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4月枇杷做酒、5月樱桃煨酱、6月豌豆磨粉、9月桂花入酒,入冬腊肠挂满院子……近日,短视频博主、四川农村女孩李子柒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网红,受到海内外关注。她的视频充满中国风和古典韵味,从炒腊肉、佛跳墙、桂花酒等中国传统地方美食,到蜀绣、窗花、木雕、活字印刷、染衣服等传统民间工艺,再到贴春联、插艾草、吃月饼等传统节日习俗,描绘了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有媒体评价她“不仅是奔波劳碌寻常人理想生活的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传承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如何发挥,我们从李子柒身上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2.
段菁菁 《半月谈》2020,(3):79-80
气美食博主李子柒中国式“田园牧歌”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时,一种“东方神秘力量”--烧纸钱也成为海外网友追捧的对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老外究竟是寻求共鸣还是追求猎奇?追“精髓”还是追“淘汰品”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摘时蔬、在院落里烹饪美食、手工造纸、养蚕缫丝……2019年,90后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因为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中取材拍摄视频,这个中国女孩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全球粉丝已超过700万,视顿作品经常收获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浏览量。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4)
正近日,一位"家政达人"火遍了中国,其实,她在海外也早已圈粉无数,她就是知名的网红博主李子柒。称李子柒为"家政达人"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来自于专业人士的解读,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教授熊筱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我国的家政学科存在学校数量少、招生难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公众对于家政专业存在误解,比如许多人混淆了"家政"和"家服"(家庭服务)的概念,"家政学可以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12)
正乡村网红从起初的"探路人"转变为"发声人",正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助力乡村在文化、人才、产业、品牌四个方面实现振兴。乡村进入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火热,乡村网红成为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背景下的新风景。他们直播真实的乡村生活状态,凭借带有"泥土味"的直播、视频走红网络,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青睐。山东拉面哥、理塘青年丁真、蜀中网红桃子姐、中华李子柒、牛爱芳的小春花等新晋头部乡村网红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洪流,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节曰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剪窗花、写春联、布置家中小院、杀鸡洗菜、做十道有着吉利名字的年夜饭……在李子柒的一段和春节有关的短视频中,这位美食博主自己动手的过程,让年味变得浓郁,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小时候的年味”。  相似文献   

6.
正网红食品借资本助推,其规模扩张速度超出想象,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会被放大。"红"了以后,产能瓶颈可能导致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水准上的松懈,造成整个供应链条失控。被巨龙般的队伍所追捧的网红店,早已成为了城市美食地图上的"沸点"与"万年堵点"。近来不少主打新奇概念的单品美食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脏脏系、椰子灰冰淇淋,透明袋装牛奶,会发光的冰块,等等,这些网红美食迅速拉高了店面的"人气值"。《小康》记者了解到,诸多甜品店和  相似文献   

7.
正网红,即网络红人的简称。从早前的"芙蓉姐姐"、"犀利哥"等草根网红,到微博上各种拥有高颜值、做着电商生意的网红,再到以papi酱为代表的视频网红,网红在网络的放大效应下似乎变成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随着更多网红的涌现,各种可变现的商业模式出现,网红经济也应运而生。2016年3月,《互联网周刊》公布"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囊括了段子手、视频达人、广告人、演艺模特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0,(22)
正@小康杂志社:#小康指数调查#近日,李子柒与袁隆平一同出现在浙江一小学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上,引起不少反对的声音。一些人担心,作为一个网红,李子柒带偏孩子的价值观。如果您的孩子将李子柒视为自己心目中的风云人物,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9.
于靖园 《小康》2023,(10):74-76
<正>它体现的不仅是美食,在美食背后,这部纪录片也让我们看到了更鲜活的人生、更美丽的乡村。“长知识了!”“快更新吧,我都想去吃长汀河田鸡了。”“我是福建人我骄傲,美食就在身边!”3月初,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福建农信、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上新吧福味》在东南卫视、人民日报客户端、腾讯视频、  相似文献   

10.
在重庆万州,提起“魔石咕噜鱼”,当地人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王锟。这位经历人生起起伏伏的女性,在经过数年的艰苦探索后,发明的“魔石咕噜鱼”,一举获得了第二届中国餐饮博览会的美食创新奖和第八届中国美食节最高奖——金鼎奖。问鼎这些奖项,她用的是什么独门功夫?告诉你,她用的是石头!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场跨过山河大海、相约湖州的网红聚会;这是一场穿过人潮、走街串巷的湖州暴走;这是一场72小时不间断报道湖州的城市畅想……9月18日至20日,由微博与湖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台湾网红趴趴走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主办方邀请了4名大陆网络红人,由他们带领7名台湾网络红人一同体验湖州之美。3天时间里,大家走访湖州历史文化名胜以及创业创新基地,亲自体验湖笔制作、渔家婚礼、湖州美食及茶艺表演等。活动期间,网红们将自己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实时上传至新浪微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进入2007年,互联网上就制造出新轰动:新浪网推出播客频道不久,视频内容的上传量就跃居视频网站之首。有人预测,正如前两年的博客一样,2007年很可能会成为“播客”年。  相似文献   

13.
方华 《人民公安》2009,(4):20-23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让老人得到照顾.她拒绝了众多男子的求婚,30年来一直单身。她书写了旷世奇有的大爱,因为她的大爱.网民称她是“中国的女儿”。2008年11月,陆玉珍被民众选入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城市的名气与声量很大程度上被社交媒体的内容影响。成都、武汉、重庆、西安等中西部城市的走红印证了短视频在城市形象重塑方面强大的表现张力。网络流行文化催生出了一系列的网络符号及元素,将网红城市的特色升级为网红城市的标签。居民和游客的自我表达、自我传播、自我再创造是城市成为网红的坚实基础,尊重每一位居民和游客,他们也必然将正面情感回馈于城市。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一位朋友问我对“芙蓉姐姐”怎么看,我一下愣了:谁是芙蓉姐姐?朋友很吃惊看着我:这都不知道?太落伍了吧。现在整个网络在为她疯狂啊。回家赶紧上网搜索一下,才得以了解到这位网络红人。"1977年出生于陕西武功县史家村,本是一个游荡在清华、北大校园周边地带号称以考研为业的边缘人,她最努力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懈地在BBS上张贴自己的生活照。在水木清华,传说曾有5000以上的人同时在线等她“妖媚”。2005年年初,芙蓉姐姐“令人喷饭”的照片,以及“狂舞清华”的视频片段在清华、北大、天涯等数个BBS上转载,一时成为今年中国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6.
郭雪筠 《台声》2023,(4):60-61
<正>在与2001年出生的在陆台生郑雅羚访谈过程中,记者与她都会时不时感叹“这3年变化太快了”“也不知道这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许多在大陆的台湾人在今年春节返乡时,都在大街小巷看到大陆零食魔芋爽、以及李子柒螺狮粉的身影,街上也开了酸菜鱼、肉夹馍、螺狮粉等大陆食物餐厅——这些在3年前的台湾都还不多见,而今透过抖音、Youtube上的大陆视频主,以及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人民公安》2020,(6):62-63
抗疫期间,一张援鄂护士小姐姐“国家求分配对象”的照片轰动网络,连带着护士小姐姐也一夜之间火遍全国。日前,这位护士为了一件事在微博上“艾特”了@铜陵警方。原来,她是在向铜陵警方求助。她为何要向警方求助?中国警察网微信公众号为我们讲述了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8.
赵辉 《台声》2006,(5):64-66
“胡子老爹”是一家在北京大有名气的休闲红茶坊.开业5年来小店的生意一直非常兴隆,“胡子老爹”的经营者是来自台湾的洪玮磷。一个微风的午后.记者和她相约在“胡子老爹”听她讲述那刻骨铭心、穿越海峡的爱恋、还有她和“胡子老爹”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张应松 《传承》2007,(3):33-35
洪波,38岁,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级工程师,她是中国第一批深入可可西里的志愿者。2005年2月,她在互联网上创办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纯民间、自发性助学组织:格桑花西部助学网(http://www.gesanghua.org)。网站成立近两年,已经向西部输送了200多万元助学款、100多吨物资、34000册图书和包括天文望远镜在内的6000余件学习用品;得到捐助的藏、汉、回、土等民族贫困学生从小学至大学共4400多人次。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9000多名注册会员、150多名义工、2593名捐助人、约3000名贫困学生组成了和谐温馨的“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大家庭。2007年2月,洪波获得中央电视台“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前20名提名奖。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领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庭当中,只要一提起"中国萌芽"网,大家就像谈起自己的朋友一样,感到熟悉而亲切。正如中国那旬俗语所说:"千里之缘一线牵"。王晓宁和她的"中国萌芽"网,就像一位真诚的"红线女",用一条无形的红丝线,牵起了许多与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缘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