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剪纸趣谈依达中国人过春节时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刻剪纸和贴窗花,以此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本期的封面和一组生肖动物剪纸就是这种民间艺术。剪纸是用纸剪刻成美丽图案的艺术,在中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五幅北朝时期(386—581年)...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人民公安》2011,(11):4-7
6月2日.山西省阳城县演札乡坪上村64岁农民刘美英以“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程”为主题.耗时3个月创作了近百幅剪纸招贴画.表达对建党90周年的祝福。图为,刘美英在展示她创作的《光辉的九十周年》剪纸招贴画。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青州市政协编纂的《青州历史人物志(古近代部分)》作为青州政协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出版发行。该书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金元、明代、清代九个部分,计31万字,主要收录从先秦时期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青州地区古近代2302位历史人物简介。此书的出版,展现了一幅青州古近代历史人物的长卷,再现了青  相似文献   

4.
罗洋 《今日民族》2001,(7):52-53
沐正戈,高级工艺美术师。男,1933年11月出生,云南昆明人,中国剪纸艺术家,中国剪纸学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美术家协会理事。他对中国民间传统剪纸情有独钟,颇有研究,曾主编出版《云南民族剪纸》、《云南剪纸新作》等图书。1995年9月,由于他在中国民间文化的保护整理、培养人才、传承创作诸方面成就卓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授予他“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相似文献   

5.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每逢年下,巧手的姑娘、媳妇,总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纸,剪一些花卉、动物或图案,贴在窗上、墙上,以美化环境,寄托情思。扬州剪纸,历史较为悠久。在公元七世纪时,就已形成一种独立的工艺行业,已有专业艺人从事这项工作。千馀年来,经历代剪纸艺人的精心钻研,扬州剪纸艺术,已经形成独特的风格。它的格调清新秀丽,线条纤细流畅,形态优美逼真,深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曾经为郭沫若先生的《百花齐放》诗歌配过《百花图》的老艺人张永寿,是扬州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十二岁从父学艺,今年已经七十六岁。解放前,他继承了家传二百余年的技艺,凭着一张纸、一把剪刀和一只手,以出卖剪纸糊口,流浪江湖。解放后,扬州工艺美术厂专门设立了剪纸车间,他被分配在该厂工作。他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6.
孙学婵1939年出生于晋南农村,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少女时代就爱画、爱绣、爱剪纸而且成为终生的喜好。年近花甲,摆脱了家务的劳累,静下心来,使她的创作进入了高潮。近年来她剪纸近千幅,运城地区电视台做过专题报导,作品多次展出,《山西日报》、《河东建国50周年文学艺术作品选》(美术卷)分别发表和入选了她的作品,还有不少作品被国内著名画家和学者朋友收藏,大家喜欢她的作品出自天然的美。孙雪婵热爱生活,有着一颗追求美的心,昔日农村生活的回忆,现实中的美都能激起她创作的欲望,她把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美全部融入到她的剪纸艺术…  相似文献   

7.
山奇乡葩     
桐庐剪纸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武林梵志》记载,桐庐早在五代时期就出现了剪纸艺术。近千年间,每到婚嫁、祭祀、节庆期间,当地居民都要以剪纸来进行庆贺和纪念,许多当地百姓也因此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剪纸绝活。但作为一门民间艺术,桐庐剪纸却一直不被外人所知晓。直到1989年,《  相似文献   

8.
朴郎尉 《创造》2007,(11):69-71
十七大开幕几天前,人们注意到国内众多报纸和网络登载出一幅胡锦涛总书记的剪纸作品——《回娘家》。那是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去甘肃定西青岚乡看望农村群众,在村民李彩家里亲手剪的。这幅剪纸是农村过春节时家家都要贴的窗花,红彤彤的颜色,洋溢着节日的喜兴。内容反映过年的时候,媳妇坐着丈夫推的小车,乐滋滋回娘家去拜年的情景。非常中国化、非常民俗化、也非常温馨。一幅剪纸,流露出总书记的心境。让人情不自禁感觉到了胡锦涛说过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句话的穿透力。也从中解读出了中国共产党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民生脉动的理念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7,(Z2)
十七大开幕几天前,人们注意到国内众多报纸和网络登载出一幅胡锦涛总书记的剪纸作品——《回娘家》。那是2007年2月1 7日农历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去甘肃定西青岚乡看望农村群众,在村民李彩家里亲手剪的。这幅剪纸是农村过春节时家家都要贴的窗花,红彤彤的颜色,洋溢着节日的喜兴。内容反映过年的时候,媳妇坐着丈夫推的小车,乐滋滋回娘家去拜年的情景。非常中国化、非常民俗化、也非常温馨。一幅剪纸,流露出总书记的心境。让人情不自禁感觉到了胡锦涛说过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句话的穿透力。也从中解读出了中国共产党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民生脉动的理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敦煌西魏大统十三年残卷(以下为行文之便,简称“残卷”),是目前反映北朝均田赋役制度唯一的出土文物。由于北朝的均田制度史书记载简略,因此“残卷”是深入研究北朝均田制度的宝贵资料。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据“残卷”的记载,对北朝均田制度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对于“残卷”的运用则存在着差异。王棣《从<邓延天富等户残卷>看西魏北周的均田制度》,是将“残卷”作为西魏北周推行均田制的实证,来论证西魏北周的情况。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S.0613号看北朝均田制的苦干问题》,认为“残  相似文献   

11.
北京民族文化宫于一九八七年三月举办了"傅作仁满族剪纸世家作品展览".这一家三代人创作的近七百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布满了堂皇的厅.这些展品是从两千多件、曾在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过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其中最大的一幅《黑龙起舞》,幅面达三平方米,拥有一百多个人物,画面金光闪闪,巨龙腾云驾雾,融天上人间于一体.艺术地表现了满族故乡、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图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浦江县   浦江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它以戏剧人物和神话人物为主要题材,人物多用阴镂手法,既有南方剪纸细密秀丽善装饰的特点,又有北方剪纸浑厚粗犷的造型,在中国剪纸中独树一帜.建国后,出版了许多浦江剪纸画册,1960年还出版了&lt;浦江民间剪纸集&gt;.浦江县文化馆在收集整理浦江剪纸的基础上组织业余作者创作新剪纸,并在本地、杭州和日本展出.剪纸还作为中小学校教学内容.1988年,三幅传统剪纸入选&lt;中国美术全集&gt;.1993年,文化部命名浦江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3.
杨帆 《前进》2015,(1):61
<正>泥人张彩塑的小女孩凝神甜笑,清癯的老人抬头张望,喜庆剪纸勾勒出丰收景象,劳作的农家妇女洋溢着幸福甜蜜,街头巷尾大幅图文互释的宣传画,让中国梦的阳光洒满街头、留驻心头。这一本《诗画中国梦》,将街头巷尾的画配诗作品收入其中。版画、剪纸、彩塑、陶俑、杨柳青年画灵动古朴,诗歌清新隽永,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一幅作品都是中国梦的具体投影,在审美愉悦中展示着中国梦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4.
对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其作品比较优劣高下并分别品级等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运用的一种文艺批评方法。它的产生与先秦两汉以来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品评风气有密切关系,在形式上则受到"九品官人"法的直接影响,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品评鉴赏风气的盛行。《诗品》、《古画品录》及《书品》、《续画品》是"品第"批评法的代表,它们之间存在着前后承接、互相影响的关系,并对后世的文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剪纸起源于窗花,“过春节,贴窗花”是中国南北方部有的民间习俗。 “中国剪纸看蔚州”,河北蔚县的剪纸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于2006年入选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走进台湾历史,纯粹是一种偶然。从1995年开始,我用了长达9年的时问沉浸在波涛汹涌的往事中,创作“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和《青史青山》。流动的历史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那惊心动魄的沧海故事,明亮浪漫的南国风物,都矗立在澎湃的波涛中,横空出世,风云跌宕。 历史是沉重的,又在沉重中流露出血色粲然的辉煌。 3年前,第一部长篇小说《台湾风云》出版,以春帆楼割台为  相似文献   

17.
<正> 黄鹤楼在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俯视大江,风景绝胜,是江南古名楼,与岳阳楼、滕王阁齐名。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后屡建屡毁。重建的黄鹤楼,高五十一米,分五层,每层楼格局通透,布置古雅大观,陈设各自有别,楹联、书画文采飞扬,满楼生辉。第五层的壁画是作者楼家本副教授直接亲手绘于墙上的金壁重彩组画,主题是《江天浩瀚》,共十幅约一百平方米,是全楼壁画中最大、叙事包涵内容最多的;正墙上三幅以《流逝》、《华年》两幅,表现长江七千年文化与黄鹤楼的兴衰变迁历史。正中最大的一幅《浪淘沙》,通过  相似文献   

18.
吴善增其人   只听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纸末纷纷掉落,不一会儿,原本一张普通的纸,转眼间在吴老手中变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刀功之高非一般人能所及.   今年已经72岁的吴善增,是浦江图书馆退休干部,是当今浦江剪纸的代表人物.他自幼爱好剪纸,一生孜孜不倦追求剪纸艺术,呕心沥血推动家乡剪纸艺术发展,为浦江文化事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吴善增先后在民间搜集了5000多幅剪纸作品,为浦江全县20多所中小学培训了100多名剪纸教师,在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剪纸作品展览和剪纸培训.有500多幅作品先后被&lt;人民日报&gt;等50多家中央、省、市级报刊采用.……  相似文献   

19.
宗绪盛 《北京观察》2014,(10):72-74
正一转眼,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创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5年的历程,这一幅《新中国地图》最早见证和记载了它诞生时的光辉历史进程,并在人们心中永久地留下了那激荡人心的伟大时刻。这也就是它最大的历史价值。在1999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庆50周年"特别节目中,节目主持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出版于1949年11月,且被称之为最早的第一张《新中国地图》。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幅《新中国地图》实际出版于1949年9月,而不是在"开国大典"之后的11月。按照人们一  相似文献   

20.
《福建乡土》2011,(2):2-F0002
艺术简介:黄坚,2003年至2004年应邀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曾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著有《黄坚黑白诗画》、《黄坚剪纸艺术》、《黄坚艺术评论集》、《生活在路上——黄坚数字摄影作品》、《重返经典——黄坚山水作品集》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