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要合理设置考评内容,适当扩大考评主体,不断完善考评方法,充分利用考评结果。同时,要遵循导向性、可行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地方领导干部中创建政绩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的"数字政绩"、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侵害农民权益的"圈地运动"、透支资源资金的"债务政绩"等种种歪门邪道"歪取政绩"的现象,主要是由权力运行导向上的偏误、决策不够科学、对权力监督不力、考评机制有偏差、权力配置有缺陷等原因所造成的.要清除上述现象,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开刀.  相似文献   

3.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的根本宗旨 ,代表人民执政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绩 ,致力于为人民建功立业。科学发展观认为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和宗旨 ,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 ,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在思想上切实解决为谁做官为什么要创造政绩的问题。为促使领导干部在施政实践中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科学考评干部政绩。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主要是由财税制度的不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缺失、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不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以及借款还款制度的缺乏造成的。建立合理、完善的地方政府举债的法律制度使得地方政府举债合法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是政府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内容。从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视角,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研究发现,要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需要调整和完善考核内容和方式,加大民生建设的考核力度,强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工作的考核。通过进一步完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健全,是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它潜在地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政绩行为。扭曲政绩观表现为谋一时之利、谋局部之利、谋个人私利、谋GDP片面增长、谋无过便是功,它给党和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扭曲政绩观形成的机制,认为政绩需要、政绩诱因、政绩观预期和评价、政绩行为相互作用导致了扭曲政绩观的产生和深化。为此,亦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纠正扭曲政绩观的对策:完善领导干部考评、任用机制,净化诱因环境;加强教育,合理疏导政绩需要;健全监督和奖惩制度,强化良好政绩行为。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方政府自利性产生的现实动因即社会利益关系的分化和调整、地方政府财政窘迫、政绩考核指标导向不合理、房地产市场制度不完善以及部分行政人员公共精神淡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确定位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职能、建立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改进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等规避地方政府自利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持续高速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一种"过程产出",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群体在追求个体理性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产品"。基于理性人假设,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致力于实现多元化的个体理性目标。而改革开放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分权"和对干部任免权的控制,使地方政府行为一方面具备了较大的自主性空间,另一方面又必须遵循中央的方针政策。在这一制度环境下,完成以"政绩合法性"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目标成为实现个体理性目标的必经过程,而作为政绩的重要体现的经济增长则成为该过程的产出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的发展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鉴别政绩的“真”与“假”,科学识别政绩的“显”与“潜”。正确估价政绩的“得”与“失”。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由群众评定政绩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10.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地方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地方政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采用运动式治理,追求刚性稳定,呈现非规则化倾向,导致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方式、目标和重心异化,形成一种"越维稳越不稳"、"越化解矛盾越多"的怪圈。法律的信任危机、网络媒体的过分渲染、政府信息公开不力、政绩考核功能的异化、问责制的信用危机、公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是陷入这种困局的主要原因。培育法治思维、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完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形成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新格局、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是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新范式的理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新当选的中央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干部作风问题,要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领导,都要把民生幸福放在工作目标的第一位,虚心听取民众的意见,正确对待来自民间的批评。这些话有的放矢,它是针对某些地方某些部门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干部而言的。这些干部平常窝在办公室里,有事发个通知开个会,宣传大好形势、政绩功劳,忽视民生疾苦,忽视群众呼声。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加强学习,进行理论武装,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评和用人机制,引导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再次,要全面落实惠民政策,突出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发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以人为本为核心,构建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着力点;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要求,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决断和创新能力;以统筹兼顾为方法,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统筹兼顾能力。要具备这些核心能力,领导干部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提升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和良好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4.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领导干部要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政绩,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的政绩观之特性和要求。科学发展的政绩观有其高尚的目的性、民本性、务实性、科学性和延续性,它要求领导干部在行政工作中要公平正直,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创建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树立政绩的根本目的定位为给人民群众谋利益;要按规律办事,体现行政行为的开拓性、创造性和客观规律性;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实现既定的发展战略。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创造政绩的科学思维方式,并建立起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突出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乡镇政府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转变还存在众多困境,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乡镇政府机构设置、打造服务政府、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科学考评乡镇领导政绩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朱波 《理论前沿》2009,(16):F0002-F0002
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针对现在有的地方干部喜欢创“政绩”,胡锦涛同志则提醒和强调,你创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政绩?你的工作到底是为了谁?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弄清楚工作的目标和对象,其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三重检验。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信力代表着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然而,地方政府公信力发展却极不平衡,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进一步弱化的倾向。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实政治生活中,政绩作为制约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梗阻之一,颠覆了理论上公信力与政绩之间的正相关性。对公信力与政绩之间的悖论关系加以解析,并探讨消解悖论的方法,力求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与政绩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将GDP指标改为GNP+SCC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指标和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区分开,有利于"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仍然需要GDP指标.然而,以GDP指标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则会产生诸多弊端,需要新指标代替它,这个新指标是GNP+SCC指标.  相似文献   

19.
WTO与地方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制度创新在转型期具有重要作用,加入WTO改变了地方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并对地方制度变迁模式形成冲击。在WTO规则的约束条件下,中央和地方制度创新的差异具有新特点,地方制度创新既有来自预期利益的推动力,又有来自财政、既得利益及政绩考核的压力。地方政府必须在意识形态、政府自身、法律、社会及市场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20.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树立科学的考评理念,合理设置考评内容,适度扩大考评主体,不断完善考评方法,充分利用考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