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兴武器平台,"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杀手机器人",它可以在不经过人类干预情形下,独立搜索、识别攻击目标并做出攻击决策。未来,伴随着自主武器系统"自主"性能的逐步提高,机器算法或将取代人本身而成为军事行动的实际决策者和执行者,从而开启"致命决策的去人类化"进程,传统战争形态也或将由目前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模式演变为"人机大战"或"机器人之间的相互杀戮"。有鉴于杀手机器人的不确定前景,在致命决策中人的决策主体地位、无辜者的生命尊严以及和社会规范所一贯珍视的价值理念,都或将遭受前所未有之挑战。从武器自动化到武器自主化,所进化的不仅仅是人类相互屠戮的技术手段,同时还有机器伦理和战争规则。未来战争关于他人生死的独立决策是否应被托付给一个智能系统,目前学界和政策界争论不已,在没有或无法植入社会正义理念的情景下,自主武器系统的研发、部署和使用势必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潜在伤害,因而有关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研发、交易、部署和使用等每个环节都应受到国际规制严格约束和监管。  相似文献   

2.
第五章骗你个心服口服  玉石界行话:石头不骗人,人骗人。引火烧身由于玉石毛料的赌性极大,因此,做玉石生意时时处处都需提防上当受骗。这种情况有点像打仗,只要踏上战场,你就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作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工取胜,制造假皮、假心、假门子,染色、炝色、涂色、鱼目混珠,以相似的软玉充当翡翠,等等;另一种是以智取胜,即石头是真的,甚至色也是真的,问题在于其赌性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希望,他略施手脚使你感到希望极大,或小施技巧,诱你上钩。这就要考你的功力了。后一种方法隐蔽性强,即使你上了当也无从察…  相似文献   

3.
藏石谈趣     
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独爱奇石。爱石者大有人在,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就爱石如命。他曾对自己收藏的奇石行跪拜礼,和石头称兄道弟,人称"石痴"。其实,再好的石头给人的感觉也是僵硬的、冰冷的,甚至可以说是死寂的。这皆因人们太不了解石头了!石头是有生命的,有血、有肉、有神,甚至是有感情的。正所谓:"一拳知天地,顽石有乾坤"。水有源,树有根。我从小生长在北京南城,盛夏之日,街坊们坐在院子里的大柳树下乘凉。北屋的陈奶奶逗着小孙女,说她是抱来的。小丫头满眼是泪,大伙儿又一个劲儿地哄。幼小的我追着问陈奶奶:"我呢?我呢?"老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赋税     
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是个奴隶。一天伊索的主人要去浴室洗澡,让他去公共浴室看看人多不多。伊索来到浴室门口,他发现往浴室里走的人多得像蚂蚁一样,刚要回去告诉主人,发现好多浴客被浴室门口的石头绊倒了。然而,这些被绊的人却只是将那个放石头的人咒骂一句,然后爬起身走开,没有动手将石头移走。  相似文献   

5.
我有个毛病,最喜看热恋人的卿卿我我。每一次看,心都像在矿物质丰富的温泉中沐浴,那种舒适,是只有自己能体味的。我恋爱时,是在学校。校园有一处非常幽雅之所在。一个人工小湖,上面长着绿绿的浮萍,湖周围立着太湖石和大大小小可坐的石头,两座挖湖的泥土堆起的小山。再外延就是一大片木本、草本的或浓密或疏朗的植物,牡丹、玫瑰、蔷薇、美人蕉、虞美人、桃树、梨树、桂树、槐树、梅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一年四季都花开不断,即便那不开花的,叶子也是花样的美丽。绿丛中,还有几座被紫藤覆盖着的白色廊亭。尽管人也不算少,但一进这里,就…  相似文献   

6.
上了知天命年纪依然保持挺拔、匀称身材,一张充满南欧地中海阳光而又保留浙南括苍山民坚韧线条的脸庞,说话节奏很急迫,乃至青田口音的浙江官话表述不  相似文献   

7.
田鱼     
正你见过田鱼吗?你吃过田鱼吗?头一次来青田,当地的朋友这么问我。莫名其妙之余,曾想:鱼谁没见过,没吃过?可田鱼……田鱼是什么鱼?我却答不上来。不过我也明白,朋友多少有点卖关子,好挑起我去田鱼村的兴致。田鱼村在青田的山口镇,可查看地图,山口镇没有叫田鱼村的。见我很认  相似文献   

8.
弗兰克认为人与神在精神上的那种无法分割的联系就是"神人性"。其核心思想是:当人清醒地意识到经验存在的不完善和人类个体在世界存在的悲剧性状态时,形而上学地理解存在是一种万物统一的和谐,存在是一种以绝对精神和绝对神圣为基础的结合,是人的一种本质性的设定。弗兰克坚持人格的独立性、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思想,不承认神的绝对超越性,也反对自我中心主义,认为神人之间的相似性具有绝对意义,它突出了人是作为一种尊严而存在的那种最高思想。  相似文献   

9.
据说西汉张春通西域时,其使臣曾到过罗马帝国,不过后来到底有多少人在那里留居,已无从考证了。乃至近代,中国人移居欧洲,可以分为海路与陆路两个途径。所谓海路,是19世纪中叶,一些中国海员从广州乘船至英国;至于陆路.则是浙江的青田人和湖北的天门人,乘车或步行,途经俄罗斯至西欧。无论是海员或青田人、天门人,早期人数并不多。直至1934年,全欧洲的华侨华人大约只有1.7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从香港和东南亚等地赴欧人数增加,特别是70年代中期,印支三国难民出现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1994年的资料统计,全世…  相似文献   

10.
石头     
风云 《新青年》2002,(4):11
石头是个嘴笨的人.别人问三句他只回答一句。石头是城里人眼里的乡下人,虽然石头从确实意义上来说.自石头他爸将他带回城里起已经算是城里人了,但是在城里的两三年并没有将他身上的乡土气抹掉。石头很羡慕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对自己的木讷很自卑。周围的人对石头的木讷早习以为常了。事实上没有很多人去注意石头的存在.对大多数人来说石头和放在墙边的板凳没有多少区别.充其量是个能走路的板凳罢了。所以石头很孤独。  相似文献   

11.
侨乡青田位于浙江南部,与温州市山水相连。青田乡人在明末清初时踏出国门,300年来络绎不绝。今天,青田华侨分布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与县内居民各有33万乡人。九成青田华侨集中在欧洲,他们建立了300多个社团组织。国内有一个商务代表团到欧洲考察,他们自葡萄牙入境,经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德国到瑞典出境,这一路都是青田华侨社团接待。  相似文献   

12.
周鹏程 《新青年》2008,(1):34-35
"除了<疯狂的石头>,郭涛身上还有别的故事吗?" 见到郭涛之前,我就一直问自己.无论是对我,还是对观众,还是对郭涛,我想<疯狂的石头>都是一种疲劳轰炸,能谈的都谈了,不能讲的也都讲了.  相似文献   

13.
3A-139寝     
刘万龙 《新青年》2007,(10):4-6
写寝室的文章多如满天星,被人写得铺天盖地,而作者又历来是当红一时或正在当红的作家名人。中年者,当以北大名师孔庆东君为代表,一篇《47楼207》,被人预测为2050年依然可以再读的经典,吾亦谓之"寝室文学"之扛鼎之作.后人一时无法企及。青年者,首推韩寒。《那些人那些事》一文,行文虽不及孔氏篇幅之浩瀚.涉猎人物之广泛,却也同样妙趣横生,潇洒肆意,使人捧腹之余,不舍释卷,一读再读。两位都可以称得上激扬文字下笔千言的幽默奇才,写作高手。而我,有无幽默尚且不言,于今单是出书亦不  相似文献   

14.
不装的涵养     
关键词"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不懂也要装作很懂的样子,以为那样就可以在人前挺胸昂头,别人就会高看他一眼。殊不知,装出来的高深只能欺骗别人一时,一旦真相暴露,浅薄立刻显现,给人留下笑柄。明代江盈科所著一篇文章记载: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  相似文献   

15.
年方50的陈培元,笔工刀耕的"墨刻"岁月就有四十五个春秋了。与一般的书法家和画家不一样的是,他在宣纸上写毛笔字的时光与在石头上刻字的时光是同龄的,他的书法和篆刻的成长过程也与他生命成长的过程也与时俱增。人到中年的他,不负年华。艺术的果园,有了花香鸟语的春光。"墨刻"半生的陈培元,蒙其家学福荫,一生得益。  相似文献   

16.
迷失在丽江     
来到丽江古城,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眼前是一幢幢虽经风雨剥蚀却仍完好的数百年老屋,青砖灰瓦高大肃穆;大块青石铺就的街道,被几代几多人的鞋底磨得锃亮。相隔不远就有一座石头小桥,桥下是不急不缓的流水。临街而开的店铺鳞次栉比,虽是旗帘高挑,却绝无奢华之气。这一切,都在诉说着古城的宁静与祥和。从嘈杂的大都市来到这里,真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相似文献   

17.
硒是人与动物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也是一种日益被关注的免疫调节剂,其对人与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在动物使用疫苗免疫之前或同时应用硒制剂可提高动物的原发性免疫反应。本试验拟探讨雏鸡在饲喂不缺硒饲料条件下,在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同时,以亚...  相似文献   

18.
孙红雷不漂亮,也不年轻了,却奇怪地"红"成一种现象,自有其独到魅力. 他的魅力是一种气场,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你.一般是好人好事感染人鼓舞人,原来,有一种魅力也可以感染人鼓舞人.  相似文献   

19.
街头艺术     
在国外,繁华闹市中常有雕塑矗立街头。这些雕塑不是石头的,也不是金属的,更不是塑料什么的,说出来人们或许不信,这些雕塑是活人装扮成的。他们在行人的注视下静静地站在那里,偶尔眨一眨眼,换一种表隋,或伸一伸胳膊,改变一下姿势,加之整个身体都化了妆,呈现出很强的质感,乍看之下,真是几可乱真。开始时我们这些游客还不免大惊小怪,后来这类人体雕塑见得多了,便也有了认同。不过,大庭广众之下拿标新立异的表演自娱而娱人,算是让我们领教了外国人的哗众取宠和极强的表现欲。  相似文献   

20.
《马来纪年》被马来人奉为历史经典,本文通过对《马来纪年》中相关中国章节的分析,认为马来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是:中国人与马来人同源而生,中国是与马来古代王国一样强大的大国,与马来古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中国不畏强权,爱好和平,十分富有,人口众多,兵强将广;中国皇帝具有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兵力,威仪非凡,但也不能违抗真主的意志而要求马来国王称臣纳贡;中国人充满智慧、机智和勇敢,彬彬有礼,温文敦厚,不信奉伊斯兰教,而吃猪肉和猪油。当然,《马来纪年》中勾勒出的中国形象是马来人自我认同中而相应产生的"他国"形象,也只是"虚幻"和"真实"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