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生行路》与《情结》,是台湾女作家颜陈静惠的两个中篇小说。1953年出生的颜陈静惠,作品虽然不多,却篇篇精彩可读,颇受台湾文坛瞩目。1983年,《人生行路》获得第六届《联合报》中篇小说奖,在评审会上曾有评委指出,这篇作品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长篇题材,用中篇来写”.这显然指作品的结构。1988年,颜陈静惠在《皇冠》杂志第416—418期发表了又一中篇小说《情结》。无独有偶,它亦是“长篇题材,用中篇来写”。可以  相似文献   

2.
廖辉英现年39岁,著名台湾新生代女作家。台湾大学毕业后,即投身于五光七色的现代商场,在企业界和广告圈浸淫十多年,博得“广告界女强人”之称。她为倾吐胸中“块垒”,表达一些“观念”,坚持业余写作。1981年创作的《油蔴菜籽》,获台湾《中国时报》短篇小说首奖;1983年以《不归路》获台湾.《联合报》中篇小说特别推荐奖;1985年推出第一个长篇小说《盲点》,标志她的创作进入高峰期;1986年初又发表新作《焚烧的蝶》,被誉为另一部《不归路》。中篇小说《今夜微雨》发表于1985年,颇能反映她的创作风貌,值得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3.
一言情小说主要指那些纯粹描写男女情事的创作,因此有人称它是唯情小说。古今中外文学中,言情小说一向深受欢迎,尤其为青少年读行所喜爱。在台湾,虽然50年代已陆续出现言情文学作品,但流行却是在60年代初皇冠出版社出版琼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之后。自此,这类创作“行情”看好,以致形成所谓的“琼瑶热”。准确地说,应叫“言情小说热”。然而从总体上看,学术界基本不重视对它的研究,或者说对它的理论批评远远落后于创作。如果把台湾言情小说创作比作一个壮汉,那么对它的研究充其量是一个孱弱的矮小女子。二者十分的不匹配。虽然曾有文人作家对“琼瑶热”是是非非,甚至有人公开提出清除“琼瑶公害”,但这仅是一种带情绪化的指责,而不是属于文学评论范畴的学术批评。而在大陆,自80年代开始,台湾言情小说也相当畅销(有人把大陆流行包括言情小说在内的台港通俗文学作品说成是“台港文学热”,这是极不确切的,因为台港文学不全是通俗文学),其中以琼瑶的作品为之最,次之是姬小苔、玄小佛的小说,但现状同样是研究与出版没有同  相似文献   

4.
林海音 《台声》2002,(1):7-8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记:1994年初,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观感散文杂记《大同中的小异———访台杂记》,其中提到“打包”、“吃尾牙”等台湾风俗。发表之后,引起林海音先生的注意,她便写了《观感的观感》。过后不久,我又收到她寄来的一篇稿件,题目叫《“打包”、“吃头牙”和“润饼”》,是对《观感的观感》的补充,实际上是一篇关于台湾民俗的散文,属于她喜欢写的《台湾生活小调》的一部分。这是林海音一件未发表的作品。由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出林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永远乐观,永远活泼。现在发表出来,见文如见其人,或许是对这位可爱的人的一份珍贵的纪念。瞧瞧吧,这几样“台菜”,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回味和微笑。  相似文献   

5.
郝誉翔是台湾文坛近年来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新秀,她的短篇小说《洗》获台湾第十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第一名(载《联合文学》1996年11月号)。自80年代以来,以表现女性视角、女性意识、女性角色和女性体验的女性主义文学潮流一直是台湾文坛的一道壮丽的景观。总的来说,80年代的女性作家主要关注的是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问题,探索女性的性爱、情欲、成长、责任,追求在两性交往中女性的平等地位,如李昂的《杀夫》、《爱情试验》、朱秀娟的《女强人》和袁琼琼的《自己的天空》等都具有代表性。进入9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6.
吴孟樵 《台声》2011,(5):86-86
本刊《作家专栏》中的作者之一吴孟樵,是台湾知名的作家、影评人。4月初,吴孟樵在台湾出版了又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猪八妹》。据悉,“猪八妹”系列的前一本《猪八妹的青春日记》在台湾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与90年代初的低落状况相比,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颇见起色.这并非体现于“量”,而是一批具有新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表现的作品的涌现.一、情欲写作:女性主义的自我反思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兴盛,得助于《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奖”(1994.6)、《皇冠》大众小说奖(1996.3)等的举办和《联合报》长篇小说奖的恢复.时报的两部得奖作品——朱天文的  相似文献   

8.
性·严肃小说的创作者──访台湾女作家李昂徐晓燕一篇极具震撼力的小说《杀夫》,使李昂这个名字在海峡两岸都有颇高的知名度。她中等个头,学者风度,经历丰富多彩,谈话很有哲理。不久前她到北京,为她的一部新小说搜集素材,笔者前去拜访。李昂,原名施叔端,台湾彰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台湾新文学的分期学术界虽少有专门的论述,但从散见在文著中的观点看,多数将它划分为五个时期,即20年代初至1945年的日据时期文学;50年代的“反共文学”或称“战斗文学”;6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70年代的乡土文学;80年代的多元化文学。除日据时期文学外,其他各时期有的研究者称之为“竹节式”,即每10年为一阶段。它大体上以文学思潮为标志。早在70年代初出版的由余光中、朱西宁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大系》(1950—1970)  相似文献   

10.
继《雷雨》和《大明宫词》之后,电影导演李少红的第三部电视剧《橘子红了》再次引起轰动。有人说,李少红是唯美的;有人说,她的作品是飞扬的、是诗意的;有人说,她善于讲故事,讲一个个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她以女性的视角介入影视艺术,应该说是既有难度又有优势的。这种敏感的柔韧的女性视角,可以帮助她把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不自觉地融入到作品之中,也于是就有了她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常常比男性角色更有光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美国手中的“台湾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天柱 《台声》2001,(2):11-11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历史造成的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但是中国的统一大业却一直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因素,正如邓小平一针见血指出的,"台湾问题归根结底是美国问题"。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局势呈两极对峙。美国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力图打“中国牌”来牵制苏联。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同月27日,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美国宣称: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979年1月1日中美正…  相似文献   

12.
熊进玉 《两岸关系》2008,(11):56-57
对于出生在70年代初的人来讲,台湾是个在每一生命时段都曾有过深刻记忆的地方。我与台湾的约会就随着这个记忆在进行着。 小学时,翻开地理书,赫然就是《美丽的宝岛—台湾》的课文。书中写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那里物产丰富,是“水果之乡”、“蝴蝶王国”。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初春,漫画家夏达的一组靓照在网上被台湾网友炒得火热,“美少女漫画家”、“最萌美少女”等称谓让她迅速蹿红。夏达出生于1981年,高中时开始漫画创作,最早于《北京卡通》杂志发表短篇作品《成长》,2003年她大学还未毕业,就已出版首部作品《四月物语》。毕业后赴京从事专业的漫画创作工作,  相似文献   

14.
1994年第5期,本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位在北京的台湾家庭主妇》的拙文,讲述了生产“康师傅” 方便面的台湾顶新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先生一家在北京的生活.30年代就离开台湾家乡、现住北京中关村的魏氏勉老太太在外地的女儿看到了这篇文章,她想起母亲常常和他们几个孩子提起的台湾家乡的往事,凭着一种直觉,她感到,魏应行先生一家人似乎和她的母亲有着什么关联.母亲离开台湾多  相似文献   

15.
从80年代初的《墙基》、《流逝》到90年代初的《好婆与李同志》,王安忆一直在书写着上海沧桑巨变的民间历史。到1995年发表长篇小说《长恨歌》,她在表现上海的城市灵魂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长恨歌》通过一个旧时代的“上海小姐”在几十年的人生浮沉中顽强固守着小市民、小女人的价……  相似文献   

16.
台湾尔雅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出版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一书.是台湾女作家欧阳子的一部颇有特色的批评论著,它毫无愧色地为欧阳子跻身于台湾文学评论界举行了奠基礼。老作家肖乾认为,“她这本书虽然是对白先勇的《台北人》十四个短篇的分析却涉及小说写作的许多基本方面。在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1月14日下午播放了根据我的作品改编、由江浩等同志导演的儿童电视剧《爷爷,你真逗!》(上、下集) 有人奇怪,马上问我:“你写过《爷爷,你真逗!》的小说么?”没有,我没有写过,我只写过中篇小说《小兵的脚印》和短篇小说《那年我十六岁》,那部  相似文献   

18.
李遥 《统一论坛》2001,(1):22-23
钱宁先生在《留学美国》一书中列举了两个例子:1982年,一个从大陆到美国的留学生在机场被台湾留学生错当成台湾学生接走,当这位大陆留学生发现自己置身于台湾人的围绕之中时,精神十分紧张,想:“这下可坏了,掉进特务窝里了。”20世纪80年代初,在纽约的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台湾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为四个阶段,即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的进口替代时期;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的出口扩张时期;70年代中至1983年的第二次进口替代时期和1984年至今的“自由化、国际化”时期。与不同阶段台湾当局实施不同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相适应,40年来台湾的贸易立法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就各时期贸易立法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0.
原籍江苏盐城的朱秀娟,是1936年出生的台湾中年女作家。她虽早于1969年与1971年先后出版《雨荷》、《破落户的春天》等长篇小说,1976年又创作了《梧桐雨》,但其作品蜚声台湾文坛是在80年代。她倾力于创作描写女性生活的长篇小说,先后出版了《归雁》、《晚霜》、《女强人》、《花落春不在》、《没有明天的女人》、《万里心航》,《握不住的情》、《再春》、《丹霞飘》、《那串响亮的日子》等10多部作品。本文仅以其中几部为例,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