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方法学》2021,(5):75-90
在司法转型背景下,我国民事审判领域逐渐形成审判与管理的二元运作机制。审限竞争是当下司法实践的真实写照,更是审判管理异化的典型投射,其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之张力昭示着我国民事司法的效率焦虑。改革初期,审限入法塑造的朴素时间正义观标志着民事司法程序自治的初步建立。为弥补司法权威构筑的效果不彰,审限的案件管控效能日益显化,并成为替代程序正义的职责正义,与技术化监管相伴随的是规则承认前提下的隐性超审限行为。随着审限竞争的不断加剧,司法正义被庸俗化为审限内结案率指标,不仅侵蚀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更消解着法律系统的封闭结构。混合诉讼模式下的审判管理需纳入反身法路向,以促使"悬浮"的审判管理"再嵌入"司法过程,而其关键是在多中心协同共治的前提下,通过半正式化运作机制落实服务型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的刑事审判程序不仅有助于诉讼公正的实现,还有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程序预审和庭审不分、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不分、定罪部分和量刑部分不分。这种设计难以防止庭审法官对案件形成预断和先入之见,给审判带来了混乱和拖延,不利于保障辩护方在量刑问  相似文献   

3.
刑事一审裁判质量保证体系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林 《政法学刊》2009,26(1):56-64
一审程序是审判程序的核心。刑事一审裁判质量的高下,事关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公诉案件的一审裁判是在侦查、起诉、辩护、审判各方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任何一方职能萎缩或者得不到充分发挥,一审裁判质量就没有保证。要保证刑事一审裁判的质量,就必须保证侦查、起诉的质量,落实有效辩护,保证合议庭、独任庭正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4.
艾明 《现代法学》2012,(5):172-184
透过审限耗费角度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基层法院刑事审判程序具有如下特征:庭前程序的"事务化",庭前程序沦为纯粹的案件管理活动;庭审程序的"速审化",庭审时间耗费少,庭审节奏明快;庭后程序的"中心化"与"间隔化"。传统观点认为,我国刑事审限制度具有人权保障和效率提升功能。通过比较和实证的考察发现,我国"贯通式"审限的真实功能为通过监控法官的审理行为,达到塑造与行政化司法制度结构相契合的审理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志刚 《特区法坛》2004,(5):25-25,29
审限问题一直是人民法院坚持“公正、高效”主题及时审判各类案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22日公布了《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2003年又部署了进一步清理超审限案件的专项活动。但是,人民法院案件超审限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清旧出新问题更是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我们不断加强审限意识,严格审限责任制及其健全审限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着重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管理措施,实现从“不得超审限”向“预防超审限”的管理目标转化。  相似文献   

6.
民事审判中的隐性超审限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严格执行审限制度 ,提高审判效率是司法公正的根本要求。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 ,各级法院已普遍重视了案件审限 ,诉讼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案件久拖不决 ,审理周期过长仍然是社会反映较强烈的问题之一 ,法院司法统计报表中反映的超审限案件数字虽有所下降 ,但审判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超期审理的案件通过“技术处理”合法化 ,未作为超审限案件对待。本文试就基层法院民事审判中存在的隐性超审限现象及对策略陈管见 ,以求教正。一、隐性超审限案件的表现形式所谓隐性超审限 ,是指法官通过滥用审限上的自由裁量权 ,或者使用弄虚作假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审普通程序中存在大量超审限案件,深究其原因在于一审普通程序法定审限过短即仅有一个半月;尤其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法院不是简单地以判决了事,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社会矛盾化解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上以实现社会稳定,这愈发凸显法定审限时间紧张和不够。因而,我们需要对一审普通程序法定审限进行谨慎改革,目前实务界主张首先对审限进行分类并提出三种路径:一是按照案件类别、二是按照案件审判难易程度和三是按照案件社会影响度来进行划分。本文在吸收上述三种划分方法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主张按照级别管辖进行划分,并提出具体审限时间分配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检察官提起公诉到正式开庭审判前的诉讼阶段,属于何种诉讼程序颇具争议。从理论上讲,此时案件的系属权已归属于法院,理应属于审判程序的组成部分,但审判程序以正式的开庭审理为核心,而此时案件尚未进人正式审判阶段,故称之谓刑事公诉案件的庭前程  相似文献   

9.
三大诉讼制度,刑事诉讼、民事诉讼都有庭审程序和审判方式方面的规定,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具体程序。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参照民事诉讼法有关审判程序进行的。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行政诉讼中无疑也是可行的。如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审判人员名单,  相似文献   

10.
王平 《法制与社会》2010,(15):123-124
民事再审制度,是为保证诉讼公正而设立的一种诉讼救济程序。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过度赋予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侵犯了当事人的处分权和平等对抗的权利,忽略了“当事人主义”的积极作用,存在许多弊端,应当在保留检察机关对部分案件启动再审权利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郭毅 《山东审判》2001,(2):51-5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行“三个分立”和建立科学的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各地法院普遍推行了以立审分立和审限监督为核心的“大立案”改革,旨在确保程序公正的新的审判管理模式正由此得以建立。但由于流程管理改革涉及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兼顾问题,且具有程序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对于诉讼及审判管理各阶段之间衔接的协调性方面要求较高,而目前一些法院在流程管理改革的探索上还只是  相似文献   

12.
严格按照审限机制操作,提升审判效率是人民法院司法公平的基本准则。随着审判管理考核的不断发展进步,不同地区的法院开始注重对于案件审判的审限控制,诉讼效率也出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案件拖延时间过长,审判时限太长等相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审判公正是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重要原则。其中,程序公正至关重要,刑事审判程序公正与否是决定刑事审判实体公正与否的首要前提。刑事审判程序公正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是司法公正的有力保障。在我国,现行法学学说中仍存在重实体‘轻程序乃至程序虚无主义观点,我国法律制度在刑事审判公正原则构建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现存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实践中,导致民商事案件发回重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证据不足,案件事实没有查清;二是一审案件程序违法,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判决,如质证认证程序违法、送达程序违法、鉴定程序违法等;三是诉讼主体错误,如遗漏诉讼主体或错列诉讼主体等;四是遗漏、超越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判决。  相似文献   

15.
李玉林 《山东审判》2005,21(4):95-97
近年来,程序的独立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进入了以程序公正为价值追求的诉讼程序改革阶段。最为典型的改革即为案件受理制度和案件审判流程管理的改革。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肇端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三个分立”的改革,而审判流程管理改革是在“立审分立”即“统一立案”改革(又称为“大立案”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探索到适合我国现实状况的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立案方式的改革,改变了过去立审不分的传统诉讼模式,案件受理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程序,与案件审理、案件执行并行为诉讼的基本框架。而审判流程方式的改革,改变了过去以行政手段管理诉讼案件的传统案件管理方式,提高了案件管理的效率,使案件管理走向科学化、现代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6.
在一定意义上,不告不理原则是对法院的限制性原则,其具体要求有三项,一是在起诉权人没有提起诉讼的时候,法院不能主动启动审判程序进行审判活动;二是案件一经起诉,审判范围受到起诉范围的限制,法院不能对没有被起诉的人和事实进行审判;三是上级法院没有经过当事人(或者法律规定的机关)的上诉(或者抗诉),不能主动启动上诉审判程序。不告不理原则及其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民事案件管理制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福华 《法学论坛》2008,23(2):71-78
自20世纪70年代始,以根治诉讼拖延和诉讼耗费为目标的案件管理成为各国民事司法改革中的重点.经过三十多年试验,案件管理逐渐定型为英美的"管理型司法"和大陆法系"集中化审理"两种模式.对民事审判进行程序机能上的调整,以案件管理替代审限控制应是我国民事审判提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冯丹 《法制与社会》2013,(7):116-117
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适用简易程序审判可以提高庭审的效率,大大缩减庭审时间,为刑事审判节约更多的资源。简易程序是司法实践从案件自身特点出发,对庭审方式作出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刑事简易程序审判程序。狭义上的简易程序是相对于一审普通程序而言的,仅指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较普通审判程序简便、快捷的刑事一审程序。  相似文献   

19.
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在有的国家也称为刑事预审、公诉审查,是指法院于正式审判之前,在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将被追诉人提交法庭审判的诉讼活动。作为连接公诉程序和审判程序的重要诉讼阶段,它制约着公诉程序的运行,保障着被告人的合法利益,决定着审判的模式,影响着整个刑事诉讼的构造,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程序公正的价值--经典作家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序公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所着力阐述的法学课题.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经典作家们将程序公正作为宪政的基本要素,只有独立的司法体制以及人民参与司法的陪审制度,才能确保宪法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作用;程序公正也是限制行为恣意的基石,它既包括对法官自由裁量行为的程序限制,也包括简化诉讼环节,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同时,马克思主义作家还通过"同类人"审判观念的诉求、"有罪推定"的排除以及程序和平的机理,阐述了程序公正在保障实体公正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