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清楚地看到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上个世纪之初,面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沉重压迫下陷于亡国灭种危险的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曾经进行了一次接一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但国破家亡的事实却使他们的理想一个接一个地成为梦幻,不得不抱终生这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学说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个学说既表达了人的解放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表达了人的解放的历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过程的探索。人的解放的价值理想是贯穿马克思全部思想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的解放,即把人从自然压迫下解放出来、从社会压迫下解放出来、从精神压迫下解放出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立场。在实现人的解放历程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宣言》第6版,第46页)与人的解放进程相一致。而且,“共产党人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实现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仍在历史生成之中。实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及其后继者毕生的价值追求,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根本上说,人类的生存状态是由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路径在于对现存的社会关系实行革命性变革。鉴于此,马克思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和压迫现象的深层动因,试图引导无产阶级认清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旨在引导无产阶级从种种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解放只有在劳动的辩证历史中才能获得呈现及实现的根据和途径。这表明,未来理想社会不仅仅是让人向往的,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人类劳动的一个直接结果,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是确实可能的。作为一个不断追求更高级的解放状态的发展过程,人类历史永远不会由于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放而满足。所以,共产主义只是一个表征不断进步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同某种终极目标相联系的概念,也只有如此,共产主义社会对于我们而言才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6.
袁雷 《实事求是》2016,(1):50-53
从前提上看,社会建设理想的科学设定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人的维度、共产主义的预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从原则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坚持现实选择与未来指向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从主体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科学认识到真正的"人的历史"靠人自身来完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劳动人民自我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还要坚持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消灭产生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或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消灭产生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命题或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普及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我县十分注重突出育少年这个重点对象,发挥乡土教材的资源优势,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植根传统抓教育,用活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人。湖浦县是怀化地区唯一的革命老区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着力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用家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卫、引导青少年了解家乡优良革命传统,领悟立国之艰。淑浦人民在历史上就具有反压迫、求解放的光荣章命斗争精神,如宋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目标,其理论旨趣在于改造社会关系——消灭人剥削人、人奴役人的旧社会,建立最无愧于人的本性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全人类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的解放和人类的道德问题,他们的社会伦理思想不是为某个社会或社会的某个阶段设定理论框架,其时间跨度是整个人类历史,关注社会实践中的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从社会实践出发,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对于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奎 《实事求是》2006,191(4):10-13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是关于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交往中实现全面发展、彻底解放和自由飞跃的最高价值目标的构想。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是因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构建社会和谐过程是理想与信念、历史与选择、现实与价值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一生都关注人的问题.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追求全人类解放的事业,在理论上则不断探索、追问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历史地位等等.可以说,对人的问题的真理探求,贯穿于他的各种理论尤其是唯物史观之中.马克思人学思想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理想的抽象的人、中期历史的现实的人到晚期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人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丰富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内容,肯定了哲学的人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宗旨.消除对人的解放的形而上学的种种错误理解,就要以辩证的态度来把握人的解放的内涵.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解放是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解放展现了自身发展的辩证性: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统一、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统一、崇高理想与现实运动的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姚颖 《求实》2008,(4):33-35
马克思哲学以历史且辩证的方式实践地诉求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其致思路径在于从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内在契合的角度谋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其设定的实践主体现实地超越了以往个人"孤立"、"偶然"的状况.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生活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找到工人阶级赢得自由时间以全面发展个性的现实途径,致力于砸碎旧世界锁链的"现实的运动"是人类的历史生成之源.辩证地审视人与社会的关联,实践地谋求人的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融通,在当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1997,(5)
理想追求与现实功利张式谷在《理论前沿》1997年第3期撰文指出,强调人要有理想,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是不是“空话”、“大话”?理想建设是不是不切实际的“虚假建设”?理想追求与现实功利是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人类解放为价值目标,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的跃升过程,具有自身的内在演进逻辑。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以革命民主主义的视角论述了人的解放理论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孕育了共产主义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从人本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视角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人本主义与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运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在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实现途径与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共产主义是实现了人类解放的理想社会,标志着共产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7,(1):31-3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除了原始社务外,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脚步,人们也一直渴望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在中国古代,阿渊明就曾在《桃花源记》里,构想了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没有纷争、没有战乱的社会;近代的康有为写下了《大同书》,向人们描绘了一个“无私产、无阶级、无家庭、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在国外特别是在欧洲,从古希腊的思想家到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同样幻想着人类理想天国的出现,甚至还进行过诸如建立“鸟托邦”的试验。但是无论中外,人们所有的这些幻想和努力最终都归于湮灭。出现这样的结果,乃是因为无论是中国的陶源明、康有为,还是西方的莫尔、圣西门,因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正确地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更不可能找到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破解这样的难题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肩上。  相似文献   

18.
对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的追寻是马克思精神的基本旨趣,也是人类精神永恒的共同主题。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人,一个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生命的人;同时,现实中的人又是一个被异化的人、一个不完满的人。然而人的本性具有超越性,在人的劳动创造之中就已经本然地展现了一条出路。在寻找解决这种矛盾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类解放的诉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性的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因此,着眼于对人的本质存在的澄明的基础上,马克思解放理论依然能够为当代生存提供一种真实可靠的人类解放的现实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过渡时期的含义,一是理想社会的含义。作为理想社会的含义,是一种学理意义上的含义,它基本上存在于马克思的思想实验室中而没有得到传播。这一含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概念在学理上有着某种相同或相通的之处。但是,马克思的含义是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化概念和扬弃私有财产这一历史基础上的概念。理想社会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了人的最高历史本性,即社会化本性的社会。真正领会马克思的这一学理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理解人类自由解放境界的深刻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理想是一个人在现实基础上对于未来生活通过想象而做出的主观设定。理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事实上理想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理想教育在教师教学中总是缺乏实效,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笔者在一次常规课中感受到了别样的理想教育。课前,我准备了这样一个故事作为导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