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凤琴 《学理论》2010,(25):269-270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降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实行双重标准。因此要强调"质朴厚德"的大学精神,在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起作用,重塑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2)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又要提升其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价值观的体现,而且是隐性职业素养的精神引领。文章概述了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缺失的现状,建议将工匠精神引入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分析其合理性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措施如下:强化日常专业课程教学;抓好日常思政教育工作;树立高职生执着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我国古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 ,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教化 ,也十分重视对于为政者本身的道德要求 ,并把“德治”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理想。这一传统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在评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地区的时候 ,无不把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水准尤其是各级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古代…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文化素养的不足制约了人才全面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88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出可行性对策,以期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其传统文化素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黄群  乔秋敏  宋士华 《学理论》2012,(35):168-169,212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前的高校教育,借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值得不断探寻。古老书院千余年发展积淀历程中所承载的文化精华,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品性修为,与现代大学的教学目标一脉相承。古代书院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学精神等等对于现代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变化,传统道德文化失去了其对人至高无上的引导和制约作用,道德冷漠和善恶是非判断标准的缺失等道德失范问题频频出现,基于这些现象,我国道德规范的建设要以传统的重塑为立足点和起点,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支撑,以人的现代化为目的,以法律的完善为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道德文化的内涵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以道德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伦理模式,行为方式,道德准则等,它主要分为传统道德和现代性道德,中方道德和西方道德。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6)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问题上,忽略了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研究,致使国人整体素质和道德力减弱。要引导国人尤其是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先从了解滋养自我身心的乡土文化开始,乡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历练和大浪淘沙,其中的优秀部分依然可以陶冶大学生们的整体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业余生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6)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社会宗法关系的必然产物,家风的作用不只是道德教化、家庭教育,更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基石。优秀的家风弘扬了中华美德、塑造了民族精神。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对家风研究的总体概况,梳理、总结了相关文献,结合当前我国家风实际情况,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教人修身、立志、治国、安邦的大智大睿,也不乏同现代化并列不悖甚至是现代文化源头活水的真知灼见。因此,去其糟粕,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神,对当今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积淀,对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受到部分学校的冷落,并且在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内容、方法上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本文立足于京口区10所小学的调查研究,发现了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12.
孙晓梅 《学理论》2009,(5):191-192
道德评价是衡量一部史学作品的首要条件,司马迁是否也同样认识道德评价的价值.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他在电学评价中更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使得这种道德精神在《史记》中得到发扬光大,成为千古不衰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乔成果同志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注意并抓住了贯通于中国诸多文化现象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和合”精神,并从“协调”切入,对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他曾发表过《协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艺术》、《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等论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确立"人性本善"的道德人性根基、"内向超越"的道德生命精神、"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宗旨,具有完备的道德信仰、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对传统文化道德精髓进行融合和超越,使其焕发积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道德文化传统与常识化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文化传统不同于传统道德文化,它是在不断地汲取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以适应现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深深地积淀于社会成员的心理意识之中,因而时时处处地体现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6.
耻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也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要素.耻感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和文化途径的统合体,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维度.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割裂和耻感教育的缺失、转型期社会道德评价和规范标准的混乱、高校治理过程中某些不端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代大学生耻感淡化,道德现状令人堪忧,耻赙教育的回归势在必行.在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中,高校应采取开放、互动、柔性、内化的模式,将耻意识的培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耻感的心理和文化机制转化为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建构工具,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优秀的大学生公民.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的道德观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脉相承,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基于此,在分析当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先秦儒家道德观的内涵,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而探讨先秦儒家道德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如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机制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为泛道德文化,其科学文化精神虽弱,但却是有的。文章以儒家、墨家和道家为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进行详细考察,并就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提出三个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田杨 《学理论》2013,(20):54-55
当代中国存在着两性道德的不和谐现象,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两性和谐道德文化的措施:发展生产力,促进两性道德文化的和谐;破除"男尊女卑"的传统道德性别观念,确立平等的道德标准;解放男性,建构两性和谐的道德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马珂 《学理论》2011,(22):247-248
回族是我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族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承袭、世代流传下来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变化着,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扬回族伦理道德的积极精神和优良传统,对促进民族感情的认同、社会心理的平衡和民族团结,具有宝贵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