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年前,源于一个大胆的设想,播下了承载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内地九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俗称“9+2”)在内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共赢,共创未来”的种子。六年的光辉历程,五届泛珠论坛硕果累累,见证了泛珠合作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勃的广阔前景。2009年6月9日至13日,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泛珠大会”)在美丽的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绿城南宁隆重举行。在特殊历史时代背景下,满载着“9+2”各方4亿人民合作大业的“泛珠号”从南宁再度磅礴起航……  相似文献   

2.
王毅武 《新东方》2010,(6):29-34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简称“9+2”)是新时期新阶段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深入研究与探讨“9+2”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性,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9+2”的正常、健康、顺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弹指一挥,离《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已然一年。对于“整合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资源(简称9+2),打造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极”这个宏伟目标来说,这一年的时光未免太短,试图“总结”也难免有操之过急之嫌。毕竟,经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延续的过程。然而,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经济的运行还是有脉络轨迹可循的,点滴的积累,往往可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效应。基于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我省在“9+2”合作框架下签署的几个“亮点”项目,藉此感受一下一年来海南经济的脉动。  相似文献   

4.
《观察与思考》2009,(18):14-15
①9月9日,一对新人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集体婚礼。当天有超过500对新人在吉隆坡海南会馆分3个阶段举行集体婚礼。2009年9月9日,3个“9”相逢,寓意“长长久久”,因此,众多新人选择在这一天执子之手。②9月7日,在印度北部城市昌迪加尔,参加示威的农民振臂高呼,要求政府保证每天8小时的低价供电。当天有数百名农民参加了这次示威活动。  相似文献   

5.
《今日海南》2011,(11):22-23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两年来,取得了许多成绩,也暴露了在文明上的许多软肋。“海南文明大行动”完全必要,也很及时。这一次海南省委的决心很大,宣布将连续“行动”三年。但过去的多次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从思想上真正解决问题,下不了决心,方法不对头,法治跟不上,再长时间的“行动”最终也将是收效甚微。搞好“海南文明大行动”,我认为必...  相似文献   

6.
莫清华 《今日海南》2009,(10):29-29
2009年9月9日,这个象征“天长地久”的心仪符号,成为全国各地新人赶潮追峰的结婚登记日。据报载。这一天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有18979、7000、6000多对新人排长队等待结婚登记。海南的情况也不例外,各市县也出现“井喷”现象,仅省会城市海口就有近600对新人追捧三“9”相连的所谓“吉日良辰”。  相似文献   

7.
李仁君 《新东方》2009,(10):19-22
一、建省前后以经贸为龙头的初步尝试 1984年中央关于《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指出:“海南行政区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进口工农业生产资料,用于生产建设;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汇,进口若干海南市场短缺的消费品。”由于当时的海南地区滥用了这一政策,发生了著名的“汽车事件”,而使海南的发展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读者收到这期《今日海南》刊物时,光阴老人的足迹将迈近2007年的“终点站”。这一年,我们记住了什么? 作为见证、传播、鼓劲、推动海南发展的《今日海南》,我们开始盘点收成并向全省人民回放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原声道”——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9,(13):56-57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泛珠三角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今年第五届泛珠大会上,“9+2”各方再次携手,达成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加强信息互通、创造和共享更多优惠政策、共促旅游发展、建立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品牌的共识,签署了《泛珠三角“9+2”旅游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07,(12):20-25
2007,海南使人心动,海南更加精彩!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全省各族人民构绘了一幅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蓝图;昌江霸王岭上省委理论研讨会激荡的“头脑风暴”,让我们对发展的差距和不足有更清醒的认识,并对加快发展确立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海南各项改革发展喜讯频传;洋浦保税港区获准设立、国家新航天发射场获准在海南文昌建设、农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东环铁路开工、“新海大”成立……回望即将落幕的2007年,我们希望能用一组镜像回放海南发展进程中的部分精彩场景,重温这一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相似文献   

11.
周文斑 《新东方》2008,(7):43-47
所谓“土本文化”,在此主要指海南的“黎族文化”这一特殊的含义,但并非说海南黎族是由本土直接衍化而成的人类族群。海南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一个移民岛,而最早迁居海南的就是黎族。海南黎族在本岛生生不息的历史最迟不晚于旧石器时代,已穿越了五千多年的漫长时空。  相似文献   

12.
刘宁 《今日海南》2008,(4):30-31
“谈论海南二十年,这是个很深的话题。即使对个人来说一一我本人在海南也是20年了——也得好好想想。”  相似文献   

13.
一、海南建省办特区8年来产业发展战略的三个模式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8年间,随着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三次变动,在经济发展思路上变换了三次:其一,建省初期的1988—1989年(也可包括筹备建省的1987年在内),提出海南以深圳为模式,推行“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及“两头在外”(原料来源及产品销售均在国外),实行“大进大出”,参加“国际经济循环”。可是,事与愿违,海南的“三来一补”微乎其微,成了“无来无补”,外商来料加工近于零。这一模式难以实行的主要原因是海南“天时地利”不如深…  相似文献   

14.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再一次成为国内焦点,游人与投资商蜂拥而至,期望了解这片热土。2010年4月,李少君《风情海南——海南国际旅游岛深度文化游》付梓,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15.
廖秋林 《新东方》2001,10(3):73-77
风险投资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海南在“十五”计划期间应充分认识和发挥风险投资这一金融工具的作用,建立一种适合海南经济发展路子的风险投资机制,推动海南“一省两地”产业中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18日至21日,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在海南隆重举行。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开场锣鼓”,论坛像一张请帖,向世界发出了旅游合作、共同发展的诚挚召唤;论坛像一堂智慧“大课”,一次思想“洗礼”,于海南来说是视野跨越和思路提升。  相似文献   

17.
陆杉 《当代广西》2012,(3):35-35
2011年11月9日,56名来自钦州各县区的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充满期待地赶赴重庆市,开始了一段为期6天的特殊“旅行”。这次“旅行”,是钦州市委组织部精心安排的一次异地培训,通过“现场感受+专家讲座+观摩学习”的模式,让村支书们感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获得了提升能力的“真经”,开阔了发展经济的“眼界”。  相似文献   

18.
读者表达     
海南改革开放的灵魂 作为一位关心海南的读者,读第3期封面故事《海南:20年求“特”之路》,感慨良多。文章从实际出发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20年,准确地概括为“求特”之路。一个“特”字,是海南改革开放的灵魂。魂在,海南就士气昂扬,发展迅捷;魂失,就落魄,陷入滞缓低迷。  相似文献   

19.
“九五”伊始,海南省的产业发展方针确定为:以农业为基础、加强和提高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主导,加速发展第二产业;以旅游为龙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这“一省两地”构想的确立,掀起了新一轮发展海南工业的热潮。“八五”期间,是海南省工业建设的起步时期。特别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93年,就在这一年,海南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26亿元,并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从而改写了海南省三次产业的结构。经过“八五”的努力,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有“人格”的,因为他里面沉淀着丰富多彩的岁月记忆。像海秀路上的望海楼、乐普生、海口饭店、原海南广播电台楼址、农垦医院等在海南建省前后建成的一批当年傲视群楼的老建筑,都是海南崛起的“见证人”,是海南现代的活化石。这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兴衰运转和海南近20多年的繁荣昌盛休戚与共,还由于他们里面有着许多在岁月里沉浮的名人轶事。这,就是建筑特有的一种“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