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鹏 《前沿》2004,(12):164-16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治国安帮的总章程。依法治国 ,首先是依宪治国。一个既高瞻远瞩 ,又符合实际 ,既能为国家发展确定长远目标 ,又能为现实提供指导的宪法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顺利发展的首要条件。刚刚闭幕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也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每个人都负有保障宪法实施的神圣使命 ,不但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 ,保证宪法的实施 ,而且负有大力宣传宪法知识 ,普及和强化宪法意识和法…  相似文献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活动准则,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的实施。1.强化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国家法制的统一。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讲大局。地方人大常委会把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国家的法制统一作为首要任务,是讲政治、讲大局的具体体现。为此必须强化宪法意识。为增强宪法意识,保证宪法实施,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近期着重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传达了九届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3.
新出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过程写得相当详细。其中提到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上关于宪法草案的讲话,在最后解释了一个问题。他说"有人说,下发草案中删掉个别条文是由于有些人特别谦虚。不能这样解释。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那样写不适当、不合理、不科学。在我们这样的人民民主国家里,不应当写那样不适当的条文。不是本来应当写而因为谦虚才不写。科学没有什么谦虚不谦虚的问题。搞宪法是搞科学。"这里说的删掉的条文是哪一条呢?是指的宪法草案较早的稿子上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为国家之元首。"说删去这一条是毛主席谦虚,这是傅作义在发言中讲的。对此,  相似文献   

4.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一致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称“五四宪法”。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领工作班子在杭州起草的,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留下了一段意义隽永的佳话。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指出:“国民党的全部法律是保护地主与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5.
正九鼎重器,百炼乃成。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对我国宪法的又一次重大完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增强自觉性,就要充分认识到宪法修改符合时代发展潮流、顺应民心民意。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历史上看,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时代要求对宪法作出及时必要的修改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  相似文献   

6.
《协商论坛》2014,(10):57-59
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最后,毛泽东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他开头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得人心的.”紧接着又说:“经过讨论,证实了宪法草案初稿的基本条文、基本原则,是大家赞成的.草案初稿一切正确的东西,都保留下来了.  相似文献   

7.
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正。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67条中的“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宪法的这一修改,为“紧急状态”的立法和实施提供了基本法依据。《紧急状态法》也已经被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紧急状态法》的专家建议稿预计年内可完成起草,两三年后可望在全国人大会上获得通过。可以说,从入宪到立法,紧急状态已经被摆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要把紧急状态写入宪法?制定《紧急状态法》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20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18年3月30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第一条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全省地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宪法颁行的十年,是它的总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取得伟大胜利的十年。彭真同志在1982年11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  相似文献   

10.
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自1 982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正.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67条中的"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宪法的这一修改,为"紧急状态"的立法和实施提供了基本法依据.《紧急状态法》也已经被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紧急状态法》的专家建议稿预计年内可完成起草,两三年后可望在全国人大会上获得通过.可以说,从入宪到立法,紧急状态已经被摆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要把紧急状态写入宪法?制定《紧急状态法》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1.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中央向全国发出了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通知,全国正在开展学习宪法的活动。我们这次学习对于大家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宪法包括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增强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刚才华仁同志讲了学习的目的、内容、方式和要求,我都赞成。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做好人大工作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上一讲主要讲述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发展历程。这一讲,我们继续梳理我国宪法所走过的历程。对1975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1975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1978年宪法共4章60条,它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中带有极"左"色彩的内容,如取消了"全面专政"的规定,比1975年宪法前进了一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全国人大曾对1978年宪法进行过两次局部修正。1979年7月1日,第五届  相似文献   

13.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3月11日下午经投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全会现场见证历史、投下了自己神圣而庄严一票的公安系统人大代表们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宪法修正案,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好宪法,自觉做宪法信仰的崇尚者、宪法精神的弘扬者、宪法权威的捍卫者、宪法实施的推动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列宁曾说过:“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如果没有法律  相似文献   

15.
宪法知识     
正宪法宣誓制度宪法规定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誓词内容"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  相似文献   

16.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听取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农工党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宪法修正案草案分别进行了审议、讨论。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以下是部分代表、委员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6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宪法有关规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为了明确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职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8.
话语精萃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在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自《毛泽东传1949-1976》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一文"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1月12日中纪委会议上的讲话摘自2004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主席与“五四宪法”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 4年 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会议一致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称“五四宪法”。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实施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领工作班子在杭州起草的 ,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留下了一段意义隽永的佳话。194 9年 2月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指出 :“国民党的全部法律是保护地主与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 ,违反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必须全部废除。”194 …  相似文献   

20.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