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  Liao ZG  Wang SC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1-173,176,F0003
目的探讨c-fos蛋白能否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生前与死后电流损伤模型。生前电击组大鼠于电击后即刻和1,2,4,8h处死;死后电击组大鼠于死后即刻和15、30min及1h电击大鼠,检测所有实验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生前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而于死后电击各组大鼠中,仅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很微弱的阳性表达,其余各组各器官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检测各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pelin-13对小鼠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对小鼠脑外伤后自噬相关蛋白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生理盐水(sa-line)组、Apelin-13组。Apelin-13组和saline组在建立脑外伤模型前10min,分别注射Apelin-13(0.3μg/g)或等量生理盐水于侧脑室,然后利用Western-Blot检测脑外伤后24h、48h组大脑皮质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和Bcl-2等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在脑外伤后24h、48h,saline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的蛋白表达均被显著上调(P〈0.01);同时Bcl-2、P62的蛋白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然而,与saline组相比,Apelin-13组可显著下调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同时显著上调Bcl-2和P62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Beclin-1/Bcl-2的比值。结论Apelin-13可以明显抑制脑外伤后小鼠大脑皮质细胞的自噬活性,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eclin-1、Bcl-2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 GYPA)、CD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在水中晚期尸体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表达情况,为在水中晚期生前死后伤鉴定筛选标志物。方法 1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n=6)和死后挫伤浸没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采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SD大鼠右后肢挫伤模型,死后挫伤浸没组是SD大鼠处死后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右后肢挫伤模型,对照组不予致伤处理,所有大鼠均浸没72 h。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生前伤和死后伤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YPA、CD68及TNF-α蛋白在挫伤组织表达情况;随后在实际案例中予以验证。结果 肉眼观察和HE染色均无法较好地鉴别浸没72 h大鼠的生前伤和死后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生前挫伤浸没组软组织GYPA表达呈阳性,CD68在炎性细胞膜呈阳性表达,TNF-α在胞质表达呈弱阳性,GYPA、CD68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死后挫伤浸没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腔连续注射低剂量氯胺酮后大鼠海马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大鼠以5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氯胺酮,每间隔30min 1次,共5次。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用药组大鼠按用药后时间不同分为6小组,分别于末次给药后1,3,6,12,24,48h后取海马组织备用,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LC3、Beclin1的表达,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LC3Ⅱ/LC3Ⅰ值在1h表达开始增多,6h呈强表达,Beclinl的表达在6h开始增多,12,24,48h都呈强表达(P<0.05)。结论腹腔连续注射低剂量氯胺酮能促进海马组织发生自噬,自噬增强是对氯胺酮毒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Wang Y  Liu M  Cheng WB  He GQ  Li F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8,24(4):245-247,251
目的 研究电击死兔骨骼肌与心肌HSP70 mRNA和c-fos mRNA-表达变化。探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方法 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与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前电击兔骨骼肌及心肌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高于死后即刻电击者(P〈0.05)。结论 检测骨骼肌及心肌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变化有助于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肌小节长度变化,为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2只兔随机分为对照I组、对照II组、电击死组和死后电击组。每组3只。对照I、II组与死后电击组兔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空气30m l处死。对照I组处死后,于死后即刻取其后肢股四头肌;对照II组死后24h于相同部位取材;电击死组兔通220V交流电,通电致兔死后即刻取材;死后电击组于死后即刻通220V交流电4m in后,在相同部位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肌小节长度变化,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骨骼肌肌小节均缩短,与对照组I相比,前者较后者缩短程度更甚(P=0.000);死后电击组与对照I组相比,仅轻微缩短(P=0.000),对照II组相比,缩短较为明显(P=0.000);对照II组较对照I组的肌小节显著伸长(P=0.000)。结论研究骨骼肌肌小节的长度变化有助于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入河水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河水溺死组、抛尸入水组及脱颈致死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AQP-1、AQP-4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河水溺死组AQP-1蛋白的表达高于抛尸入水组和脱颈致死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河水溺死组AQP-4蛋白的表达高于抛尸入水组和脱颈致死组(P0.05),而Western印迹法未检测出三者的差别(P0.05)。河水溺死组大鼠肺组织的AQP-1、AQP-4 m RNA表达高于抛尸入水组(P0.05)。结论河水溺死组的大鼠在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AQP-1、AQP-4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可能对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尸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死后心肌骨骼肌细胞肌动蛋白的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和IBSA图像分析系统 ,观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心肌骨骼肌抗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 (HHF3 5 )染色变化。结果 在大鼠死后 5 4h内 ,心肌骨骼肌呈不同程度的HHF3 5缺染 ,其面积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经对IBSA图像分析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F心肌 =5 88 2 7,F骨骼肌 =3 5 1 2 5 ,P <0 0 5 ) ,具有显著性差异 ;经逐步回归分析 (r心肌 =0 943 ,r骨骼肌 =0 95 8,P <0 0 5 ) ,具有正相关关系。所建方程y心肌 =-3 0 5 68+1 0 0 3x1,y骨骼肌 =-2 4 897+0 986x2 (X为HHF3 5缺染面积均数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一定时间内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心肌骨骼肌细胞HHF3 5缺染面积 ,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大鼠皮肤挫伤后Beclin1和LC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 FP  Chen YJ  Huang XH 《法医学杂志》2007,23(1):11-13,F0004
目的 研究大鼠皮肤损伤后Beclin1、LC3的表达,观察皮肤损伤中的自噬现象,并探讨其在损伤诊断及损伤经历时间推断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大鼠皮肤挫伤后、损伤不同时间段后Beclin1、LC3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正常皮肤表皮细胞Beclin1、LC3低表达,大鼠皮肤挫伤6h后局部表皮细胞Beclin1、LC3表达开始增多,挫伤3、5和7d呈强表达.结论 皮肤损伤后局部细胞Beclin1、LC3表达增多;其表达与损伤经历时间具有相关性;细胞自噬增强是对损伤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蛋白的表达和脑干早期损伤的关系。方法  2 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干损伤组和对照组 ,脑干早期损伤阶段c-fos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组化法观察。结果 对照组大鼠脑干组织未见c-fosmRNA的表达。然而 ,脑干损伤组损伤后 1 0min即可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观察到c-fosmRNA的表达。且在脑干损伤后 3h内 ,c-fosmRNA的表达程度出现明显的时间依存性。脑干组织死后伤c -fosmRNA的表达亦为阴性。结论 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干生前损伤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周建清  王永忠  蒋红艳  孔杰 《法医学杂志》2007,23(3):193-195,F0003
目的探讨创伤皮肤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时间相关性表达,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生前及死后CGRP表达。结果生前组大鼠损伤后皮肤组织内CGRP在神经纤维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后组皮肤组织中CGR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生前组中CGRP表达在损伤后1h明显增多,4h达到高峰,以后恢复到正常。结论损伤组织神经纤维中CGRP表达具有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测量大鼠死后骨骼肌pH值推断早期死亡时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KNIpHE电极对大鼠死后不同时间骨骼肌pH值进行测定,探讨死后骨骼肌pH值与早期死亡时间(PM I)之间的关系,为利用该种电极在现场快速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取得实验依据。方法36只大鼠分为12组,每组3只,分别于死后即刻和死后1,2,3,4,6,8,10,12,16,20,24h取材,制备匀浆后,采用美国Thermo O rion公司210型便携式酸度计配套KNIpHE7120BN电极直接测量pH值;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试剂盒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LA)浓度、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①大鼠死后12h内,股四头肌pH值随PM I延长而逐渐下降,二者之间呈负相关;②大鼠死后12h内,股四头肌LA浓度随PM I延长而上升,与pH值呈负相关;③大鼠死后24h内,股四头肌CK活性随PM I延长而逐渐增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④以12h内pH值数据对PM I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PM I=115.499-17.7pH(R2=0.662,P<0.01,R2为决定系数)。结论利用Thermo O rion KNIpHE电极测定骨骼肌pH值推断早期死亡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NMR)代谢组学方法寻找非典型电流损伤死亡大鼠血清中的差异性代谢产物,为生前非典型电击死的判定以及其与死后即刻电击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作大鼠非典型电击死模型、死后即刻电击模型、机械性窒息死亡模型、机械性损伤死亡模型和高温损伤死亡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常规处死。取各组大鼠血清进行~1H NMR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筛选差异性代谢产物。结果非典型电击死组与机械性窒息死亡组、机械性损伤死亡组、高温损伤死亡组、对照组间比较,共筛选出4个具有鉴别价值的化学位移点及其对应的多种代谢物,包含醇类、酚类、糖类、氨基酸类等多种小分子物质;非典型电击死组与死后即刻电击组、对照组间比较,共筛选出8个具有鉴别价值的化学位移点及其对应的多种代谢物,包含糖类、氨基酸类、酯类、核酸等多种小分子物质。结论~1H NMR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发现非典型电流损伤死亡的差异性代谢产物,有望为非典型电流损伤死亡的诊断以及生前电击与死后即刻电击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卷曲受体蛋白2(frizzled-2,Fzd2)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方法利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4~48 h每4 h大鼠骨骼肌中Fzd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 Fzd2 mRNA在损伤后24 h、36 h、40 h相对表达量增高,24 h组表达量达正常对照组的两倍(P0.05);而Fzd2蛋白在损伤后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Fzd2 mRNA在一定时间内的表达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多指标联合推断损伤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无电流斑电击死兔骨骼肌il-6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及电流通路的推断方法。方法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即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对照组。电击死组,用220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致死。死后电击组,从耳缘静脉注射50ml空气致死,于死后即刻用220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3min。对照组直接从耳缘静脉注射50ml空气致死,不进行电击。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白介素6信使核糖核酸(il-6mRNA)表达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击死兔骨骼肌il-6mRNA水平远高于死后即刻电击者(P〈0.05);电击死兔对称肢体中通电肢体骨骼肌il-6mRNA水平远高于非通电肢体(P〈0.05)。结论骨骼肌il-6mRNA表达变化可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机体对称部位骨骼肌il-6mRNA表达差异有助于推断电流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骨骼肌损伤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腓肠肌内注射心脏毒素,制作骨骼肌损伤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1h、4h、8h、12h、16h、1d、3d、5d、7d、9d、13d、17d、21d的损伤处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相对含量,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骨骼肌损伤后,损伤区依次出现以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损伤后5d大量新生肌细胞生成,至21d基本完成肌细胞修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骨骼肌损伤后:ROS相对含量仅第12h降低(P0.05);Nrf2蛋白16h表达升高(P0.05);Nrf2阳性核率在损伤后增多,16h~1d达到高峰,随后逐步减少,最后恢复至对照水平(P0.05)。结论 Nrf2蛋白参与了骨骼肌损伤修复的调控,Nrf2阳性核率随损伤时间呈时序性变化,可用于骨骼肌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7.
溺死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 HZ  Yang C  Zhi-gang L 《法医学杂志》2004,20(1):13-14,F003
目的检测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尸的肺组织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方法取2种死亡方式条件下大鼠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分布特征。结果两种死亡条件下肺泡间质和支气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均有AQP1的阳性表达,但积分光密度值(intergratedopticaldensity,IOD)值有显著性差别。结论AQP1在大鼠两种溺死条件下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溺死及死后入水兔肺组织中硅藻含量、大小和种类的差异。方法将6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生前入水组(n=30)、死后入水组(n=30)和陆地死亡组(n=2),采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法对各肺叶中的硅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生前入水组各肺叶中均能检出硅藻,以小环藻、直链藻为主;死后入水组肺叶中以小环藻为主,某些肺叶中可无硅藻检出。左肺尖叶、右肺中间叶、右肺心叶的硅藻检出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法分析生前溺水与死后入水兔肺组织内硅藻含量、大小和种类的分布,为法医学硅藻检验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apoE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脑内apoE蛋白变化的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apoE蛋白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伤后0.5h组脑皮质神经元apoE出现阳性表达,3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0.5h组在海马出现apoE强阳性反应,CA1区在伤后3d达到高峰,而CA2~CA4区在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伤后海马apoE表达以CA1区最强。结论挫伤后apoE时空性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早期诊断及生前伤和死后伤鉴别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大鼠死后脑组织RNA降解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SD大鼠死后脑组织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mRNA、18s rRNA含量的比值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SD大鼠处死后分别置于15℃、20℃环境中,采用TRIzol试剂提取SD大鼠在死后即刻、1、2、3、5、7d时脑组织中的总RNA,采用RT-PCR方法与凝胶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8s rRNA和GAPDH mRNA的含量,并将二者的比值(GAPDHmRNA/18s rRNA)与PMI进行统计学回归分析。结果SD大鼠死后脑组织中GAPDH mRNA在2d时降解不明显,但到3、5、7d时降解程度显著增加,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降解速度增加;而18S rRNA降解缓慢,直到7d仍无显著性降解变化,且降解速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对GAPDHmRNA/18s rRNA值(Y)与PMI(X)进行回归相关分析:20℃时,Y=0.62-0.004X(R=-0.981,P<0.001);15℃时,Y=0.965-0.001X(R=-0.709,P<0.001)。结论SD大鼠死后脑组织中GAPDHmRNA和18s rRNA基因的相对稳定性即GAPDHmRNA/18s rRNA值与PMI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