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德在他的《谈话录》里对莫里哀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莫里哀是很伟大的,我们每次重温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惊讶。他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的喜剧作品跨到了悲剧界限边上,都写得很聪明,没有人有胆量去摹仿他。”①歌德这段评论,说明了莫里哀的喜剧已打破了悲剧和喜剧的传统界限,很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最高的剧体诗  相似文献   

2.
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 (16 2 2— 16 73)在其 30余部戏剧作品中 ,对一家之长父亲这个角色刻画得极其深刻 ,生动。本文着重分析了不同剧中该角色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 ,不管是滥用或放弃权力 ,还是权力被转移或颠倒 ,我们都能深切感觉到莫里哀的戏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读过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1622—1673)的剧本《史嘉本的诡计》或看过中国传统喜剧《葛麻》的人一定会被妙趣横生的剧情及幽默机智的人物造型弄得喜笑颜开。这两个以奴仆为正面人物的喜剧曾引起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们的喜爱,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振撼着人们的心灵,尤其是剧中人物性格刻画的成功在波澜壮阔的中西戏剧长河中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59)1913年11月7日出生于北非的阿尔及尔。出版过戏剧作品与两部著名的小说:《异乡人》和《瘟疫》,以及两册沉思集,《薜西弗斯的神话》和《反叛者》。1957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试图根据加缪的主要作品以及他早期的一些日记、随笔,并联系他的家庭背景,对他的“荒谬哲学”作深  相似文献   

5.
《局外人》简论邓有堤中篇小说《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缨的成名作,出版于一九四二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主人公莫尔索即作品中的“我”,直面读者,以极其冷漠的口吻,好象叙说他人的故事似的,讲述了他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小说分为两部,按时间先后顺...  相似文献   

6.
作为日本战后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开高健不同于战后其他作家;他放眼社会,针砭时弊,给世人以深思及启迪,走出了一条与传统的“私小说”完全不同的道路。代表作之一的《恐慌》发表于1957年,正值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前夕。处于大动荡时期的日本社会亟需能够从正面直视并描写社会实态的作家,开高健的《恐慌》正好回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探讨主人公俊介的积极、妥协、抗争、精明等诸种性格因素,分析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普遍存在的躁动不安、无所适从的心理特征,揭示作品的主题亦即集团中的个人和官僚体制的腐败,从而发现开高健作品所蕴含的鲜明时代特征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7.
读《心鸟》     
近两年来,案头添了些法国当代诗和论诗的集子。其中就有友人寄赠的若望·芒布利诺的《心鸟》集。几经诵读,不能释手,俊逸挺秀的章句萦绕心际,令人低回不已。试遣所感,一则向域外诗人聊表谢忱,二则荐诸我国读者。  相似文献   

8.
卞崇道先生是中国日本哲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日本问题研究》杂志的特约编委,在《日本问题研究》面临转型与突破的那段岁月,一直鼎力相助、施以援手,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杂志的事情。在卞先生去世近一周年之际,我们相约几位日本哲学与思想界的专家、也是卞崇道先生生前的后学和朋友,推出一组文章以此纪念先生。文章从《日本问题研究》与卞先生的交往历程,缅怀卞先生为人、为学的崇高风范,并告慰他对《日本问题研究》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3):44-47
我拍电影就像是看心理医生,我有对人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找一批很有才华的人跟我一起去探索。从影32年,执导17部电影,监制40部作品,总计获得超过400个奖项提名,赢得超过230个奖项,代表作《甜蜜蜜》《金枝玉叶》《如果·爱》《中国合伙人》脍炙人口——他就是陈可辛导演。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请来这位资深影人开授“大师班”,而陈可辛也与观众坦诚相见,将自己的从影经历与代表作拍摄故事尽数分享——  相似文献   

10.
热脸     
《新民周刊》2022,(36):33-33
伍迪·艾伦现年86岁的名导伍迪·艾伦,近日接受西班牙媒体《先锋报》采访时宣布退休,目前正在制作中的第50部电影长片《Wasp 22》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此前,伍迪·艾伦共获得过16次奥斯卡最佳剧本提名,并夺得4座小金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李文研究员著《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1972-200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获第四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二等奖。《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1972-2002)》是国内第一部专门从文化方面研究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学术著作。“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是遵照已故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先生的遗愿,于1997年9月由宋庆龄基金会设立的,旨在利用孙平化先生生前、生后所得的各类捐赠和奖酬,支持中国日本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奖励优秀学术成果,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本届评选的对…  相似文献   

12.
砧秋 《新民周刊》2012,(4):65-67
我觉得演戏最大的享受就是过程,难得这么好的合作对手,但是如果很快拍完,就感觉像是明明很美味的食品放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只有5分钟时间吃,我就觉得——你为什么不让我慢慢吃,慢慢享受嘛!2012年,有三部梁朝伟主演的电影公映:贺岁档喜剧的《大魔术师》、武侠片《一代宗师》和刚在上海拍完的谍战片《听风者》。梁朝伟自拍过了王家卫...  相似文献   

13.
孙叔林 《当代亚太》2003,(12):55-58
精雕细刻 ,十年磨一剑《战后中日关系史》(194 5 - 1995 )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田桓主持的“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 ,也是该课题组推出的“战后中日关系史丛书”的最后一部 ,即第四部。前三部分别为《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 194 5 - 1993》(1994年 8月出版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 194 5 - 1970》(1996年 5月出版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 71- 1995》(1997年 8月出版 )。显然这三部书都是为最终成果服务的 ,但本身又独立成书 ,且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课题大体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正式…  相似文献   

14.
张英 《新民周刊》2024,(2):46-51
<正>王家卫就说我:老金你真是亏,你这个《繁花》,那么多故事,换一个人能写好几部作品了。这是王家卫的原话。我当时回答他说,我是不考虑这个的,我就是要把小说做到最好就好了。这个想法和别人不大一样。根据金宇澄小说《繁花》改编、由王家卫执导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中。时间回到2013年11月,小说发表才半年,王家卫已经主动找到了金宇澄。后来金宇澄回忆起这段经历格外感慨:“当时上海有一些同行还不知道这本小说,  相似文献   

15.
萨特撰写《存在与虚无》时即开始勾勒一种有别于弗洛伊德之精神分析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法(1),运用这种方法创作了《圣热内,喜剧演员和殉道者》等4部传记作品。萨特通过对人物生平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传达一种基本的人生观:生命不是随波逐流,命运永远由个人主动选择造就。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法为传记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构成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硕 《法国研究》2014,(1):49-54
法国作家皮埃尔·加斯卡尔(1916-1997)在1953年接连获得两项文学奖——中篇小说《死人的时代》获得龚古尔奖,小说集《野兽们》获评论奖;4年后,《东大新闻》刊载了彼时正在东京大学攻读法国文学专业的大江健三郎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奇妙的工作》。大约半个世纪后的2005年,大江健三郎在长篇小说《别了,我的书!》中重新提及自己初登文坛的此部作品,其中深意,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述《奇妙的工作》与加斯卡尔短篇小说集《野兽们》中的《难辨狼与狗的时刻》之间的关联,浅析二者的创作动机背景和动机,从而试图对作品的深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原题为《投资者指南》,副题为《新加坡的经济气候》,由新加坡国际商会编写,一九七九年第七版修订本。现译出,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疼痛难免     
薄荷 《新民周刊》2022,(12):80-80
这二年以来,我瞧出点儿意思,贴着喜剧标签的影视作品都不怎么喜剧:比如挪威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又比如BBC的剧集《疼痛难免》。固然它们的台词和节奏都带着喜剧的潇洒轻快,但根底里依然是千山独行的冷寂,其中的喜剧元素如同从林木间偶尔传来的一两声呼哨,虽然清越,到底只是辽远的背景音。《疼痛难免》是个医疗剧,人物塑造不出一般医疗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阿道尔关》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它的作者贡斯当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夏多布里盎曾把他列为法国最早的浪漫派作家之一。其实,作为文学象的贡斯当,其小说创作实在有限,就目前所知,他只给我们留下了《阿道尔夫》《瑟茜尔》和《红色笔记本》三部小说,其中后两部还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而且有些评论家  相似文献   

20.
吴娟 《法国研究》2007,(1):67-72
德莱姆是细微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幸福”是贯穿其所有作品的根本主题。德莱姆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幸福观具有返朴归真的特点,它强调关注日常生活,并从中积极探寻一种以“简单”、“慢”为主要特征的闲适生活。这与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主要以德莱姆的两部短文集即《第一口啤酒的滋味》和《被打扰的午睡》为例,从亲近自然、回忆以及感觉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作者的幸福观,希望对当代人的生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