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高敏 《岭南学刊》2012,(4):80-85
依据美国环境法律和总统行政命令,行政机构制定重大环境法规时应当进行成本效益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法规草案必要性的陈述、可替代方案审查、成本和效益的测量(包括可替代方案)、分配影响分析。成本效益评估结果要接受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美国30多年的实践证明:成本效益评估是有效的环境立法影响分析工具,要统一成本效益评估标准,要将评估机构与审查机构分离,要保持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的中立性。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是经济学方法在法律中的运用,就是对立法方案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所获得的净收益的大小决定了立法方案是否可以实施以及实施后对其是否需要修改或废止的制度。我国目前正在探索建立与实施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但现实中存在诸多困境:认识论上的误区、顶层设计的缺失、具体规制设计不具有可操作性、人员素质不够等。因此,我国应在观念转变、完善成本效益的制度设计、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专业评估机构等方面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来保障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评估工作实践表明,评估本身不是目的,而在于对立法后评估成果的应用,或者说是对评估成果价值的实际检验,即如何"对症下药"。立法后评估,就是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出来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由立法部门、执法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等,采用社会调查、定量分析、成本效益计算等多种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实施中  相似文献   

4.
李丹 《人大研究》2014,(4):34-36
<正>立法评估是有效提高立法质量的方式之一。地方立法评估包括立法前评估、立法中评估和立法后评估,立法前评估目的在于确定一个立法项目是否可以进入立法程序。有效的立法前评估,可以遏制过度立法,节约立法成本,从源头防止不良之法出台。目前,我国的地方立法中,立法前普遍采用立法项目论证、立法调研、立法草案说明等方式对法案加  相似文献   

5.
所谓"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施行一段时间后,在立法部门的主持下,组织执法部门及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等,采用社会调查、定量分析、成本效益计算等多种方式,对法律的实施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对法律中所设计的制度进行评判,并针对法律自身的缺陷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由于立法后评估在我国的实践时间不长,相关的统一规范也未形成,因此有必要对立法后评估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是我们刊发此组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光 《青年论坛》2013,(6):107-113
立法后评估是衡量或检验一部立法质量高低的基本制度.因立法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制度功能和意义,其可操作性的理论设计较为详备,以及对一些前沿性理论和制度的容纳,使得该制度“看上去很美”.然而,可靠性与有效性是立法后评估走向“实际很有效”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尽管汪全胜教授等所著《立法后评估研究》对立法后评估的基础理论及如何操作进行系统论述,但没有从理论上有力解答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问题,尤其是如何保证评估信息的可靠与评估回应的有效.立法后评估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也表明我们对可靠性与有效性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对此,可通过重构评估主体模式以及改进评估方法和技术等方式,来增进立法后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崔海燕 《人大建设》2004,(10):44-45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这无疑对今后立法能够更为理性和科学提供了新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显然,这是对今后我国政府立法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必将引起我国政府立法工作的重大变革,其理论、实践意义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9.
法治博览     
《人民政坛》2013,(10):44-45
法治反腐的阿基米德支点邓联繁在《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24期载文《立法廉洁性评估:法治反腐的阿基米德支点》认为,立法廉评源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我国制度廉评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廉评侧重评估立法内容在廉洁方面的实际影响,立法的合法性审查则侧重审查立法的形式。法治反腐意味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对立法进行廉洁性评估,对法治反腐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决定性,可谓法治反腐  相似文献   

10.
法治博览     
<正>地方立法需要成本效益分析钟骏树、方良平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上载文《地方行政立法的成本效益问题浅析》认为,法律的供给与需求受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约束,具有稀缺性。  相似文献   

11.
正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规章、规范性文件施行后,制定机关、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实施机关应当将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在此背景下我国一部分省市开展了一系列地方立法后评估工作。随着对立法评估工作的认可,在加强立法后评估的同时,部分省市也开始逐步重视立法前的评估,如2007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开始开展对政府立法成本效益的分析工作。2008年12月,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罗范椒芬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每一部法律在向省市县征求意见的时候,是否也可以要  相似文献   

12.
立法后评估尚处于探索、试水阶段,关于评估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从评估概念、内容、程序、方式,到评估主体、对象、方法,各有理解,迄无定评。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省市自治区,都还没有制定出台立法后评估制度性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行政立法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辨析行政立法效率与效益这对概念出发 ,借鉴当代国家行政立法经济分析的实践经验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寻求实现行政立法效益的最大化 ,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新颁布的《立法法》 ,提出相应的思路与措施 ;依靠市场自我调节 ,节制行政法规的干预 ;多行间接诱导 ,少作硬性规定 ;健全行政立法过程公开、参与制度 ,重视经济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行立法后评估,可以增进立法机关对法规实施情况的了解,进一步推进立法工作。首先,有利于及时修改法规,使立法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立法后评估中,执法部门、人大代表及人大专(工)委积极参与,通过开展部门评估、问卷调查、专题调研等一系列活动,形成最终评估报告,再由常委会认真研究,决定是否对法规进行修改。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法规能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同时。立法后评估也为修改法规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提高修改法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立法的有限理性存在的根源表现为立法人员的知识或知识结构的偏失、立法人员的个人偏好、立法中信息源的不足以及立法信息传递的中间层级的失真,由此而可能造成立法质量较低、立法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立法成本大,立法效益降低等情况。对立洪的有限理性的制度完善方面主要要在立法中建立专家委员会咨询制度、立法助理制度以及立法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近日正式启动“立法后评估”工作,对法规的合理性、可行性、操作性、针对性等内容逐一检验。这也是上海从1979年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首次探索立法“回头看”。据介绍,所谓“立法后评估”,就是在法规实施一段时间后,用多种方式检查它所取得的成效和所发挥的作用,看它解决了多少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评估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法规实施的  相似文献   

17.
进行立法后评估是实现优化立法和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立法后评估进行了程序设计,其核心项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据处理、针对立法后评估的特定内容构建评价模型,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回应。将定量研究引入立法后评估领域,为法律法规的立、改、存、废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地方立法基地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通过提供法案起草、专家咨询与论证评估等方式,发挥立法服务功能,在增进地方立法效率、提升地方立法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囿于工作权责模糊、反馈机制失灵以及转化动力不足等,存在着人大主导与基地服务的协作度有待深化、人大反馈和基地建议的衔接度有待加强、立法服务向基地科研的转化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应通过明确立法服务工作权责、构建立法建议双向反馈机制、提升立法项目科研化效果等方式,促进地方立法基地更好发挥服务功能,为地方法治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略论立法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伟  汪新胜 《理论月刊》2004,18(12):109-110
立法不仅要追求正义、公平、民主等价值,更应追求效率价值。立法效率导源于西方经济分析法学,其含义是指立法效益与立法成本之比。本文对立法效率所包含的涵义进行了分析,并从这一角度对当代中国立法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实现我国立法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爱龙 《求索》2008,(11):100-102
在分析立法权效益时,传统的方法是直接套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的效益分析模式。事实上,经济学中的效益概念不能简单被借用来分析立法权效益。因为立法权有无效益的判别标准是立法权运作过后能否获得具有合法性、正当性的优良法律,这是进行立法权效益分析的基本前提,惟有立基于此的立法效益分析方具实质分析意义。有鉴于优良法律的创制与立法者的伦理素质关系重大,因而,立法权的效益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个立法者的伦理素质的分析视角。相应地,对立法权效益的考察就转换成了一个在确保所立之法为良法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和降低立法权运作成本的问题。在这一视角中,立法者的价值诉求直接决定着法律的品质,是判别立法权有无效益的根本尺度;立法者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立法权效益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