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历史是人自己创造的。人创造了历史是为了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历史在黑格尔那里是合规律性问题,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历史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话语布展。人们对于历史规律一旦达到自觉,人的主体性存在就构成了历史规律的表征方式,从而历史的偶然性就让位于历史的自觉性即主体的能动选择性了。这就是马克思对于历史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姜喜咏 《求实》2007,1(2):32-34
科学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首要特性,但其科学性又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性和人学性的内在同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历史作了唯物辩证的理解,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使历史成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东西,为全人类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唯物史观确立了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历史和理解历史方面的平等,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并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科学揭示,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位和趋向,为人类自觉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历史由“物”性向“人”性的最终转变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  相似文献   

3.
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必须对社会主体有正确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主体,而且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葛大伟 《发展论坛》2003,(5):20-20,25
文化意识是人的一种主体意识,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生存和发展的自觉关注。文化这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以作出多种不同的界定。实践是人改造环境和自我改变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统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以外在客体为中介构筑和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统一。就实践的归宿和终极目的而言,环境的改造只是条件和手段,它服务于作为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批评、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正因为实践的创造功能内在地包含着人作为主体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实践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人们才能够把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化活动积…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命题再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方玉 《理论学刊》2008,2(1):101-10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创造者命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历史事实层面的,通常提法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一个是历史价值层面的,相当于汉语表达习惯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历史价值层面的特殊命题,"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有其具体的确切的内涵."人民群众"是指无产阶级先锋队及其联合的力量,"历史的创造"是指自觉的人类历史的创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深刻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视角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达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纵的方面考察社会主体的历史变化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主体的作用日益增大。在几万年中,人类经历了从石斧到核电站和宇宙飞船,从原始共同体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人类到今天走向新工业社会的人类,其变化是多么巨大啊!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的创造作用是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增长的。社会改造越深刻,参加社会活动的人也就越多、越积极。历史是社会主体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在人类实践、认识的不断发展中,主体的主导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对此,恩格斯曾指出:“人们将会预先认识到由于关系的改变而引起的社会状况(如果允许我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必然性,并且愿意实现这种改变,而不是无意识地被迫地这样认识和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关盼军 《理论学刊》2005,1(8):76-77
如果世界没有人,谁来思考它存在的意义?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活跃在社会历史这个大舞台上,演出种种威武雄壮话剧的主角就是人类。一、现时代历史主体发展的启示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强调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以为这样可以完善地阐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状况,其实并非尽然。忽视历史主体———人的存在,忘记了历史是人本身的历史,只强调通过人和人的关系揭示其背后的物与物的关系,人却成了体现物的某种符号和工具,从而使历史主体的特性在研究者的眼光中消失,这无疑是错误的。时代的发展,使我们不得不从旧有的思维樊篱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8.
人才的成长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革命的理想能鼓舞人们立志成才。 一 树立顺应历史发展的革命理想是成才的关键。 所谓人才,就是要使自己的创造活动顺乎历史前进方向和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历史前进;就是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历史既不是精神发展的历史,也不是事物机械运动的历史,而是以人即主体的实践活动方式将主体和作用对象两方面因素统一在一起的过程。通过实践,人在改造外部对象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活动方式,从而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不断实现。所以说,世界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人与外界对象在世界中是以实践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的进程,既不是纯粹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人类意识的单纯实现,而是历史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合目的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这种辩证法的观点表明,创造历史的人们,虽然面对着必须服从的规范自己的历史法则,但又能够在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在思维中能动地超越现实,从而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出“应然”的要求。人类对自身未来蓝图的合理性设计,就应体现这种历史尺度与人的价值尺度的统一。因为这种设计本身,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实质上是一种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整体把握。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有没有正确的总体哲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也必须是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 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技术是人类的福星还是人类的灾难?人类应对技术持乐观抑或悲观的态度?这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海德格尔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思想家 ,不可能无视技术的存在以及技术对人的影响 ,他认为技术的本质在现代社会是被遮蔽的 ,他从哲学和时代角度揭示了技术的本质 ,提醒人类正确对待由自己创造的技术 ,明智地用它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幸福服务。一、现代技术本质揭蔽海德格尔从以下几个方面揭示了技术的本质 :1、技术既是对自然存在丰富性的展现 ,也是主体能力多样性的展现。海德格尔认为 ,技术是人的活动 ,存在于人…  相似文献   

12.
论精神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精神生产力段若非人猿揖别,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主体意识是人类主体地位的重要标识,是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能力。主体意识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并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相契合。东西方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造就了色彩纷呈的主体意识状况与思路。我国主体意识问题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凸显的。应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运用社会管理职能,融合中西先进文化,以较小的成本解决主体意识困境,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们之所以追寻评价标准的客观化 ,在于它是反思历史经验的必然选择 ,是评价活动准确化乃至科学化的先在前提和客观基础 ,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客观要求。实现评价标准的客观化必须以客观现实的合规律的发展为客观基础 ,必须以主体客观的、现实的需要和本质力量为主体根据 ,必须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为历史尺度。评价标准的客观化是伴随着人的发展和人的创价实践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历史进步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3,(7)
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制造社会矛盾的过程,社会矛盾孕于人类生活本身。应当从生活出发、从人的需要出发探求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它是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产生的根源性因素。利益是需要的具体化和对象化,当需要转化为利益的时候,需要就有了具体的指向和边界,而因需要引起的社会主体的利益冲突就成为不可避免。要合理引导人的需要,并在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的条件下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赵力 《实事求是》2001,1(6):17-20
现代社会 ,主体活动的文明程度 ,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状况。人的主体活动表明 ,各种当代问题与主体活动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在主体所能控制的全部事物中 ,最需要加以控制的是主体的行为 ,失去控制的主体活动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主体活动的失控状态是各种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了摆脱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危机 ,避免令人担忧的人类前景 ,我们应认真反思主体行为 ,树立主体约束意识 ,从根本上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发展。一、人是“自然的主人”,同时也是自己的主人人能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支配外部世界 ,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支…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与人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使人类的主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劳动本身的异化性质由此得到很大改变,人们也不再局限于物质活动层面的外在交往.而是更加倾向于精神化层面的内在交往。网络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使“偶然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个人所代替,使每个个人感受到人类共同魄价值追求.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     
正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化的社会基因。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地区差异也好,人种差异也罢,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人是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人创造的,语言文字,饮食起居,风俗习惯,都是人的作品。纵观人类历程,从茹毛饮血  相似文献   

19.
对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的追寻是马克思精神的基本旨趣,也是人类精神永恒的共同主题。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人,一个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生命的人;同时,现实中的人又是一个被异化的人、一个不完满的人。然而人的本性具有超越性,在人的劳动创造之中就已经本然地展现了一条出路。在寻找解决这种矛盾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类解放的诉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性的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因此,着眼于对人的本质存在的澄明的基础上,马克思解放理论依然能够为当代生存提供一种真实可靠的人类解放的现实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人生价值的实质内涵,是指主体人的主观目的、需要和才能在与客体(包括自然、社会和他人)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性质和积极意义。它包括两个对向交互的过程:其一是人们主体目的和力量的现实化、客观化的程度,及其对社会和人类所产生的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价值的创造过程。它体现着主体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标志着人生自我价值的社会化和普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