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2.
程翠苹 《两岸关系》2003,(10):26-31
2年前,展现台湾百年沧桑的史诗巨著“台湾三部曲”第一部《台湾风云》出版后,曾在海内外读者中引起轰动。时至今日,第二部长篇小说《沧海神话》即将出版,而第三部《台海往事》也正在进行最后的打磨锤炼。历时8年的创作,“台湾三部曲”的作者阎延文女士也从20出头的黄毛丫头悄然步入而立之年。用阎延文自己的话说,她“是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构筑着‘台湾三部曲’”。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个文弱的女子忘我地承担起如此重大的主题?怀着钦佩与疑问,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阎延文博士,让我们一同倾听她的创作心历,走进“台湾三部曲”的背后吧!  相似文献   

3.
(一) 经历了“乡土文学论战”大规模论争洗礼的台湾文学理论批评,进入80年代后,呈露了新的鲜明特色——它既有数十年累积下来的各种艺术观念和批评经验的共时汇聚,更有新的开拓和进展。显然,在经过分别具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性质的文学思潮一“正”一“反”的过程后,台湾文学理论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合”的阶段。 1980年前后开始的对当代台湾文学发展历史加以回顾、总结、比较。检省的风尚,即这种趋向的直接表现和必然结果之一。1981年《联合报》出版《联副三十年文学大系》,其“总序”《风云三十年》将过去30  相似文献   

4.
肖柏 《时事报告》2007,(1):29-30
2007年7月7日,在纪念抗战爆发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湖北武汉市的刘丰女士,想带12岁的儿子去看纪录片《南京》,因为影片中有大量珍贵史料,希望孩子了解那段历史。可是,影院工作人员说,暂时不会上映《南京》,眼下商业大片《变形金刚》才是票房热点,放映《南京》这样一部题材沉重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5.
窦为龙  东木 《台声》2008,(10):25-28
台湾五大家族之一、清朝台湾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素以下厝行武、顶厝弄文世代爱国闻名遐迩。以雾峰林家家族史为蓝本.反映台湾近百年的历史大剧《沧海百年》播出后,大陆同胞更是对雾峰林家不陌生了。然而,见诸于报端的均系雾峰林家艰辛的拓荒史.保家史和抗争史,难见雾峰林家生活的另一面,尤其是雾峰林家林朝栋一系内迁大陆的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6.
在风云诡谲的台湾报坛,以往名不见经传的《自由时报》近来日益引人注目.五年前,它将触角伸向海外,发行美洲版并在洛杉矾设立办事处,其时反响平平;1992年,在台湾民众每天常看的报纸前十名排行榜上,当它首次入围便紧随《中国时报》、《联合报》和《民生报》(属联合报系)之后窜升至排行第四时,台湾报坛掠过了一阵不小的风浪,近两年,它又以步步进逼的发行与广告攻势,倾拥李登辉的所谓“主流派”色彩,以及凸显台湾本土情结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本属中国内政,不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然而,国际关系风云起伏,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美国酝酿染指台湾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将(《马关条约》强加于清政府,台湾失陷。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中美成为盟国。中国关于收复台湾的正当要求得到美国的支持。美、英、中于1943年签署《开罗宣言》,决定将日本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大战结束后,根据  相似文献   

8.
百味书屋     
《台声》2005,(10):86-87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温故才更有助于知新。我们从“目击台海风云”这扇窗口看到了历史的烟云,更有助于我们立于历史厚重的基础上审视今天的两岸。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5月说过,“我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就是台湾问题,恐怕看不到解决的时候了。”他的遗憾和叹息,言犹在耳。亡者已矣,来者可追。续写台海风云的后来人,应该思考:如何让小平先生的遗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目击台海风云》李立著,华艺出版社代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以来,香港特此俄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变得炙手可热。曾荫权1967年1月加入香港政府,…  相似文献   

9.
随着台湾开放程度的提高,来自 世界各地不同工作领域的人士进出台湾已经变成寻常事。但是有一群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稀有一族。他们是来台湾拆地雷的。准确地说,是去金门拆地雷。地雷,金门数十年风云的见证 金门,旧名“滞洲”、“仙洲”,明洪武年间筑城于此,因地势险要,江夏侯周德兴为其定名为“金门”。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郑成功即在全门举起义旗,操练水师,东渡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1949年后的 30年,台湾海峡剑拔弩张,金门在这30年中一直是两岸军事对峙的焦点,不仅落下了数以万吨计的炮弹,…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8,(17)
正摘编自8月15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新课纲将高中历史的"中国史"放在"东亚史"脉络下讨论,引发外界质疑"去中"。台湾《中国时报》就此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课纲去中"的结果,不只是历史课本上的字数增减而已,更深层的意涵是,对于一段历史的粗暴抹除。所引发的效应,可能进一步删减或淡化日军侵华的残暴罪行,"慰安妇"何其哀,台湾学子何其无辜。文章指出,台湾课纲删减中国史,很可能让现行  相似文献   

11.
辽野 《台声》2000,(6):48-48
第一部反映台湾问题及两岸关系的最具权威性的力作《海峡风云》图书及VCD ,于5月11日在北京正式出版发行。全书30万字 ,并插入了40多幅珍贵照片。图书及VCD均由海协会长汪道涵先生题名 ,罗青长先生为图书作序。《海峡风云》图书及VCD是北京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视台策划并组织多位专家精心编纂、制作的。4月中旬 ,同名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海峡风云》播出后 ,在社会上引进强烈反响。中国妇女出版社不失时机地出版了同名的图书及VCD ,为人们了解台湾问题的演变过程、把握两岸关系的最新动态 ,…  相似文献   

12.
沙蓬  阿敏 《台声》2003,(8):10-1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也是台湾光复58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到来之际,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和台湾夏潮基金会联合摄制完成的8集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江泽民主席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1895年4月1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的手段逼迫腐败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屈辱的一页。”8集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对台湾同胞50年抗日斗争做出了全方位的梳理,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统治台湾期间,掠夺台湾资源,压迫和屠杀台湾同胞,推行皇民化政策,使台湾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残酷暴行;再现了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台湾同胞为抵抗日本殖民统治,反抗专制压迫,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不屈不挠、可歌可泣斗争的英雄史实。本刊从《台湾往事》众多事件中节选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故事,经概括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典籍对台湾名称的记载十分久远。《尚书·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史记》称为“瀛洲”;《后汉书》称为“东醍”;《三国志》谓之“夷洲”;唐、宋、元诸代一般称其为“流求”或“琉球”。直至明朝后期才出现“台湾”这一称谓。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台湾”名称起源于荷兰人1624年占领台湾之后,修筑楼台于海水入湾处。有的认为“台湾”之称是由“大湾”一名转来的。大湾,指今台南西安平镇的大海湾。明代有陈第所写《东番记》将“大湾”称为“大员”,清康熙时周婴的《远游篇编》将台湾写成“台员”,史家考…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一家刊物说:“今日台湾政治中的陈水扁现象,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荒诞一页。”(香港《广角镜》2006年6月号)笔者认为,陈水扁确是中国台湾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他在台湾已经走向两个任期的“尽头”。台湾“立法院”6月份的“罢免案”虽未过关,但陈水扁的创伤仍然是严  相似文献   

15.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一书,是台湾历史学者王明珂民族史研究的名著,1997年在台湾出版,2006年在大陆出修订版,2013年出全新修订本,在知识界一直很畅销。被评价为"历史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典范",读这本书,可以了解最近民族研究领域的部分声音。  相似文献   

16.
王沛 《传承》2014,(3):146-147
《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是一本人物谋略专著。《本纪》《世家》中记叙了许多智谋之士,张良、郦食其、范增等都在秦末风云中发挥重大的历史作用。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名轨迹,体现了各自独特的价值追求和人格魅力,其中也无不体现了司马迁在著《史记》时所蕴含的情感意志。  相似文献   

17.
1895年,日本在甲午海战中打败中国,并通过《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台湾,从而揭开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为了使国人永远牢记《马关条约》"割台之辱"的这段历史,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妇女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台湾同胞抗日50年纪实》(以下简称《50年纪实》)一书。《50年纪实》一书是一部成体系的文集,共收集85篇文章,其中大多数是亲历者或其后人的回忆录,这一篇篇记述构成了一幅全面再现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在统治台湾的五十年中,日  相似文献   

18.
继1996年主编的《台湾历史纲要》之后,陈孔立先生的又一部与台湾有关的新作《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近日由台海出版社出版。该书共26万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台湾历史”,共选了13篇文章;第二部分为“关于当代两岸关系”,共选了11篇文章;另有二篇附录。这里想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台湾历史”部分。如果说三年前出版的《台湾历史纲要》只是如实地记载历史的事实,正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对不同观点进行批评的话,那末,《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则主要是针对台湾方面的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提出商榷的。这是本书的最…  相似文献   

19.
唐山过台湾的故事翻开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历史,可以看到,从秦汉时代起,闽越族就居住在台湾海峡两岸。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中国大陆居民大规模经营台湾,最早的一次是在1700年以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孙策、孙权兄弟在江东建立吴国,曾派军队在卫温。诸葛直率领下,渡海到达台湾。那时的吴国学者沈莹曾写下了一本《临海水土志》,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台湾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人推测说,当年,沈莹很可能曾经随卫温等人到过台湾,不然不可能对台湾的描述如此具体、如此明晰。到了公元607年,隋朝统一中国。隋炀帝根据一个名叫何…  相似文献   

20.
<正>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于宗先先生在《新世纪》199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在台湾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要看到台湾也经历了资源的浪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个国家不付任何代价就想轻而易举地取得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但无论如何应尽力去减少这种代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事实上,许多教训可以从台湾经验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