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从中日灾难教育对比看青年群体灾难教育素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典"、雪灾、地震,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是对人类社会的严峻考验,迫使我们对许多平素不易察觉的问题进行思考,尤其是对公众的灾难教育问题进行反思.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我国和日本的灾难教育的认知、体制等的比较,从灾难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形式与途径等方面对高校的灾难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饶世权 《前沿》2013,(13):58-61
法治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法治行为的认同和肯定评价,其以自身权利的承认和实现为评价标准.因此,只有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才可实现公众的权利,从而塑造法治政府形象.而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是指政府承认公民的合法权利,公民承认政府合法的公共权力,并彼此确保对方合法权利和权力实现的法律制度、理念和行为.实践中,成都市的“模拟拆迁案”“城管执法冲突案”分别代表了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相互冲突的两种形态,对塑造法治政府形象产生了不同影响.因此,应当坚持协商民主、公众参与等基本原则,运用公开征求意见、模拟执法等具体行为方式,在改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等保障条件支持下,构建实现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的协商——合作机制,塑造法治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在近年来的社区治理中表现活跃。在我国的公众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着政府信息不公开、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不良和公众参与配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和扩大公众参与基层社会建设,政府应给予公众广泛的知情权,并进行制度和法律保障建设,切实落实公众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郑岚 《人民论坛》2011,(10):246-247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在近年来的社区治理中表现活跃。在我国的公众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着政府信息不公开、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不良和公众参与配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和扩大公众参与基层社会建设,政府应给予公众广泛的知情权,并进行制度和法律保障建设,切实落实公众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终于使多年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重新提到政府和公众的面前。这场被称为“灾难”、“国难”的非典,带给人们太多的思索,太多的忧患。也许要卫生专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花上许多年才能总结出足够的经验来。  相似文献   

6.
正一副市长在执行公务中以"我有肖像权"为由,强令记者删除与他有关的新闻照片。有人认为,肖像权是每一个公民,包括政府副市长都享有的基本民事权利,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他人的尊重。但也有人认为,公职人员在履行公职时,其肖像权等私权利应该让位于公权利,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7.
后“非典”时期的中国行政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典型肺炎”疫情危机 ,在对公众健康、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 ,也促使人们对政府管理、传统生活方式乃至公众思维等方面进行反思。就政府管理而言 ,“非典”疫情昭示我们 ,后“非典”时期的中国行政管理必须实行四大方面的变革 :从行政信息专属到行政信息公开、从常态管理到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并重、从借助传统政治优势到建立制度化的治理合作伙伴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忽视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到全面关注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政务信息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我国政务信息知情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律的角度就加强对政务信息知情权的保护提出若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强化公民的知情意识和权利观念;通过增设宪法条款,确认公众的政务信息知情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建立电子化政府,鼓励公民参与网上行政;修改完善《保密法》,科学地界定公开与保密的界限;等等。  相似文献   

9.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知道如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进行救济,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等。因此,课程标准构筑了公民与法律这一板块。教材下册从第九课开始,集中介绍与青少年联系比较密切的权利和义务。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含义和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的内容,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以及妇女、…  相似文献   

10.
高峻 《长江论坛》2003,(4):43-46
“非典”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已对我国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它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构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应从这一血的教训中去探寻其形成原因,弄清应对的有利条件和难点,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并从政府与民众在抗击灾难的良性互动中找到我们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权力产生于权利并由权利而形成.权力是为了维护权利而确立和运行的.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由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决定的。政府保障人民权利、改善人民生活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是民主共和国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人民在以法律的形式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为政府职责的同时.也赋予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责的实际能力。我们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要正确认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就一定能够切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2.
政府作为环境监管者与经济发展推动者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权利(权力)和义务(责任)是双重的,同时其行为失当的机会也是双重的。在政府落实其第一性环境责任中引入公众参与是避免行为失当的重要保障。落实政府环境责任中的公众参与,一方面需要公众自身的权利意识觉醒;另一方面还需政府对公众参与的推动,在政府与公众的双向良性互动下推进政府环境责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在中华民族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地飞速前进时,非典这只病魔突然降临,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面对灾难,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果敢领导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构筑了群防群控非典的铜墙铁壁,使抗击非典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省各级统战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防治非典的一系列决策和要求,一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紧防严控,与非典展开顽强斗争,切实保证广大干部群众的健康安全;一方面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发挥统一战线人…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如其来的灾难往往会带来损失和痛苦,但历经磨难之后,我们也常会变得更加成熟、自信。2003年春夏之际那场肆虐神州的非典疫情,让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更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与紧迫。从此,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日程表里的重  相似文献   

15.
薛凯 《半月谈》2003,(10):6-11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降临中国。灾难,无疑是考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变能力的试金石!面对这场灾难,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班子,迅速作出了一系列紧急部署和果断决策。4月28日,在抗击“非典”的又一个关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号召。抗击“非典”的24字精神,既是对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精神状态的高度概括,也是指导我们全面夺取“抗非”斗争胜利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16.
周虎 《电子政务》2011,(8):71-76
论述了当前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在理论认识、法律制度体系、实施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公众零障碍获取政府信息资源以有效改变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现状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英 《前沿》2004,(1):154-156
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决定性胜利再一次证明了中国政府的坚强和有力。但与此同时 ,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并需要今后尽快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与制度缺陷。笔者仅就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谈几点认识。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所谓信息公开 ,是指公民———政府的关系中 ,除法定特殊情形外 ,公民在法律上有权获得政府档案和文件 ,一般地称为政务公开。需要指出的是 ,公开在这里不能简单地指向一种好的政府工作方式 ,更不是把公开作为一种恩惠 ,而是指政府行为的原则和公民的权利 ,即政府公开信息的行为和公民的知情权。政府为什么要公开信…  相似文献   

18.
张松 《求索》2011,(8):238-241
清末民初,政府在立法与司法等方面对商会加以排斥限制。为维护自身权益,商会通过成立全国性的联合组织,与政府展开激烈的法律博弈,如积极参与政府立法和自行草拟法律草案、采取多种手段谋求扩大商事裁判权、修正法律条文以维护权利地位等,无不彰显出近代中国商人已身具强烈的权利意识。而这一法律意识又是在与政府持续的法律博弈过程中逐渐养成,并影响到政府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公民的知情权是联合国致力维护的一切自由权利的关键,是民主社会的基石。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知情权已由《宪法》赋予。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支撑,公民的知情权还停留《宪法》原则的权利层面上没有被确认为实有权利。反思非典的教训,我国权力机关应加速对公民知情权的理论及立法研究,早日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非典疫情在党和政府及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并开始回落。然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恐慌症却比非典更难治愈。作为北京市政府创办的一家社会心理卫生咨询机构,在这次灾难中感受颇深的是,健康群体面临突发性灾难,所表现出的应激状态,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非典恐慌症的主要表现形式4月20日以后,北京的非典疫情开始出现了高峰,一时间有关非典的手机短信铺天盖地。其中,大多数是亲友们善意的关心、提醒,但也形成了进一步恐慌情绪的心理机制;市场上有关消毒、防护物品一时供不应求,曾一度出现了抢购风,造成一些短缺商品的物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