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姜建中 《世纪桥》2010,(17):24-25
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代表于1920至1927年间先后五次来华,对中国革命是有贡献的。其中1925年第四次来华,为了落实莫斯科关于结束罢工的指示,帮助中共中央制订停止罢工的具体措施。本文根据俄罗斯公布的档案资料,对维经斯基第四次来华的具体时间进行考证,认为维经斯基于1925年7月初来到中国,1926年1月回莫斯科,这次来华工作有半年之久。这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卡片     
《党员干部之友》2023,(1):50-51
<正>备忘录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由来(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为中国青年提供了直接的斗争经验,并锻造了一批进步分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和人员准备。中国的这场运动,也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共产国际的关注。1920年4月,以维经斯基为首的共产国际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李大钊会晤,试图与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在李大钊的介绍下,维经斯基等人继而赶往上海,见到了陈独秀,双方就中国革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帮助下,1920年5月,陈独秀组建了秘密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于8月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3.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派维经斯基一行赴华。维经斯基在北京曾与李大钊会晤。那么,是谁介绍他们认识的呢? 《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一书说:“维经斯基一行抵北京。通过北京大学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和伊万诺夫(即伊文,中文名伊凤阁)介绍,首先结识了李大钊。”杨云若在其所著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纪事》一书中说:“在化京,他们通过北京大学的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和伊凤阁(伊万诺夫、伊文)的介绍,与李大钊等进步人士多次会谈,曾讨论了建党问题。”黄修荣所著《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亦说:“维经斯基在北京首先通过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伊凤阁介绍,同李大钊等进步人士建立了联系。”又说:“伊凤阁,原名伊万诺夫,俄国汉学家。十月革命前即在中国,从1919年9月起受聘为北京大学俄文系讲师,1923年参加中苏恢复外交关系的谈判,1924年任苏联驻华使馆参赞。”近年国内所出有关共产国际和中共早期关系的著作也多沿袭是说。柏烈伟其人姑且不论,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0,(23):18-19
最早的基层组织 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和酝酿成立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等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11,(8):27-28,31
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派29岁的罗明纳兹作为代表来华,接替维经斯基和鲍罗廷的工作。7月23日,罗明纳兹和助手纽曼(德国人)抵达武汉。他们此行肩负的重任是:纠正中共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改造中共中央领导,帮助制定新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为推行他1926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扩大会上所作的《论中国革命的前途》的报告以及依据这个报告共产国际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斯大林报告和共产国际中国问题决议).不惜撤销了共产国际东方部驻中国的远东局,重新另派罗易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并与尚未离开中国的维经斯基和苏联驻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庭4人组成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在武汉督促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7.
中俄通讯社和华俄通讯社在我国现代革命史、新闻史和中俄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史上似应具有一席之地。中俄通讯社是由杨明斋负责的。而华便通讯社则由苏俄人士直接建立,有中国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都是中共所创办的“最早的通讯社”。1920年春,经共产国际同意,俄共(布)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及翻译杨明斋等人来华。在维经斯基的促进下,陈独秀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7月间,在维经斯基的指导下,在上海设立了中俄通讯社,由杨明斋负责。通讯社设于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也即…  相似文献   

8.
维经斯基(1893-1953),亦译作威金斯基,全名格里高利·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又名查尔欣,中国名字伍廷康,笔名魏琴。生于俄国一个林业职员家庭,当过印刷工。1913年去美国谋生,加入美国社会党。1918年回到苏俄,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后被捕流放。1920年1月,在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工作,4月,被俄共派遣来华工作。1921年春回国后任远东局秘书(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为国共党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共代表,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先后6次来华,与中共关系密切。在国共党内合作问题上,瞿秋白与维经斯基既有共同的观点,也存在意见分歧。探讨两人在国共党内合作立场上的分合,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10.
在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后,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的外国处于1920年4月向中国派出了一个代表团。时年27岁、操一口流利英语、有着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维经斯基①就是这个代表团的负责人。维经斯基由此“有幸成为1920年在北京和上海与中国共产主义者直接联系的第一个苏联(苏共,引者)党员”。  相似文献   

11.
组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 92 0年春 ,正当董必武日夜筹划私立武汉中学之际 ,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已经在北京、上海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当中酝酿起来 ,这就是组建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1月 ,有人在报刊上公开呼吁 :“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① 3月 ,北京的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在北京大学组织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4月 ,受共产国际的派遣 ,俄共 (布 )远东局从海参崴派维经斯基来华 ,在北京与李大钊讨论建立共产党问题 ;随后到上海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之一的陈独秀商谈了建党的一些…  相似文献   

12.
李亚平 《党史纵览》2010,(12):30-34
1920年.为了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先后会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讨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维经斯基的中国之行由张太雷担任翻译.张太雷精确的翻译和独到的见解给维经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维经斯基叫到苏俄后.即通过李大钊推荐张太雷到共产国际东方局.  相似文献   

13.
维经斯基在中国活动述评姚洪亮格列高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是俄共(布)的优秀党员,1920年4月到1927年7月间,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创建中国共产党,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独到的贡献,同时也有过一些失误。本文试图客观地评价这位国际友人在华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长期以来 ,共产国际对这一事件的作用是人们关注而又不得而知的。1998年公布了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 ,给予研究本专题提供了重要条件。一、共产国际对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不同态度共产国际对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有着不同态度 :(一)提出配合夏超起义发动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暴动在上海要不要举行武装暴动的问题 ,维经斯基早在1926年下半年就有这一思想 ,确定借助浙江省省长夏超起义 ,在上海发动自治 ,驱逐孙传芳。9月初…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若干史实考(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若干史实考(下)金立人二、关于俄共(布)远东局来华代表与中共上海发起组建立的关系中共重要文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到1920年的建党过程,但未提魏金斯基起过什么作用。最近发表的共产国际档案中,魏金斯基1920年6月、8月...  相似文献   

16.
周利生  邓群 《党史文苑》2004,(10):36-37
中国史学界曾经认为维金斯基首次来华的身份是共产国际代表。本文结合新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资料,经过考证,认为维金斯基首次来华的身份是俄共(布)的代表,而不是共产国际代表;派维金斯基来华的机构是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  相似文献   

17.
杨明斋这个名字除了专门研究中共建党史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率领的工作组来到中国,杨明斋是小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翻译和向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党史著作基本上都无一例外地说:经共产国际同意,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处派代表魏金斯基一行人1920年4月到中国来,会见李大钊与陈独秀,是推动与帮助南陈北李建党的第一人。然而,彭述之却在二十多年前独持异见,根据他的所闻所见,认为推  相似文献   

19.
维经斯基首次来华指导和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最初的建党思路是首先和各种革命力量取得联系,建立一个包括多种革命力量的中心组织,开展各种宣传和组织工作,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纯粹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二大召开及其相关文件传入中国后,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开始抛弃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建立纯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式政党。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与实践,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陈独秀等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提供了很大帮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80年前 ,旅俄华侨杨明斋在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创建的过程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杨明斋原名杨好德 ,字明斋 ,山东平度县西乡马戈庄人。1882年3月生于农民之家。1901年走上“闯关东”、“下崴子”(海参崴)之路。同年4月抵俄国海参崴在小厂里当苦工兼记帐员 ,学会了俄语。1908年到西伯里亚当矿工 ,接触了俄共(布)党人 ,接受了革命思想。1917年他参加十月革命 ,此间他加入了俄共(布)党。他被安插在帝俄外交机关当职员 ,从事革命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 ,俄共(布)党保送他进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