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协商论坛》2009,(6):60-60
我住在五楼,李老师住我楼上。 上个礼拜天,李老师把她住在乡下85岁的老妈妈接到自己家里来。李老师的一双儿女全在外地成家立业了,平时家中只有她和老伴两个人,比较安静。现在老妈妈来了,没事陪老太太唠嗑,家里当然比平时热闹了许多。  相似文献   

2.
在崇尚自然的今天,能像西方人那样拥有一座私家花园,是无数都市人的梦想。青海女孩孟菲就能让你好梦成真!她巧妙利用楼房宽大的阳台、空荡荡的天台及别墅里的空地营造出袖珍“私家园林”,既能让业主在喧嚣都市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又能坐拥房产升值,一下就把这个行业做得风声水起。就连广州的许多地产商,都争着与她合作!  相似文献   

3.
2003年底,根据望都县委的安排,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要在春节前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我们望都县政协和民政局作为一组,去慰问一位烈军属。军属是一位老妈妈。据村主任介绍,老妈妈70多岁了,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西藏部队服役时,有一次部队施工,用炸药炸开封冻多年的冻土层,爆破没能成功,大儿子和另一位战士去检查炸点,炸药突然引爆,大儿子一把推开身旁的战友,战友得救了,他却长眠在了雪域高原。小儿子弱智,生活勉强自理。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老妈妈维持着。我们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来到老妈妈家。老人全家住3间低矮的夹坯房,原本洁白的墙壁经烟熏火  相似文献   

4.
这是我担任婚姻登记员不久遇到的一件事。一天,一位中年妇女来到婚姻登记处,代她的父母咨询如何办理复婚手续。我热情地接待她,并强调地的父母必须亲自到场申请,还要带上离婚证件。她向我说明父亲病重不能前来,因年代久远离婚证件也无从查找。对这种情况,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正在此时,局长来了,问过情况后,他让这位女同志,请她母亲来,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详情。第二天,女儿陪着母亲来了。这是一位典型的北方老妈妈,慈眉善目衣着朴素,显得十分干净利落,说起话来有条不紊。这位老妈妈含着泪水,讲诉了一个哀婉的故事。她和他本…  相似文献   

5.
心动张柏芝     
无法想象能把22岁的青春燃烧得像她这么灿烂!似乎每天都有花在生命中盛开一样,让她如春天般亲切迷人。她是上帝的宠儿,让她在如云的美女中仍能一跃而出,用她炫目的美丽、惊人的坚强和过人的智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把黄河比做母亲河。母亲河应该是柔美的,她的流水声应像母亲跟儿女交谈一样,清丽较好,和蔼叮亲。黄河正是这样一条充满母爱的大河,以她那伟大的母爱,宽广的胸怀、护持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把款款柔情无私地奉献给她的子孙。黄河绝大多数时候是安详的,安详得使你感觉不出她还会有其他的面孔。其实,黄河也有壮怀激烈的一面,像一个具有侠肝义胆的豪女,刚柔相济,扶助苍生。到壶日去吧,在那里便可以一睹黄河壶口瀑布的澎湃威势,倾听到振聋发聩的爆声……从襄汾出发,我们的车子越过汾河,渐渐驶离晋南盆地,沿着山谷向吉县驶…  相似文献   

7.
尹皓坤 《黄埔》2014,(5):33-33
正我心深处,有位世人敬仰的老人。她有着难以数计的儿女分散在世界各地。老人没有任何物质遗留给她的孩子们,而她的晚辈们却异口同声豪迈地说:"老人把她一生培植的崇高精神传给了我们,这是最珍贵的遗产啊!"这位老人在我心中屹立着,她时刻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也监督着我……我心中的这位老人就是我的母校——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8.
符忠良 《今日海南》2014,(11):44-45
正有人说她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斜挂在宝岛海南的腰间;有人说她像神女的玉臂,把浩瀚的南海揽进她温暖的怀抱;更多人说她像一条青龙从南海欢腾而上,来到东澳龙山地区,因眷恋海南这块风水宝地,而流连忘返,盘踞于此,不肯离去。她就是万宁东南海岸线上的旖旎传奇——神州半岛。雄踞着龙标岭的气魄,坐拥南海的胸怀,颐养了老爷海的性情,这片灵秀之地,不仅连接着大海的富饶与陆地的繁荣,也连接着这一方水土上一代人的生活记忆。  相似文献   

9.
眼睛眉毛     
朱以撒 《政协天地》2015,(Z1):88-89
阅读北朝书法还是会很动心的,把一些作品放在书法史上也是毫不逊色的。这是一个巨大数量的集合,可是它们的书写者,史料皆无记载,就像一条风中的游丝,早已吹断。以一幅作品传世的人也有,像《上阳台》的李白,像《张好好诗》的杜牧。但是,除了这样的一幅作品之后,李白、杜牧有过多少的铺垫,他们在文学上的过人成就,支撑着《上阳台》、《张好好诗》的流传。后人总是要从一位书法家的一生中看到逐渐发展的轨迹,作品越是多,越是能使一位书法家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是一种通常的见解。譬如元之赵孟頫、明之文徵明,都是活一生写一生的人。作品品类之多、之细密,覆盖  相似文献   

10.
何妨低一点     
我喜欢晒被子,只要是丽日晴阳,我一定会把被子晾晒到阳台上,并且喜欢把晾杆调得高高的,以为这样被子会最大面积地暴露在阳光下。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把被子晾到阳台上,把晾杆摇得高高的,整个阳台立刻让被面映得红通通的。  相似文献   

11.
正她深爱着福利院的每一个孩子,把她们当作儿女般呵护、教育,用母爱为他们托起爱的港湾。今年45岁的李明英是钦州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名孤残儿童护理员,多年来,她把孤残儿童当作儿女般呵护、教育,用母爱为他们托起爱的港湾,最近她获得国家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未来     
宋庆龄自己没有儿女,但她把全国儿童都视为自己的儿女,珍如掌上明珠,把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最高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父母抚养子女 ,可以说是对社会和家庭尽到了责任。同样当我们的父母年老体衰 ,失去劳动能力时 ,理应得到我们做子女的赡养扶助。如果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 ,让我们成家立业 ,生儿育女 ,而我们却狠心地把自己的父母一脚踢开 ,让他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享受不到抚育了十几年的儿女的爱 ,我们扪心自问 :那还是人吗?良心何在呢!我就见到一户虐待老人、不尽孝道的人家。这家的老奶奶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农家老人 ,她现在的生活很是凄惨。只有一间小屋 ,屋里没有电灯 ,晚上只能用煤油灯来照明。以前这屋本是有电灯的 ,可是在她搬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10,(4):34-36
她是一位乡村医生,她在维吾尔族乡亲的呵护中长大,她熟悉村里每家的情况,能用流利的维吾尔语与村民交流病情,村民们不仅把她当成医生,还当成了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大姐、阿姨、阿帕……她对乡亲的爱超过了对儿女、对家庭的爱。即使是两鬓斑白,这位年近60的母亲仍然没有离开她挚爱的乡亲回到儿女的身边,她就是夏忠惠。  相似文献   

15.
刘宏峰 《人民公安》2010,(12):40-42
在她面前的两个警察,一个眼神清澈得像沉静的湖水一样透明坦荡,似乎能把所有谎言涤荡得一干二净。另一个的眼神则像鹰隼一样锐利,直刺她的内心深处,让她觉着无所遁形。  相似文献   

16.
欣欣  一民 《中国保安》2005,(20):23-25
母亲同孩子的血肉情感,任何文字在它面前,都是苍白的。———题记夜半时分,歹徒入室抢劫又欲劫色,为保护女儿,66岁的老妈妈在哀求无效的情况下,拼死反抗与之搏斗,她身中26刀,以超越生命极限的壮举吓退了凶悍的劫匪……5月9日,母亲节后的第一个早晨。居住在辽宁省丹东市城隍庙小区的杨书娥老人还沉浸在女儿为她过母亲节时的幸福和欢愉之中。头天傍晚,女儿小丽下班回家时,笑嘻嘻地为她献上了三支“康乃馨”,还亲昵地说:“妈妈,节日快乐,妈妈,我爱你。”接着又为她张罗了一桌子好饭菜,全是她平时最爱吃的,张罗菜时,女儿特意不让母亲伸手,把她让…  相似文献   

17.
死结     
擦了擦额头渗出的冷汗,他匆匆地来到院子里。清晨的山村一片静谧,静得他可以听见自己如鼓的心跳。他贪婪地吸了一口气,那充溢着山泉与青草味道的空气在瞬间使他冷静下来。他有条不紊地把那只散发着桃子与梨的香气的偏篓从推车上解下来,拎到了屋里。她静静地躺在地上,就像依旧在沉睡着一样,只有嘴角那流出的血昭示着她的死亡。将偏篓放到她的身旁,他蹲下来,扯下她身上的汗衫,将她嘴角的血擦拭干净,然后将尸体抱起来,塞到偏篓中,他很奇怪——这个让他恨得牙根都痒痒的女人竟轻得如一头小羊羔,那么无足轻重,那么不值一提,有那么一瞬,他甚至有了…  相似文献   

18.
珂影 《八桂侨刊》2004,(3):41-43
月亮山上卖饮料,山村大妈学外语定下发展方向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在桂林阳朔月亮山下,有一位59岁的山村老妈妈徐秀珍,在月亮山下卖饮料,为了多卖一瓶饮料,她开始学习外语,居然掌握了8种外语,改做导游。她善良、热情、坦诚,收费公平传到世界各地,外国游客给她取一个外语名  相似文献   

19.
思念     
思念像一杯水,轻轻一吹,就能漾起涟漪;思念像一碗酒,喝下去的是浓烈,回味起来,是甘醇隽永;思念像一条小溪,在你的梦里萦绕,在故乡的山脚下蜿蜒;思念又像一首小诗,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么缠绵。思念里,父亲的头上,闪烁着根根白发,皱纹,也悄悄爬上了脸颊,他却依然守望着那片青油油的绿田。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丝丝欣慰的笑意,他似乎看到了一捧捧金灿灿的谷子,装满一担担箩筐;看到儿女们幸福的前程。思念里,母亲正蹲在菜园里拔草,拔着拔着,她直起身来,捶了捶腰,大概是腰痛病又犯了吧。抬头之间,她看见了那片草莓地,还有不远处的杨梅树、…  相似文献   

20.
她从大山中来,带着石门山区儿女的勤劳、朴实与正直,一步一个脚印,披沥着40年风雨,走过40年历程,在一些人羡慕的职称评定的岗位上度过了11个春秋。 她——就是知识分子、科技人员熟悉、敬佩的现常德市人事局办公室主任吴爱平。 11年来,吴爱平牢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