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欧亚主义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欧亚主义”再次成为俄罗斯文化界、学术界最时髦的话题之一。特别是在政治哲学领域,受到了不少政党乃至独联体中一些国家的青睐,加之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欧亚主义问题也成为了国际性的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这一动向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并对俄国欧亚主义问题展开研究。本文试对我国近10年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引言欧亚主义作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哲学思想之一,用俄国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萨维茨基(1895~1968年)的话来说,就是俄罗斯民族意识对俄国革命的事实所…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绘画史上,千百年间,未见专门从事黑白油画的画家。据说,大名鼎鼎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公元1606年~1669年)曾经尝试这种画法,那是黑白做"底版",再敷之以其他色彩,以光亮度掌控细腻、明暗对比见长。1775年创建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使用黑白(单色)油画技法做基本功训练。而现存意大利杰出的达芬奇(公元  相似文献   

3.
雷丽平 《东北亚论坛》2006,15(1):104-108
俄罗斯农民的东正教,大量渗透了农民自己传统信仰的成分,有些是打着信仰东正教的名义,行的是多神教或传统信仰的诸多内容。俄罗斯农民作为一个缺少文化的下层群体,在东正教信仰上,特别迷信于俄国东正教特有的圣像崇拜,专心于神秘主义。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能透视出被俄国农民改造了的拜占庭东正教文化—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保守落后的实质;也能透视出俄国农民在俄国历史发展中起到的阻碍进步或阻碍改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能透视出俄国,这个革命前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因文化的落后而频频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俄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因素。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俄国纺织工人的劳动刺激因素》(1)(以下简称《劳动刺激因素》),是俄罗斯学者Л.И.博罗德金(2)等合著的一部探讨十月革命前俄国纺织企业劳动激励机制的经济史著作。该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出版后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再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如何借鉴历史以防止社会动荡,是国家政权面临的重要挑战。善于实现社会妥协和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国家,能够避免革命和走回头路。  相似文献   

5.
2 0 0 4年 1 1月 5日俄中友协副会长、俄罗斯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科学院资深院士米亚斯尼科夫在我院做了一场极为精彩的学术报告。出席此次报告会的有我院曲伟院长 ,俄罗斯所、东北亚所、犹太研究中心的全体科研人员和院内其他所的对中俄关系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及研究生。米亚斯尼科夫院士的报告题目是“东方文化在俄罗斯历史中的作用”。他首先回顾了俄罗斯与东方国家接触的历史 :蒙古人入侵俄国开创了东方与俄国接触的先河 ,带来了两种文化的最初碰撞。此后西伯利亚汗国并入俄国 ,俄国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国。随后 ,院士着重分析了…  相似文献   

6.
别林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文学批评中,对俄国文化的历史形态、现实状况和未来命运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化的反思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一是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改革之后的俄国社会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二是俄国新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上层,尤其是与上层密切相关的知识阶层,他们代表了俄国文化的现实面貌和发展方向。因此,俄国的民族性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成长中的俄罗斯文化必然是多面性的文化;民族传统和欧洲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俄罗斯灵魂。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历史考古研究学者都比较熟悉俄国考古学者Э.В.沙弗库诺夫(1930—2001)。他是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工作者,是享誉俄罗斯国内外的从事滨海地区和黑龙江(阿穆尔河)沿岸地区中世纪考古的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起,沙弗库诺夫从事远东地区历史遗迹的考古勘察、挖掘和研究工作,历时五十余年。他主要运用考古挖掘资料研究俄罗斯远东南部地区中世纪历史。他  相似文献   

8.
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一个重要的角色,无论在历史学、文学中,或是在其他学科研究中,哥萨克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20世纪末,随着哥萨克复兴运动的兴起,"哥萨克学"也成为一种显学。自18世纪至今,俄罗斯学者关于哥萨克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主要研究了哥萨克的历史起源、社会发展与文化等,而且在不同时期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俄国学者比较侧重于研究哥萨克历史起源和社会文化方面,苏联学者较多地研究了哥萨克的社会政治、哥萨克与革命的问题,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学者的研究视野比较宽阔,研究得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9.
《日瓦戈医生》是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整部作品创作了十年(1945—1955),是作者创作的一个顶峰。作品描绘了本世纪初到伟大卫国战争期间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广阔生活图景,不仅展现给读者生与死的秘密、俄罗斯历史、革命、知识分子、基督教等问题,更为我们解读了俄罗斯民族所具有的一些优秀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俄国历史上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及许多西方社会哲学思潮纷纷涌入俄国 ,从而唤醒了俄罗斯民族的创造潜能 ,出现了俄罗斯民族的“文艺复兴时代”[1] (P5) 。茨维塔耶娃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她早期创作的两部诗集《黄昏纪念册》 (1910年 )、《魔灯》 (1917年 )及1911— 1915年创作的作品中间接地表现了这一时期的哲学、美学背景。在茨维塔耶娃的全部创作中 ,有一个重要的主题———爱情。在她的世界中 ,爱情如同一种自然力 ,是宇宙的第五大元素。在她的创作中爱情不仅是…  相似文献   

11.
斯拉夫主义是俄国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斯拉夫派崇尚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希冀以俄国公社、俄罗斯精神、俄罗斯东正教振兴俄罗斯.斯拉夫主义不仅视其为振兴俄国的灵丹妙药,而且视其为人类的普遍真理,可避免整个世界被西方工业社会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俄国保守主义的关注和考察始于俄罗斯帝国后期的自由主义者和社会民主派,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俄国保守主义是俄罗斯帝国后期民族精英的主流政治思想和民间社会的主导政治理论,具有很强的沉淀性和穿透力,一直影响到现代俄罗斯人。俄国保守主义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以反对西方文明的普世性,坚持俄国历史进程的连续性以反对社会变革的断裂性,这种对俄罗斯民族特殊性和俄罗斯文化连续性的青睐是俄国保守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核。当前,俄国保守主义研究由分散性考察向整体性研究缓慢过渡,跨学科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成为考察俄国保守主义的一个发展趋势。但俄国保守主义理论内核的模糊性、俄国保守主义主要思想家和经典作品研究的片面性、俄国保守主义研究的断裂性以及学术界对某些重要主题关注的缺失等,是当代俄国保守主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俄国地处欧亚大陆之间,其历史和文化发展中呈现出了东西方倾向的摇摆性,19世纪上半叶在俄罗斯思想觉醒的过程中,有关俄国历史命运问题的思考成为俄国哲学的主题,恰达耶夫的哲学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是俄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对俄国历史的反省和批判,也是俄国历史哲学理论建构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4.
勿忘契诃夫     
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俄国散文的普希金”——伟大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和戏剧家安东·契诃夫离开这个世纪已经100年了。在那个他痛感“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的年代,死于肺结核的契诃夫,年仅44岁。他在逝世前赶写出的话剧《樱桃园》由他的夫人克尼碧尔首演于莫斯科,半年后契诃夫离开人世。现在还有人读契诃夫的小说吗?还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这样一位有着独立思想、同情下层劳动人民、鞭挞黑暗专制制度、创作态度极为严肃的知识分子作家的价值?据说,如今的俄罗斯似乎已经不太有人提起契诃夫了。在中国,如果不是中学课本收进了他的经典作…  相似文献   

15.
一乌克兰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东乌克兰的沙皇俄国与占领西乌克兰的奥匈帝国交战,乌克兰成为主要战场之一,乌克兰人受尽蹂躏与战争疾苦~①。这时,"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的乌克兰精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属于单一的民族,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并自由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化"。~②在这经济、政治和人民心理剧烈动荡的社会中,乌克兰各政党、各阶层力图结束混乱秩序、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和社会革命的历程,被西方史学界称为"1917~1921年乌克兰革命"。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沙皇俄国领土分崩离析,俄国出现了临时政府与苏维埃两政权并存的局面。在俄国境内的乌克兰地区,知识分子、社会团体成员、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急进派政治纲领的论析,阐明了布尔什维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的历史联系和继承关系.以特卡乔夫为代表的俄国民粹派的革命急进主义是俄国革命民粹主义的三大流派之一.该派自称"雅各宾党",是在19世纪60年代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在70年代"到民间去"运动失败后,为寻找新的革命出路而产生的一个革命派别.该派出于对资本主义"火焰"行将烧毁农村公社的恐惧,主张立即"直接采取革命行动",通过密谋、暴力手段夺取政权.为此,主张建立集中统一的、下级服从上级的,具有严格纪律、保持绝对秘密单线联系的"革命党";该党应在夺取政权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社会进行改造,通过共同使用生产工具和共同劳动的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导师列宁及其战友曾各处搜集并精心研究了特卡乔夫的文献和著作,他认为,"这位作家无疑比其他人更接近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各阶段被塑造成不同的历史形象.1985年以前,苏联学界以批判尼古拉二世的剥削统治为基调.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提出"填补历史空白点",由此尼古拉二世的"血腥沙皇"形象逐渐转变为遭受苏俄政权迫害的"牺牲者"形象.2000年,俄罗斯东正教会册封尼古拉二世一家为俄国圣徒.2008年,俄罗斯联...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基辅罗斯是它们共同的摇篮,蒙古大军的入侵使俄罗斯和乌克兰走上不同发展道路。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并逐渐由俄国管辖下高度自治的政治实体变为普通行省。此后,俄国利用各种手段对乌克兰实行民族同化。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又经历了苏联大家庭的沧桑巨变。共同生活数百年的历史留给两个民族的不是兄弟般的手足之情,而是恩怨交织的复杂记忆。苏联解体后,这份解不开的历史情结使两国关系逐渐疏远。  相似文献   

19.
俄国激进革命知识分子是近代俄国独特历史道路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包含着深刻矛盾。以他们为主体的革命激进主义思潮和运动表达了俄国社会部分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一种选择,对俄国解放运动和俄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俄罗斯民族的起源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似乎是俄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历史课题。十月革命后,在俄国侨民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和政治流派,“在历史哲学文献中称之为‘革命后的’思想流派,这些流派之一就是欧亚主义。”1欧亚主义(евразийство)一词是从其同根词Евразия(欧亚大陆)演变而来。《苏联百科词典》对Евразия的解释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在北半球(其部分岛屿在南半球),面积约53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7亿(1976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和苏联。欧亚大陆包括欧洲和亚洲2。欧亚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哲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