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开展大数据教育评价,而大数据道德规范与法治精神则是保障大数据教育评价有效实施的"柔性约束"和"刚性制约".针对大数据思维、技术特点,亟需谨慎对待和规避大数据教育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隐私保护、数据质量及伦理困境等问题.这需要从确立大数据教育评价基本原则,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强化社会多元主体外在约束,发挥道德和法律的规制功能等方面切实保障大数据教育评价的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高邮市人大常委会施维峰撰文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目标,作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战略部署。把大数据运用于人大监督工作,不是赶时髦,而是顺应大数据、自媒体时代发展潮流,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实效性和权威性的重要途径。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法律效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不仅要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而且要受到社会公德的调节。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指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公德本身来讲,它又是有层次的。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主义就是过于相信甚至迷恋数据的结果,其极端化就是数据独裁。大数据主义的消极后果就是误以为数据科学能够取代专业科学,数据知识可以代替意会知识,数据分析取代定性分析,数据精神取代人文精神。大数据主义的产生是大数据技术本身、数据污染、数据干扰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的条件下,有必要从技术伦理、共享精神、伦理规范和人文精神等角度对大数据主义进行必要的伦理治理。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作为战略资源和技术支撑,能有效提升公共决策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大数据本身在思维方式、治理理念、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存在着问题,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直面的现实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必须从树立数据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制度、夯实基础设施、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为治理非传统安全威胁提供助力。但由于目前大数据存储孤岛林立、闲置现象普遍,数据分析力薄弱、应用水平低下以及数据开放性、共享性与安全性的矛盾突出,要提升非传统安全威胁治理,就需要建设统一的、共享的数据信息平台;树立大数据思维,探索大数据应用之道;加强数据分析和技术人才开发;并在推进数据开放、共享的同时,利用制度明确信息安全边界。  相似文献   

7.
正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完善"的思维方式,通过大量真实数据材料和客观、全面、公正的大数据思维,依法开展人大监督,能够有效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准确性、实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监督是最高层  相似文献   

8.
道德和法律对于治理国家、建设社会都是很重要的手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依法治理更要强化道德约束。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看,法治是标,德治是本。社会治理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使社会治理效果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烨  ;阳叶青 《人民论坛》2014,(12):122-124
道德和法律对于治理国家、建设社会都是很重要的手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依法治理更要强化道德约束。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看,法治是标,德治是本。社会治理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使社会治理效果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保护数据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鉴于大数据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造成数据信息收集和处理对个人隐私构成侵犯,危害社会公众自身权益。基于此,有必要围绕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收集法律规制开展研究,从主体资格、对象范畴、方式方法、法律基础、法律条款、救济途径、监管责任等维度,为数据信息收集创设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廖腾琼 《前沿》2012,(3):129-131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理念为指导,用法律规范政府职能,约束政府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利,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政府法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治化是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其关键在于用法治精神与法律制度影响和约束社区治理的思想与模式。加强基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性措施,要从大局着眼,构建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法治社区,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利用新媒体加强法治文化培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对企业来说,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掌握并践行市场法规就变得愈加重要。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家正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竞争。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的改革发展、对外扩展以及内部的经营管理、劳动关系等各方面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法律建设,提高依法治企能力,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既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便利,推动了以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为特征的经济文化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但也因此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从网络政治学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成了网络政治谣言的滋生地和传播平台。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和扩散不仅会改变民众的政治立场,还会造成社会动荡,影响国家政治稳定、国家形象与社会公信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谣言的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要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惩处机制、坚持信息的透明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网络建设、加强公民的媒介素养和政治素养、加强自媒体行业的自律等五个方面来治理网络政治谣言。  相似文献   

15.
公安合成作战是实现多侦联动、提升打处效能的重要措施,在新技术背景下可以通过情报大数据分析为诸警种合成作战提供情报分析支撑。从数据规划汇聚到大数据应用建设,论述情报大数据分析在公安合成作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田先红 《人民论坛》2020,(6):100-102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人类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数字特征。数字社会最显著、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社会运行过程的数据化。这给我国地方政府的传统决策模式、数据采集手段、数据孤岛现状带来挑战。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地方政府治理体系,需要加强统筹规划、提升大数据集成、树立大数据思维、加强主干数据库建设、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恪守技术伦理。  相似文献   

17.
地方人大财政监督权是我国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当前,我国地方人大财政监督制度存在法律制度设计过于原则、监督专业化较为薄弱、监督法律效果不足以及监督范围过窄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强化法律制度建设、增强财政监督的专业化力量以及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的刚性约束等途径加强地方人大财政监督权,确保将财政监督合法、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18.
应着力建设精英化的法律职业群体,改革当前以行政职级为准的管理模式,加强法官、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司法需求的增长和司法职业化建设的推进,司法公信力问题受到了学界、实务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有望成为下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抓手。毋庸置疑,司法公信力不仅得益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还需要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群体来执行法律制度。易  相似文献   

19.
<正>对公安机关来说,“案破了、人逃了”是当前打击刑事犯罪的一个突出难点。近年来,浙江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人、财、物的大流动,也给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作案后窜逃、逃避法律打击提供了便捷条件。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迫逃机制,加大对逃犯的缉捕力度,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是刑事侦查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2006年,浙江永康市公安局的一组数据让人惊诧——  相似文献   

20.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既存在数据赋能、精准推送、相关分析等机遇,又存在信息偏差、痕迹异化、忽视价值等挑战。教育者要全面分析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数据化的方式驱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数据提取机制";以精准化的方式引导个性思政教育实践,形成"条件约束机制";以科学化的方式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完善"价值表达机制"。高校还应建构"数据提取-条件约束-价值表达"的闭环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