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不竭动力。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如果回避人民性,党性就成了无本之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必须要接受人民检验。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而深厚的人民性,这种人民性根源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价值追求,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的政治原则,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标准,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人民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立场为前提基础、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系,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在生成逻辑上,其是基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观进行建构的;其理论逻辑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发展”等理念;其历史逻辑强调要走进“人民群众的历史世界”;其价值逻辑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贾顺梅 《理论月刊》2003,1(11):11-13
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党的现行政策的根本目的."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广泛而深刻的人民性,这种人民性体现为执政目的的人民性,制定政策的人民性和政策实践的人民性,这种人民性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宋主任,您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确保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县域文化产业是重要的着力点。请您谈谈加快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宋闽旺:县域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大多数县(市、区)  相似文献   

7.
人民性是指科学发展观是围绕着人民展开其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其目的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贯穿于其探索始终的红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由于人民在其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人民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发展形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性的新境界.人民性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一切工作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不渝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新时代党建新要求的人民性思想,发端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话语,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发展脉络,具有鲜明的理论风格、时代特征和实践底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人民性思想,有序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形成了系统化制度化的理论成果。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基本思想,在治国理政和具体生活领域不断开拓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实践路径,始终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让人民评判。  相似文献   

10.
人民性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核心标准。保持先进性的核心就在于坚持人民性、体现人民性、实践人民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治党、治国、治理公共事务的中坚和骨干,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践行者,理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中,坚持把“人民性”放在首位,做到心里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问政于人民,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创新领导方法、建树领导成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其人民性尤其值得重视。"人民",是整体的,也是个体的;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它是整体与个体,抽象和具体的统一。不能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解成作为人民整体的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就够了,还应把国有资产同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民,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或者说,它的人民性要落到实处。为此,如何以人民的名义有效监督和管理国有资产,如何把国有资产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是提高社会主义公有制建设科学化水平不可忽视的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永章 《政策》2003,(3):34-35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从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来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又要从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高度来加深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由于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在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些载体,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是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各项事业的重要保障。决定重大事项范围的原则是重大性、法定性、党性、人民性、动态性和非穷尺、性。在实践中,要理顺党委与人大的关系;要加强立法,明确决定权的范围;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文化产业何以出新出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必须善于盘活优质文化资源,结合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构筑特色鲜明、协同推进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我们不仅要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还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提升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水准,推动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叶方石 《前沿》2012,(12):134-136
未来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新兴文化产业是否强大,而不是笼统地包括所有的文化产业,要充分认识到建构以流行文化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要重视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既要有技术的支撑,又要有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它一头连着人民的精神需求,一头连着高新科技技术等物质手段。湖北省要实现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就应该充分开掘新兴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民主和法治的重要体现,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政意愿,其主要特征包括人民性、人民政治性和文明主体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紧密结合三个特性,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是要自觉进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发展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就是要坚持工人阶级为基础,正确处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就是要以科学理论为主体的先进文化正确地指引人民前进,站在时代的前列.党的建设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建设.把党建设好,是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郭健 《前进》2010,(8):38-40
<正>当前,新一轮文化建设高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全国各地都把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朔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特别是《朔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的出台,再一次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向全市人民发出了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动员令,为加快朔州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要进一步发展繁荣朔州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大力推进文  相似文献   

19.
政协是各界人民进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集中民智、汇聚民意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性是政协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政协的人民性,一是要在政治协商的价值取向上追求“民为”与“为民”,二是要在政治协商的民意基础上平衡“公意”与“众意”,三是要在政治协商的实际运作上协调“求同”与“存异”.  相似文献   

20.
“人民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坚守和信奉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充分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主体意蕴。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权力主体的人民性,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察作为执政的根本遵循;始终贯彻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将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党执政的价值遵循;始终坚持落实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将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活力作为党执政的应有之义,将人民群众作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依靠力量,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这充分证明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用实际行动落实以人民为主体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人民主体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