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党员干部之友》2014,(1):26-29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作为最为宝贵的财富,经过长期的积淀,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只要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兼容并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始终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那么美丽的中国梦就一定会无比清晰、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
民主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因素,传统民族性格、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等为它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文化根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而非民主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要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看到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着互动关系,并且要能动地、充分地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3.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之交能否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江泽民总书记立足于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战略高度,深刻地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他不但科学地概括了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民族文化精华,而且立足于文化创新俱进,推进了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完美结合,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助推民族复兴的重要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理上具有相通性,在推动民族复兴作用的发挥上具有互补性,两者都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而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的今天,正确处理锡伯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有效开发和利用锡伯族文化资源,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增强各民族成员身心健康方面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逐步交流、融合和实现整合的过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正确地认识和有效地挖掘并发挥民族精神,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4,(15):62-6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先哲,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什么?其留下的《道德经》所呈现的深邃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期阳明茶座特邀复旦大学教授刘康德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自觉承担复兴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变革社会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文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张永江 《党建》2011,(6):59-61
清朝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总结:一是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满蒙藏维诸族为代表的边疆民族文化持续地汇聚、交融,由多元走向一体,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成员在政治、文化和情感上的认同。二是在统一的和平的政治大环境下,古老的汉族文明吐故纳新,生机勃勃,在文学、史学、艺术、宗教、教育、礼乐制度等各个领域,超越宋、明,直追汉、唐,是史家公认的繁荣时代。三是中西文化由有限接触到全面急剧碰撞,最后走向会通,古老的中华文明终于向西方敞开大门,与此同时,其自身也凤凰涅,演变为近代文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了源远的中华民情风俗,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一体化的到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概念在年轻的一代人中逐渐淡漠。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建设和中华文化传承必然的生力军,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并传授他们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人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03,2(3):38-40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任何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产物.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中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它在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及其产品,都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就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中国建设与民族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将如何发展,文化中国的形象该怎样确立,这既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自身的文化传统,也需要理性地面对他者的文明.只有这样,才能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变成全民族的自觉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问题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有关的思想成果往往被他得心应手地应用过来,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经过改造,有的是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成为他的思想观点的一部分,或成为他的某些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毛泽东的这一做法为我们今天正确地对待和合理地利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感情和凝聚力的纽带,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载体。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人们关注、论争不己的问题。尤其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传播技术迅猛发展,资讯交流日益频繁,信息共享与日俱增。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因此,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传统文化的有关论述,意义重大。一、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经过…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语境审视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显示出巨大的修身价值、商业价值、伦理道德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应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吸纳世界文化精华,加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成为中国古代两千年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儒家传统中蕴含了民本、仁爱等丰富的人权思想内容,仍旧有可能对当代中国人权发展提供文化和理论支撑。脱离了古典儒家文化传统,中国的人权发展必然与表征其独立性的文化土壤剥离开来,进而迷失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质。中国当代的人权发展应当着眼于当前国情、社情,在继承中创新,发挥以儒家思想为传统基础的文化导向作用,方可使中华民族政治、法律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9.
在焦裕禄同志去世5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相似文献   

20.
蒋东玲  向绪伟 《求实》2012,(7):79-8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其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改造了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多元一体、一元主导的格局也为我们在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了文化生态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大同构想以及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的源动力来自于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和变通求新的特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耻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