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学理论》2015,(26)
幸福心理学是在心理学领域对人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门科学,从积极的角度引导人们追求幸福的脚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情况还不是很成熟,幸福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情况。从幸福心理学界定、幸福感界定、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成长环境、就业压力、感情困扰和社会舆论。幸福感教育的措施如下:开设课程,让大学生感受幸福;增加幸福的情绪体验;树立端正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4)
幸福一直为人们所追求,但许多大学生感到自己不幸福。这种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对幸福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他们感知和追求幸福的能力有所欠缺。纵观目前的高等教育,大学生幸福教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必要性出发,解读了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内涵,并从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面对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实践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人活世上,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也相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上对国家社会,下对亲人朋友同事,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不过,切切不可忘记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冀望成功,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理想和责任。但人生在世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是做人,是不论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都保持做人的尊严。因此,我们也切切不可忘记人生的头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父母的开明程度在逐渐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活动在不断变化,呈动态性具有可研究价值。休闲生活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能提升生活质量也体现着生命过程。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特色。有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休闲生活的认知存在偏差,在休闲消费中存在着片面性和盲目性。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方式现状和特点的探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构造大学生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建议和开展消费教育的途径,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休闲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5.
吕春梅 《学理论》2010,(19):289-290
在新的历史时期,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着偏离奉献、牺牲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与名、利、钱、权直接挂钩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教育新的历史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践行科学、真理、道德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优化社会道德环境,从转变新的历史时期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根源入手,使他们成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奉献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丰富的幸福意蕴,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幸福思想,对于践行幸福美丽中国梦和提升公民个人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家、社会与个人幸福的各个层面:在国家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追求幸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政治保障,既体现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追求目标,又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社会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幸福的首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既指出了幸福实现的社会条件,又点明了幸福在社会维度的重要保障;在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追求幸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对大学生人生观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大学是人材培养的最后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日趋成熟,他们对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开始有较深的认识。大学生被人们称为时代的潮首,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人生观必然伴随着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究竟对人生怎样认识,把哪些人生原则变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因素,把哪些原则变为个人的坚定信念,即  相似文献   

8.
王乙舒 《学理论》2014,(7):185-186
全球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已经逐渐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在他们身上出现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弱化,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趋于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等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挑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文章分析了"中国梦"的幸福思想:满足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是追求幸福梦想的内在动力;主动创造是实现幸福梦想的前提;物质幸福梦与精神幸福梦的统一;个人幸福梦与民族幸福梦的统一;人的幸福梦与生态幸福梦的统一;国家幸福梦与世界幸福梦的统一。其幸福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的发展,对现阶段建设"幸福中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祥熙  方云祥 《学理论》2012,(30):166-167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表象下,当代大学生人生需要的错位是导致"就业难"的内在原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宋杰 《学理论》2013,(7):55-56
我们普遍认为人的生命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一些人认为幸福就是财富。亚里士多德认为财富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它使幸福成为可能,却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是一种最高善,一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财富是满足生活需要的工具,是一种外在善。这种观点对当前我们追求幸福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玉涵 《学理论》2014,(1):104-107
幸福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各不相同。幸福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总体评价,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的体现。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物欲的急剧膨胀,当下的人们越来越感到迷茫。大学生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正确的幸福观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不但没有树立更为坚定的人生意义,相反,常将"郁闷"挂于嘴边,将"空虚"表现为常态,幸福观显露出的缺陷与不足,实在令人担忧。以广西大学学生为例,通过对大学生幸福观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的幸福观,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为他们寻找自己的幸福之路找到一个突破口、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思考人生韵律的角度有很多,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人生韵律的基调都是一种和谐。追求幸福就是追求和谐,只有和谐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对和谐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和谐是一种逻辑。和谐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魏秀珍 《学理论》2009,(9):170-171
从幸福的范畴阐述着手,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分析当代大学生幸福堪忧的现状,探讨如何帮助大学生打开幸福之门,充分发挥思品课程的优势。重塑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是大学生获得幸福的根本;确立人生目标,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幸福的基本途径;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是增强大学生幸福感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3)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无不和新媒体息息相关,每天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对他们的日常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迎接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巩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龚传洲 《党政论坛》2013,(19):43-45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近200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白延泉 《学理论》2010,(7):158-159
农村生源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成长更寄托着全社会的希望和祈盼。而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生源大学生们的特定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使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根据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来分析其心理失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承担国家建设与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8)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带来一些道德问题,例如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大学生诚信道德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繁荣。通过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的梳理,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近200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是对于幸福的追求".20世纪70年代,不丹的国王旺楚克首次提出"国民幸福总值" (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概念,认为国家政策应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中国梦"讲话,其本质内涵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也就是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梦,人民追梦圆梦的终极目标在于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20.
康礼芳 《学理论》2014,(7):25-26
中国梦作为我们的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个人梦的统一,彰显了人生的追求、进步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梦"与作为祖国未来的每一位大学生成长成才都有着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理解"中国梦"所包含的几个关系,明确其应承担的光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