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 的个人合法财产,其中包括对 于所有权、债权、债务和法律规 定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 我国继承法对可以继承的公民 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做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公民生 活的多样性,有的场合,继承人对某 项财产是否有继承权,不易分清,在 实际执行中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 误解和偏差。为此有必要弄清楚哪 些财产不属于遗产的范围,以便更 好地行使权利。那么哪些内容不应 在遗产范围之内呢? (一)遗产不应该包括被继承人 与他人共有财产中属于他人所有的 财产部分。在继承中,共有财产可能 是被继承人…  相似文献   

2.
“继承法”是初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第八课所要讲的四个基本法之一。它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重要法律准则。从教材看,这一课仅概念就包括:继承法、财产继承、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遗嘱、遗嘱继承、遗赠等11个。除此之外,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是学习的重点,还有继承时间、继承方式、继承顺序等都是本课所要阐述的内容。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照教材的顺序,先讲继承法概念,然后讲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最后讲继承方  相似文献   

3.
继承权丧失事由不仅是对实施违法或失德行为继承人继承权予以剥夺的法定条件,在除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其他遗产权利享有者实施同种行为时,其原本享有的相关遗产权利的得失也应受到直接影响始为正确。这是因为有资格以身份或其他权利形式承继被继承人遗产利益的继承人甚至非继承人享有的相关权利与法定继承人享有的继承权实质相同,故当其他遗产权利人对被继承人实施继承权丧失事由所例各类行为时,其从被继承人处承继相应遗产利益的权利诸如特留份、必留份、酌情分得遗产权及遗赠等,也自当受到与继承权丧失效果同等的对待,这实为继承权丧失制度的当然内容。  相似文献   

4.
继承权丧失制度是继承法中重要制度,直接关系继承权丧失人和其他继承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于维护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继承法》中关于此制度尚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对比国外立法例,检讨我国现行立法,以期构建完善的继承权丧失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继承法出于保持缺乏劳动能力又没生活来源的法定继承人的遗产继承利益,特规定必留份制度对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进行限制。但作为一项保护特别法定继承人继承权的强制性规定,其概括笼统的规定方式显得过于简陋且难以适用。只有从该制度的权利主体范围的确定出发,通过对其享有的遗产利益进行清楚明晰的确定,对必留份权利的实现、丧失及恢复过程进行准确的规范,理清必留份与其他遗产继承份的关系,才能以妥当的标准及方式保证必留份权利主体的遗产利益,以发挥该制度应有的功能,实现其在继承领域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警官信箱     
编辑同志:我有两个儿子,他们分别成家后,我和老头子跟着大儿子过。五年前,老头子和大儿子在一起车祸中丧生。在他们去世后,大儿媳一直没有改嫁,我的生活由大儿媳照顾,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按月寄来一定的生活费用。大儿媳对我照顾得非常好,但我听说法律规定儿媳不享有继承权,因此,我想立份遗嘱让大儿媳也分得一部分遗产。请问,法律是否规定儿媳不享有继承权?我该怎么办?小莉小莉读者:你的大儿媳是有权作为继承人继承你的遗产的。我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3,(5):68-69
费丽丽读者: 《继承法》第七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继承权是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亲关系而产生的,这种血亲关系不能解除。父母与子女由于家庭矛盾而发表的脱离父母子女关系的声明不具有法律效力,在法律上得不到承认。  相似文献   

8.
遗产债务清偿顺序在我国1985年《继承法》中并无全面系统之规定,且学理上亦存在不同见解。我国遗产债务清偿顺序的构建,应综合考量现代继承法有关遗产债务清偿顺序立法的价值取向,坚持和体现法之效益、公平、安全、自由等价值理念,比较借鉴法、德、日本等国立法之有益经验,对各遗产债权之受偿顺序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设计,实现法对各遗产债权人利益的衡平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英·《经济学人》·11月22日中国现在使用的《继承法》诞生于1985年,那个时代离婚和再婚不常见、跨国婚姻几乎没有,人们只有寥寥的不动产、汽车或有价财产。传统习惯对于继承例如林木、家畜、家禽等财产很明确,但对于新的概念例如知识产权、域名和数码照片等显得力不从心。虽然,在2003年《继承法》有过修正,但某些定义还是存在模糊。近些年,拥有复杂财产所有权的中产阶层快速涌现,使得遗产纠纷更加棘手,无法可依使得纠纷更难以解决,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加剧遗产继承复杂现象。除此外,中国正逐步走向全球化,某些合法继承人可能居住在其他国家,或者拥有其他国籍身份,这也使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遗产?按照我国《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的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4类: 1、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能够作为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客体的。主要有:①公民个人所有的房屋等不动产;②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③公民的林木、牲畜、家禽;④公民的合法收入;⑤公民的储蓄存款、生活用品;⑥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2、公民享有的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主要有:①公民著作权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17)
正民法典继承编草案对现行继承法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特别是针对民众关心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等问题给予回应,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遗嘱、遗产、继承……这些被我们看作"身后"事,但其实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大多数人要经历的"身前"事。我国早在1985年就颁布施行了《继承法》,此次民法典草案继承编与原有的《继承法》相比,都做了哪些修改,又增加了哪些与我们切身相关的内容?专家认为,民法典继承编草案,更加符合公民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推进老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房绍坤 《求索》2022,(2):12-20
现代继承法实行共同继承规则,继承开始后,遗产归继承人共有。在遗产共有问题上,罗马法主义主张遗产共有为按份共有,日耳曼法主义主张遗产共有为共同共有。在我国民法上,自《继承法》至《民法典》的民事立法上都没有明确遗产共有为何种类型的共有。通过体系解释规则,基于共有类型、遗产共有存在基础、遗产应继份以及遗产分割方法等分析,我国民法上的遗产共有应定位为共同共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留下的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如公民的工资、奖金、合法经营及其他劳务所得;公民的房屋、储蓄、生活用品等。但在遗产继承中,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遗产,然后才是怎样继承,如何分割。因此,公民应当注意:有些财产看起来很像是遗产,但实际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征,这些遗产可视之为“似是而非的遗产”。这些财产有:l庆妻共有财产。2、承包经营权、租赁权。3、保险金。4、抚恤金,是国家或单位依据政策发给死者家属的慰问金,不属死者个人财产,也不应列在遗产范围之中。5、伤残金,是国家对困工伤残的…  相似文献   

14.
归扣制度旨在保障共同继承遗产分割的公平。这一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被广泛确立,我国继承传统习惯和现实生活对此也持肯定态度,但我国《继承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则未予规定,导致部分遗产纠纷缺乏适用的法律依据。随着现代家庭财产种类的多元化和结构的复杂化,在我国《继承法》修改之际,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和尊重我国民间继承习惯的基础上,在《继承法》中明确规定归扣制度,实现利益分配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12,(2):3
记者近日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了解到,继承法修改将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立法工作计划。在去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3件议案,要求修改继承法。法律委员会认为,继承法是1 985年制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庭关系、财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关继承范围、方式,包括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不断增大,作为城市低保对象的"三无"人员的财产也不断增加,但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都没有对城市"三无"人员遗产处理作出专门规定,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撤村改居"的政策使得农村户籍变为城镇户籍,伴随而来的就是农村五保户向城市"三无"人员的转变,城市"三无"人员死亡后的遗产处理成了新的难题。为了避免出现遗产无人继承而归公的情形,在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公证行业应首先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同时完善立法,明确城市"三无"人员遗产的处理方式,在《继承法》进行修改时应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从而有效解决城市"三无"人员遗产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农 《人民政坛》2011,(12):35-35
【案情】陈某的养父养育其20多年,也办了相关收养手续。2008年养父去世了,留下一套房子和10万元存款等遗产。其养父一直未婚也没有其他子女,但有一个弟弟。现在该弟弟以陈某是养子,没有继承权为由,要继承其兄的遗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01,(8):46
●继承权男女是平等的,嫁出去的姑娘不是泼出去的水,别忘了父母遗产有你一份.……  相似文献   

19.
继承权是指公民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继承权,确立了妇女在财产继承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彻底否定了剥夺妇女继承权的封建宗法继承制度。这使妇女的财产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使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对协调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起到良好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从法律的规定到现实的实现是有距离的,由于旧有观念影响,法律意识淡薄,执行法律不力,因而现实生活中妇女继承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不少家庭和个人的合法财产相应增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更加具有普遍意义。根据审判机关和妇联组织提供的信息,近几年的继承纠纷案件已呈上升趋势,在起诉者和来访者中女性占多数。本文就如何依法有效保障妇女继承权的有关问题,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14,(12):66-66
林某去世后,房屋的二分之一应为秦某所有,另二分之一应为林某遗产。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因此,林芳与秦某同为林某遗产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