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美国校园警察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制由校园警察体制、保卫体制、保安(雇佣)体制等多种体制构成。绝大多数公立大学、著名私立大学都采取校园警察体制。校园警察的主要职能是执法和服务,并执行各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美国高校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描述了校园警察的法律地位、机构机制、录用及培训、经费及编制等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高校安全管理体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美国与中国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历史传统和问题背景存在一定差异,但作为一种问题解决途径,美国校园警察的经验和思路对我国现阶段而言,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管窥美国校园陪审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当代世界》2008,(7):32-34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好讼的国家,举凡一切国家运.作和社会生活,大到总统选举,小到邻里纠纷,无不采用诉讼的方法求得最终解决。学校也不例外,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运作中,在学校对学生的处分问题上,他们都会选择以司法途径来裁决。而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除了有负责联邦司法事务的联邦法院和负责各州司法事务的州法院系统以外,美国高校在大学自治的传统下也形成了独特的校园司法制度。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美国著名高校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司法制度,这一制度中尤以校园陪审团制度的设计最具有特点。可以说美国人如此热衷于司法活动,应该是源于其对司法制度的自信,而自信的根本又来自对陪审团审理案件公正性的信任。在校园司法中,由普通学生和老师组成的校园陪审团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居中裁判,承担着“事实厘定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校园性侵的规范含义界定应从被害人的身份应是在校学生、实施性侵的场所应在校园或与校园具有连续性的地方、符合我国刑法规定和司法政策三个方面展开。以此为基础,校园性侵行为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我国尚无规制校园性侵的专门法律,刑事立法关于惩治校园性侵行为的条文经历了一个由粗疏到严密的过程,司法政策则一直坚持"从严惩处"的立场。就实体层面的从严而言,司法实务一方面应准确把握"明知"的认定规则,另一方面需对校园性侵所涉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实质解释。同时,还应通过发布判例等形式为校园性侵案件的定罪量刑提供直观参考和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校园交通事故屡见报端,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如何预防和妥善处理校园交通事故,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成为高校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法律的视角分析校园交通事故的成因以及责任承担,并从一个高校普通工作者的角度提出自己对于安全校园构建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校园安全风险源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的现行法防范存在不足,在处理校园安全问题时适用难度较大。我国应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建全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引入校园警察机制与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教育与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运用社工理念加强引导,营造和谐的校园秩序。  相似文献   

6.
从严格意义上说,校园性侵并非约定俗成的法律概念,而是一系列宽泛行为的集合。校园性侵之所以与其他种类的性侵有所区分,其根本在于行为发生地的空间属性。虽然校园性侵在其行为类型和危害程度上表现不一,但就其行为的危害结果而言,其损害的法益之类型可谓殊途同归,校园性侵损害的法益有二:一为被害人包括性自由权在内的人格权;二为受害人的受教育权。由于校园性侵相关立法仍有不完善和改进之处,以及校园性侵中潜在的二次伤害,受害人往往倾向于不报案,校园性侵的防治应预防与惩治相结合,多管齐下,为莘莘学子争得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媒体报道的36起案例的案发地域、被害人及犯罪人情况进行分析,学校监管缺失、家庭监护缺失、法律保障缺失和个人保护缺失是中小学校园性侵犯罪多发的主要原因。案件曝光后,教育部门、司法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团体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各相关职能部门还应从完善保护未成年人的刑事立法、建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健全教师选培考核机制、强化家长监护责能、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开展事后恢复辅导和营造良好治安环境等方面着手,协力构建防止校园性犯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应对校园安全危机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安全危机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应对校园安全危机除了采取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参与的综合治理措施外,公安机关是应对校园安全危机的重要角色和力量。校园社区警务模式的推行对解决校园安全危机应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儿童性侵案件的社会根源在美国公共政策中时常被忽视,社会对于儿童性侵状况存在诸多错误理解。现行治理路径过度关注下游"性侵者",性侵法案对于性犯罪者采取民事收容、登记及通告和限制居住等举措,使得大量政治、科学和财政资源用于防治累犯,而事实上政策、法律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脱节。对此应当重新审视和思考儿童性侵问题的治理路径,把关注点和政策导向进一步推向上游,充分发挥公共卫生系统的优势,完善一级干预措施,对性侵根源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打击。  相似文献   

10.
杨彬 《工会博览》2008,(10):19-20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在高校的全面建设中起着很大作用。因此,要能够全面、发展地认识高校工会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作用,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1.
胡朝飞 《法制博览》2022,(11):14-16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近年来,校园暴力的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当前,我国针对校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缺失,导致校园暴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校园暴力现象及其特点,深入探讨了校园暴力法律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资源匮乏,制定一部全国性、高位阶性的《校园安全法》刻不容缓。学生安全在高校校园安全中居于核心位置,应作为《校园安全法》的重要篇章。通过对学生安全、学生安全管理分别进行公共安全与公共行政的定性,并解析安全管理活动中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可以为立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立足于此,描绘出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安全管理的不同维度并建构相应制度,将有望推动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活动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日益增多的校园女生暴力通常由日常琐事引发,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聚众性、虐待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容易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青春期女生校园女生暴力的心理特征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内在因素,女生教育的误区、大众媒体中的女性暴力和社会转型期的不良风气则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外在因素。鉴于校园女生暴力独有的特征和成因,对其不仅应当适用普通的校园暴力预防措施,还应从塑造校园女生的"双性化人格"、预防校园女生隐性暴力、规范大众媒体和实现社会广泛参与等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王敏 《法制博览》2013,(11):231+229
民事裁判文书的公开范围在实践中问题较多,现行民诉法第一百五十六将民事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对于解决实践中民事裁判文书公开范围混乱的局面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仍然忽略了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笔者认为应该将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民事裁判文书纳入我国民事裁判文书公开范围之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爱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校园性侵已成为一个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孩子在校园内遭受性侵害,对其身心的影响是终身和巨大的。查明校园性侵的成因,有利于加强预防并形成保护机制;同时,有必要加大对校园性侵害犯罪的惩治,尽量遏制案件的发生,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高校工会组织要把握这一实现工作新突破和新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不断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发挥四项职能,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大局中拓展作为空间。  相似文献   

17.
和谐校园视域下的大学生记者团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和谐校园建设的角度,对建设大学生记者团队的必要性,方法.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校园滋扰跟踪是校园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是校园犯罪的一种形态。在美国,校园滋扰跟踪是四种常见校园性侵害之一,危害学生的性别平等权、受教育权、健康权乃至生命权。校园滋扰跟踪与校园性骚扰经常同时发生,但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借助美国学术界对校园滋扰跟踪的研究成果,探讨校园滋扰跟踪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以期为中国的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祖宁 《工会博览》2009,(5):109-10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许多有识之士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现代大学校园文化与高校建筑设计相融合的重要性,如北大的自由、民主之风,清华的求真.务实之态都无不体现于各自的校园建筑上面。本文力图从校园建筑角度看,校园建筑设计应当如何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这样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校园枪击案件在上世纪末震撼全美以及全世界。一般的观点将校园枪击归入普通的校园暴力,而笔者认为校园枪手不同于一般青少年暴力犯,校园枪击也不同于普通的校园暴力。通过研究1974年至2000年间的37起校园枪击案件的41名校园枪手,笔者简单分析了校园枪击案件的特点,并从犯罪学的理论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