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高压反腐下,一些官员出现了畏难情绪,怕做错事被追责,只想当一个"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啧有怨言,消极懈怠,不愿担责。要革除这股官场陋习,让官员勇于干事创业,必须两手抓,一手要"硬",严治庸官,严惩为官不为,打消一些"愚且鲁"官员当"太平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一手要"软",激励官员  相似文献   

2.
<正>不时听到一些官员私下抱怨,辛辛苦苦干了那么多事,却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甚至还有意见和抵触情绪,感到纠结无奈。但老百姓说起来却是,官员花那么多钱修建了那么多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跟我们的生活急需没多大关系。老百姓的话揭示了真相。先别急着嗔怪老百姓"不知好歹",原因是"民生"没有做到百姓心里。譬如,有地方地下水污染严重,百姓们得怪病而不治的很多,解决饮用水已成救命工程。而有些官员却忙着美化城  相似文献   

3.
<正>在2015年博鳌论坛上,楼继伟颠覆了许多海外人士对中国政府官员的认识。在他们看来,中国官员大部分都是含蓄内敛、说话不温不火的。在3月27日的"市政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最优选择"分论坛上,当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提到"重庆政府今年可以获得财政部帮忙发的债券200亿"时,一旁的楼继伟"不客气"地指出他的错误:"那是你们自己发的,不是  相似文献   

4.
报复性腐败"是指某些政府公务人员认为自己长期勤恳清廉的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升迁或重用,为报复单位和领导而大肆贪腐的现象。"报复性腐败"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部分官员的做官目的偏狭,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乃至极度扭曲。二是官员基本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导致极端的贪婪腐败。三是一些政府部门内部的民主行政不够健全,普通官员维权通道不畅通。因此,必须加强"报复性腐败"的防范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要建立公正公开的人事提拔任用机制,超越"天花板"逻辑,设置多维的正激励路径;要建立官员的精神干预和心理疏导机制、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官员的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5.
"个性官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其个性化的施政言行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使之脱离孤立个体而成为一种政治现象。中国体制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构成了"个性官员"产生的大环境,当前政绩导向的官员考评机制与"个性官员"的产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个性官员"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空间。"个性官员"现象在深层次上折射了官场政治生态,尽管有争议,但它对于制度创新、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日从报纸上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同志认为,政府官员不宜充当人民代表。我也早就有此看法,现在试申述之。现在大家都强烈要求,对权力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人代会对政府则责无旁贷地负有这种责任。现在让一些政府官员当人民代表,等于要他们代表人民来监督他们自己.以监督者的“我”去监督被监督者的  相似文献   

7.
《瞭望》2010,(50)
<正>只有当官员利益符合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相关社会群体的正当利益,才可能得到根本保障 不久前,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10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结果中  相似文献   

8.
"个性官员"群体的个性化施政及其影响已使之成为一种政治现象,反映和折射着中国当前官场政治生态的变化。学界将"个性官员"界定为勇于突破传统施政套路,锐意创新而又有着鲜明个性的官员,但其"个性"应规范在法律与制度许可的框架内";个性官员"现象的出现是与政治体制改革、政绩导向的官员考评机制、宽松的体制环境及官员自身因素等分不开的。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从积极方面看,"个性官员"个性化施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制度创新和改进政治生态,但其"人治"色彩使制度创新方向带有不确定性且面临创新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前段时间,某地轰轰烈烈地搞了场电视问政,然而,当记者回访时,却发现曾经豪言壮语般的誓言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一种"政绩秀"。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问政承诺何以沦为"空头支票"?问政承诺沦为"空头支票",一方面是由于有的官员将承诺的内容定的过于大而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本不能够实现承诺;另一方面是在某些  相似文献   

10.
去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128.2万,今年又比去年减少。教育界的官员一直对"降温"一词讳莫如深。其实,"考研热"降温完全是正常现象,未必不好。"考研热"降温这一现象表明整个社会和大学生趋向清醒和明智。大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是社会上一些企业、单位选人  相似文献   

11.
帅政 《瞭望》2008,(46)
报载,山西贫困县定襄县为招商引资,近3年来先后4次邀请明星助阵,结果项目没引来几个,钱却花去1200多万元,大部分资金由县财政出资。与此同时,该县大量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却因财政困难而不能解决。这一做法明显违反国务院纠风办对此作出的相关规定,是一种以招商为名头、用公权力肆意挥霍纳税人血汗钱的腐败行为。问题是,这种出手不凡的公款追星行为,党和政府早已明令禁止,人民群众也早已深恶痛绝,为何仍有个别官员拿肉麻当有趣,甚至能在追星之后数年里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12.
<正>收了钱,给人"官帽",原安徽省五河县委书记徐社新因此获刑。虽然"官帽售货郎"已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那些卖出的"官帽"又收回了几顶呢?事实上很少收回。一些通过行贿买官的官员,不仅没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买来的官位也照坐不误。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居高不下的移民潮,一些官员非法转移资产出境并外逃不归现象也愈演愈烈。为此,广东省规定,"裸官"原则上不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敏感岗位的领导职务。其针对性和现实性清晰可见。但笔者认为,"裸官"不任正职并非问题之关键。虽说党政副职与非重要敏感岗位领导的权力小一些。但是副职"裸官"仍然存在贪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1,(7):50-51
"雅贿"又被称为"优雅式贿赂",是行贿者为了讨好附庸风雅的官员,适应贿赂新需求,而在贿赂方式上产生的新变种。"雅贿"一改以往直接送真金白银、皮袍、人参、香车豪宅和有价证券等传统做法,摇身变成了给官员们送他们喜欢的玉器、青瓷和名人字画等。这么一  相似文献   

15.
在未来中美谈判桌上,如果有美国官员能操流利汉语直接谈判,大可不必感到惊诧。在美国将美中关系定位为"21世纪最重要双边关系"的背景下,对华工作的资历和经验,已渐成美国政府官员晋升的重要资本。"中国通"可以说现在遍布美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一些教育专家和政府官员希望,“先富”起来的某市能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当地教育局官员却认为,现在还不到时候,“如过早免费,效果会适得其反。”“要搞就全国一起搞”,“应该先让农村教育现代化,再考虑实行免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廉政修养就是官员对自己欲望的控制,这符合老子的"满足而知足、知足而富足"的思想。文章从理解三个老子哲学的概念开始,通过针对执政者所要面对的以"五诱"为代表的外在诱惑的理解与分析,发现老子"满足观"对于执政官员廉政修养的意义;通过对老子"三宝"的理解,阐述"仁慈爱民、俭朴克制、谦让居下"这三宝都是执政官员廉政的必备修养。  相似文献   

18.
官员们在各地任职期间,常常被老百姓送上一些绰号。这些五花八门的绰号,虽然有些戏谑色彩,但多数也不失其真实性。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官员在8小时内外是否勤勉尽职,是否躬身为民,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工作圈大概是什么样的层次,有什么样的质量,都躲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因此官员的绰号,也往往成为别具特色的市民版的官员考察鉴定。  相似文献   

19.
《廉政文化研究》2021,(4):64-73
"围猎"与"被围猎"是对行贿和受贿的形象比喻。利益集团"围猎"与官员"被围猎"是当前腐败领域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围猎"能够成功、官员易"被围猎"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形成了一个腐败的利益链条,其表现形式包括通过政商勾结形成的利益链、通过行政机关上下级关系形成的利益链、通过权力掮客形成的利益链以及通过建立熟人关系形成的利益链等。利益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政商关系异化、监督效力不足、惩戒威慑力不够以及官员底线意识不强四个方面。要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必须明晰政商界限,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对官员的监督,提高监督效能;提高腐败行为查处率,增强惩戒威慑力以及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转变其人情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6,(1):26-30
借助政治心理学的"圈内化"和"类型化"理论,从科层制行政管理制度契入、分析科层制对官员个性特质和心理状态所形成的影响来看,官员主要分为三类:偏向利己型、偏向利他型和利己利他兼顾型。这三类官员因个性心理动机的需要又形成了"圈内化"的特点。这种心理发生机制易产生腐败行为。探索通过改进科层制,优化政治生态、管理心态、文化形态和绩效模型,以完善的制度约束公共权力行使中的错误心理冲动,以积极的疏导增强官员在腐败诱惑面前的心理抵御能力,消除科层制的负面影响,开辟廉政建设外力和内力双效联动的新路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