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人都明白而且应当自觉遵守的最起码的交通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就是维护经济秩序的“红绿灯”,如果有人心存侥幸,“闯红灯”,那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下面三则案例再次向身在商海的人们敲响警钟:经营须依法,违法必受罚。  相似文献   

2.
刘亮 《政府法制》2012,(20):4-4
如今.当人们为了做成一件事,却等于自己资源不足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赞助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赞助”:当然,这赞助不是你想要人家就会给你的,所以,选定一个吸引人的项目。找到合适的赞助者是最起码的条件,接着就要看该项目最终能否带来利益的共赢。如果能,支持会继续.源源不断;不能.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品德,也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自身内在素质的必然要求。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领导干部只有自身正,方能正人。同样,在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洁身自好,才能取得领导权和发言权。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防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的各种腐朽思想依然存在,产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如果不加强防范,领导干部就难以拒腐防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构筑坚不可摧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警、自省。廉洁自律正是构筑思…  相似文献   

4.
陈旭东 《江淮法治》2012,(15):52-53
"随着国家和我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和乡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多,对于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既往分散居住的自然村落逐渐消失.而集中居住于乡镇、新农村格局日趋形成。然而,如果对于人口逐渐集中居住的村镇环境未进行科学规划.生活垃圾不进行妥善处理,不但影响新农村的视觉效果.还将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彭志新 《江淮法治》2008,(20):60-60
如果不是静坐下来细细品读《法官的思维:司法认知的基本规律》这本专门论述法官思维的书,我对法官思维的理解与认识也一定还停留在过去那种比较散碎的感性认识上。法官思维与常人思维有何不同.法官应否具备自己独特的职业思维,法官思维应遵循怎样的规律.法官思维与司法实践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等等.这些看似应该与我们法官没有任何距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心理学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传统心理学执著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心理学的破碎与危机。若要克服危机,实现心理学的整合则首先必须吸收系统的思想方法,实现思维方式从还原思维到整合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转变;2.从元素组合认识方式到综合分析认识方式的转变;3.从“上向因果关系”的单向思维到“双向因果关系”思维的转变;4.从物理科学的统一观到系统论的科学统一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思维风格调查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作为工具,以304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模型,对生活事件和思维风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人际关系负性生活事件对总体幸福感指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立法型思维风格、等级型思维风格和寡头型思维风格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立法型思维风格对负性生活事件预测积极情感具有调节作用,寡头型思维风格与人际关系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可以显著预测总体幸福感指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8.
谢璐 《江淮法治》2011,(4):24-24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我们各级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准则之一。就这个案件而言,按照媒体的报道.最起码在案件事实上还是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人不同于机器,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情感因素是复杂的。这些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具体工作中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因而,办事的效果也不同。  执纪办案工作中的情感因素影响到执纪办案的全过程。在办案中,如果合理调整自己的情感并充分利用对方的情感,就可以带来案件的突破;反之,则不利于查案工作。我们成功地查处了赣榆县教育局原局长、党委书记胡继禄受贿案,就是正确控制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一次成功实践。  胡继禄是赣榆县的一个“名人”,他善于察言观色、能说会道。当上局长以后,更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我们找他第一次谈…  相似文献   

10.
道不尽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智力启蒙、情感启蒙。智力启蒙的第一要诀是语言输入。因为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语言的清晰度和思维清晰度完全呈正相关。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其实非常简单,不外乎就是多和孩子说话,尽早带着孩子进入阅读和背诵阶段。这项工作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去做。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孩子出生第一个月,就要凡事跟他说说。婴幼儿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有两种功能,一是刺激大脑发育,二是刺激心理发育。如果早期缺少语言交流,则孩子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1.
叶祝颐 《检察风云》2010,(24):75-75
学生“暴力砸食堂”,这本身就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情,作为学生.承载着众多的希望与希冀,纵然我们不能苛求他们每个人都成为圣人,但最起码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应该具备。  相似文献   

12.
推理、假设和证明是侦查工作中经常饮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它们是从已知推测未知,从结果推测原因,从证据推断案件事实的、有力的思维工具.侦查员运用它们可以迅速地判断案件性质,推测案情和重大嫌疑人,直至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和作案人.然而,侦查实践客观地提出了一个逻辑课题.即推理、假设和证明在侦查中是单独应用呢,还是三者互相结合应用呢?如果说是三者互相结合应用,那么在应用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弄清这一系列问题,无论对逻辑理论还是对侦查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行《法律逻辑》或《…  相似文献   

13.
论夸张修辞的心理原型──心理与修辞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的夸张是思维的夸张在艺术中的体现。它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缩小来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艺术夸张的尺度。原始—儿童思维也具有情感性特征,并由此导致了事物的变形、夸大或缩小,这就是原始—儿童思维的夸张。艺术夸张是审美意识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审美性质,而原始—儿童思维的夸张分别只是原始意识和儿童意识的产物,并不带有审美的性质,但因为它们具有同构的关系,因此,从思维发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原始—儿童思维无疑为艺术夸张的产生提供了思维图式,成为后者的心理原型。  相似文献   

14.
商贾经营须诚信为本,公证行业应规范公证。公证员则应注意“立德”.讲究职业道德修养,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笔者近读《曾文正公全集》,其中的修身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予我以启迪,此修身八德诚然是个人修身的指引.如果结合公证员职业道德修养予以新的解读.则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郅宇 《刑事技术》2009,(1):57-58
人的感知、情感、意志构成心理的三大块,正是有了这三大块才有了不同的思维、语言、书写的文字。人们通过感知,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外界的事物和自身的情况,意志和情感决定了其在做某件事时的整个思维活动。文件检验无论笔迹还是言语识别以及印刷文件的内容,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做案人的心理活动。所以,进行心理分析也是从事文检工作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基石范畴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导言1.1.[研究经济法基石范畴的意义]以基石范畴为逻辑起点循序推衍出合理的范畴体系,是任何科学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标志。经济法强大理论体系的构建,首先仰赖于其基石范畴的奠定及其所规定之范畴体系的衍生。1.1.1[基石范畴、范畴体系标志着理论思维的发展水平及各门学科的成熟程度]范畴,“是人类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概念”,①“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②。作为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范畴凝结着客体的内在联系,构成理性思维的基本单位;基石范畴则内蕴着客体的最深层本质和最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李敏 《中国审判》2010,(2):74-76
奇伟非常的景观常在人迹罕至的高险之所,非有志者.不能到达,而且即使有志,如柴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不但如此,虽然有志与力,但如果到了幽暗昏惑之地而无辅助之物,还是不能到达。然而如果力有余却不达,于己则为应悔,于人则为可讥。而若尽我志,达则尽观天地之壮阔,反之也可尽享奋力登临之酣畅。  相似文献   

18.
刘升 《中国律师》2008,(12):94-94
法律的美,独特而潜在。只有信仰法律的人,才能领略到法律的美。法律的美,潜行于思维深处。普通人体验到的多是法律的晦涩、冷漠、残酷,令人敬而远之。如果从艺术的角度观察法律,则法典具有诗化的美,形式和谐、内容完备、语言精准;司法活动具有戏剧式的美、类似表演艺术的展现;  相似文献   

19.
张敏 《江淮法治》2011,(1):50-50
民生工程是政府为百姓办的一件大实事,我们部期望能落到实处,可我们也知道.如果要想把民生工程办到预期目的,则需要一大笔资金.这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相似文献   

20.
主客观统一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却颇为混乱。本文从理论层面对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及矛盾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笔者认为。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是近代刑法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同时也是当代刑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刑法中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分歧,作为不同的思维方式.表露出犯罪与刑罚关系的内在矛盾.而作为两种互为补充的基本理论,则共同揭示了刑罚的社会功能。文章指出.刑法中的主客观统一,聚焦于刑事责任的基础如何确定。而刑罚预防与惩罚的功能.则服务于刑法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