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谈谈非正规经济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规经济和正规经济一样是整体经济的组成部分。非正规经济不仅是市场力量闯入的结果,也是在经济调控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力量博弈和协调的结果,并且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2.
黎海珊  ;单美姣 《求索》2014,(11):63-67
关于金融效率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现有研究视阈多数仅锁定为正规金融,导致中观层面的"金融"概念"跛行"。鉴于此,借鉴C-D生产函数和OLS、2SLS、LIML、GMM及IGMM方法,围绕非正规金融整体效率及其区域差异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均非正规融资每增加1%可以带来人均农业产值1.5%左右的增长,表明非正规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富有效率,并且各地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而西部居后。应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进一步发挥其比较优势,使其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调查,可以看到农户和中小企业由于还贷率不高基本被银行和信用社排斥在正规金融融资体系之外,而农户和中小企业对非正规金融组织有更强的还款意愿。政策建议是:取缔非法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非正规金融组织,承认其它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和作用,搭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联系的桥梁,由正规金融组织提供资金,转贷给非正规金融组织,再由非正规金融组织贷给农户和中小企业,由此构筑一体化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就业一般指非正规部门就业。非正规部门是指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生产规模很小的生产或服务单位。它有三种类别:一为小型或微型企业类,二是家庭企业,三是独立的服务者。我国下岗工人普遍年龄偏大,且学历不高,技能老化,正规再就业难度极大。从非正规就业的特点、下岗工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优势以及非正规就业的主要形式来看,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前景广阔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正规金融现状与规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丽华 《求索》2011,(10):178-179
从金融监管角度看,非正规金融是一种体制外的、非正式的、民间的金融活动。非正规金融已成为我国金融系统中的一柄双刃剑,由于没有专门调整非正规金融的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极易引发民事纠纷和刑事隐患,包括规范性差、扰乱金融秩序、威胁社会稳定等。论文总结了我国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及法律确认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监管方式,为正常的非正规金融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对良好的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的构建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有效发展,将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旅游经济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创汇效应与就业效应是旅游经济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利用上海市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上海旅游经济的创汇效应及就业效应。通过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上海旅游业创汇增速快于出口创汇增速,但其占出口创汇的比重则持续减少;二是上海旅游业增加值每增加1单位,全社会可增加384个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也就是说旅游业每提供100个直接就业机会,可带动相关产业提供79个间接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两型"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黄冈丰富而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人们对旅游业发展认识不深,黄冈市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不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就业对解决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有良好的适应性,有利于缓解经济转型带来的下岗、失业问题以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带来的巨大压力。通过对非正规就业的概念进行一定的梳理,政策制定应该成为界定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雇佣关系与家政工作分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本文旨在回溯英文文献中有关家政工作和雇佣关系的主要研究,在女性主义家政工作研究的基础上纳入制度视角,试图勾勒家政工作非标准雇佣关系的整体图景,并解释非正规雇佣的形成机制。本文指出,家政工作形成了私人关系、生意契约、科层管理和平台经济四种不同的非标准雇佣关系模式。家政工作的非正规雇佣受到文化、制度、组织空间和行动机制的共同作用,它们通过不同的运作方式塑造工作的非正规性。本文不仅有助于丰富对家政工作独特雇佣关系的理解,也能够为中国家政服务的产业化进程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快递"既是典型的都市生活方式的产物,亦在进一步构筑都市生活。它是一种新业态,代表着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彰显了都市精神的内在张力。"快递"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街头非正规经济的转型:一方面,它为非正规经济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它让非正规经济更为隐蔽。"快递"不仅是一种街头景观,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问题,考验着城市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集群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要保持集群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治理。提供了一个有关旅游产业集群治理的分析框架,并以湘西自治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为例,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影响旅游产业集群治理因素,提出了湘西自治州旅游产业集群治理的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陆华 《桂海论丛》2006,22(6):72-74
文章通过对地方旅游产业整合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广西百色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并对地方旅游产业的整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桂海论丛》2003,19(6):85-87
由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有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也面临许多问题 :观念滞后 ;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 ;文化产业发展未形成有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 ;缺乏一大批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因此 ,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改革文化体制 ,制定民族文化政策法规 ;大力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市场 ;实施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人才工程 ;发挥民族地区优势 ,促进民族文化产业交流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邢晟 《中国发展》2012,12(4):81-8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融合可以达到相互提升和共赢.该文阐述了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其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有深远的意义;但两者的融合仍存在体制束缚、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意等问题;提出了要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须做到: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文化部门的产业化发展;打造精品品牌;用创意连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5.
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关键性、带头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重视,它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拉动着经济的增长。然而贵州旅游业目前现状使它无法扮演一个“支柱性产业”这样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就此以及如何实现贵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6.
李宏斌 《桂海论丛》2012,(6):127-130
旅游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广西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面临着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以新的战略举措,推动广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建设广西旅游强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饶远  张云钢 《思想战线》2003,29(1):33-36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体育旅游可以充实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云南有着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这种资源与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的良好配置 ,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条件与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白。基于文化经济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经济指标体系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指标体系,并将二者用数学方法进行协同分析以实现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及生存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在我国,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 提高,旅游业中所蕴涵的巨大商机已日益显现。特别是自从1999年以来形成的“假日经济”现象为我国旅游业开创了前 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观光农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彬 《思想战线》2001,27(4):51-53
观光农业是国内新兴旅游形式.云南作为山原农业省区,有独特的景观赋存条件,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云南农业为特色旅游发展提供了资源和空间,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为观光农业发展创造了环境条件,应该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规划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