认知变化、欧盟地缘政治转型下经贸问题安全化及美国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但能否为欧洲参与国带来切实的发展利益才是决定中欧“一带一路”竞合长期走向的关键因素。基于全球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促进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效应三个机制有效提高了欧洲参与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水平,部分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开放性和债务陷阱问题的指责不实,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升欧洲参与国民众对中国的平均印象,民心相通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走向成熟、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中欧建交30周年感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炳然 《欧洲研究》2005,23(2):73-82
在迎接中国-欧盟建交30周年之际,中欧关系正步入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一关系有其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精心规划未来,使它沿着健康、稳定的道路更加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5.
吉磊 《德国研究》2010,25(1):26-34
中外学界普遍认为中欧广泛的战略共识是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对于致力于应对全球安全威胁,牵制美国单边主义倾向,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提升自身国际形象与影响力的中国与欧盟而言,联合国安理会无疑是促进双方战略合作、实现共同战略利益的重要舞台。但是在极具重要性的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欧非但很少进行互动与合作,还表现出明显的分歧。本文通过分析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进程以及欧盟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探寻欧盟本身的分歧、美国的负面影响、中欧双方在战略实践层面上的具体分歧等三方面因素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阻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正>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政府机关等40多位学者就德国内政、外交、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沈雁南到会祝贺并致辞,中国前驻德国大  相似文献   

17.
杨解朴 《德国研究》2012,(4):2-F0002
2012年11月20日至21日,“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德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4届年会在北京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主办方为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德合作中心,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协办。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中心主办,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协办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德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十四届年会于2012年11月20日至2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由于《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2020》战略的问世,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欧盟面临着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的多重挑战。在此压力下,欧盟将对外战略东移,开始重点经营与中国的关系。本文回顾了201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认为中欧双方在经贸关系、科技合作、政党外交、社会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在其他领域里的合作机制不断推进。然而,由于缺乏相互的深层了解,中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认知鸿沟,将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中欧关系的多事之秋。与以往主要是经贸摩擦不同,本年度中欧关系中的政治对抗因素有所上升。围绕"3.14"拉萨骚乱事件,欧洲一些政治家公开支持藏独,并呼吁抵制北京奥运会,事态演变最终导致了2008年第十一次中欧峰会被迫推迟。在经贸关系方面,虽然摩擦不断,但仍属正常,并取得较大发展。总体来看,中欧关系并没有因为政治因素干扰而受到严重破坏,大局基本稳定。2009年新年伊始,温家宝总理对欧洲的"信心之旅"更是为中欧关系带来了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