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李默庵将军诞辰100周年,回想我家几代人曾与他交往的经历,我更加缅怀这位老前辈。李默庵将军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血战沙场几十年,战功卓著,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过重要贡献,是位著名的爱国人士。由于我的叔祖父段霖茂(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在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所辖的第九十八军任军长,我的二姨父杜心如(黄埔一期毕业)亦是湖南人,因此,我的父亲段德峻(后更名德怀,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在抗日战争期间便与李默庵将军相识,称他为叔叔。后来,我父亲回安徽地方工作,从此,我致)在我的求…  相似文献   

2.
黄克 《当代广西》2009,(23):15-15
我家在东兰县武篆镇,与韦拔群同乡,在魁星楼旁边。我的祖辈四兄妹——祖父黄焕章、二祖父黄焕珍、三祖父黄书祥、始奶黄美伦都参加了韦拔群组织的早期农民革命。大革命时期我的老家是韦拔群等革命同志经常来往和开会的地方。三祖父黄书祥,也就是我的书祥公,由于秉性刚直、智勇兼备、斗争坚决,深得韦拔群的赞赏。  相似文献   

3.
我家三代在北京经商,我的先曾祖父林锟字芝生,于清咸丰年间,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开恒裕金店.我祖父林鸿宾字叔文,于光绪年间在东四牌楼二条西口外迤东,宝源金店担任业务副经理,我父林复贤于民国32年在东琉璃厂大观斋古玩铺当经理,股东是我叔叔林续之.自我记事起,家里是古色古香的,琴(古琴)棋书画样样俱有.由于家教较紧,我四五岁时,爷爷就叫我背百家姓,小孩子贪玩背不会时,总是被罚跪不能吃饭,爷爷一生气,还拿藤掸子打,所以很不情愿到柜上学徒.  相似文献   

4.
我父有为伯父偿还欠债的义务吗?编辑同志:我爷爷奶奶只有我父亲和伯父两个儿子,由于家穷,伯父终生未婚。1983年伯父和我父分家另过,伯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1988年伯父得病,一年半之后去世。他没有留下什么遗产,但欠下大笔外债。我父亲东借西借.最后剩下...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家属说 我的家是康复点 文_ 孙丽媛 我叫孙丽媛,家住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街道.我是一对双胞胎脑瘫儿童的妈妈.儿子因早产出生后三天就被诊断为脑瘫.特别是周子越,情况严重一些,医生说是先天性痉挛型脑瘫.残联和社区知道我家的情况后,把我家设为家庭康复治疗点,给我们配了站立架、脚踏器、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还帮我们制订了康复计划.为了更好的帮助儿子康复,我自己也添置了一些简单的装备,比如斜板、沙袋、哑铃等.  相似文献   

6.
金秋时节,建国50周年前夕,我受北京市台联选派,来到中央党校合籍干部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里,我和来自福州的妹妹、来自厦门的堂妹以及来自江苏的堂姐,相聚在美丽的昆明湖畔。回想起自己的成长道路和生活历程,不由我思绪万千。我是一个出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从小生长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厦门,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少年时光,1964年考入北京大学学习。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文革”前我家的籍贯填为“厦门”。但记得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在饭桌上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和弟弟妹妹:“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你们的祖父在台湾被…  相似文献   

7.
"廿八叔"其实是父亲那辆28寸凤凰牌自行车。车子是1983年的夏天,父亲去省城担任高考评卷员时买回来的。买回车子那天,父亲从日出骑到日落,硬是将"廿八叔"从省城骑回到镇上。虽然一路上风尘仆仆,疲惫不堪,但父亲却异常兴奋,毕竟在当时拥有"廿八叔"的为数不多。记得父亲的"廿八叔"一回到家,我和姐姐就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8.
我与电影     
清朝末年,我的祖父从晋江石狮塘边村迁到台湾新竹。我父亲出生于此,我们兄弟姐妹的籍贯也来源于此。小时候,我对于自己的籍贯不甚了了。读初中时,有一回与同学吵架,我的这位对手,姑且称之为“坏小子”,指着我骂:“你们家是台湾人,我打一支牌让你到!”(到,就是麻将中的和HU,闽南话,那意思大致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不理解身为台湾人竟会成为被人恫吓的理由,于是告诉大人。大人默然。不久对我说,以后如果填什么,你就填你的籍贯是泉州。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家的孩子们在籍贯上既有写台湾的,也有…  相似文献   

9.
雪白的向往     
我没见过我的祖父。但父亲经常向子女们讲起他。父亲告诉我们,祖父是个医生。但祖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并没能静下心来行医。祖父在1925年到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后来他以军医身份随北伐军一直打到武汉。可惜他在1932年便去世了。祖父留下遗嘱,要孙辈学医,成为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父亲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过协和医学院,但是由于后来与祖父失去联系,没有了经济来源,只好辍学,去谋求一个马上能养家糊口的职业;他当然更为迫切地企盼子女们至少有一位能终于成为医生。遗憾的是,由于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不仅我和哥哥、姐姐们长…  相似文献   

10.
郭衍莹 《春秋》2012,(3):20-21
景德是我敬仰的一位老师.我们都是山东蓬莱县马格庄东村人.我们的父辈早年就都到上海谋生.所以两家一直是世交。1937年“八·一三”事变时.我家从上海的南市逃难到法租界.由当时上海的山东会馆收容.安排住在会馆旁一间小平房内.两家住得很近.来往就更密切。抗战胜利后,他来齐鲁初中教历史课.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但我们并不知...  相似文献   

11.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的孩子捕鱼捞虾,我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跟着其他的孩子上山打柴,我父亲一把火,将那堆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乖张的行为,我们大惑不解,我大姐翻着大白眼儿:“我们没有追兔子呀?”我二姐挠挠头:“何况我们又不是将军!”都不理解父亲这句话的意思。闲下来,父亲常给我们讲故事:春秋时期,楚王请养叔教他射箭,楚王练成之后便决定牛刀小试。狩猎的现场,一只兔子从草丛中窜出,楚王弯弓搭…  相似文献   

12.
祖父黄炎培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父亲的遗像,旁边写道:“我们每一回走过北京天安门,望见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千千万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者中间有一个是你。”父亲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记得在我孩提时,父亲是那么慈祥。大概是中年得子的缘故,他从不对孩子发脾气。有时我们顽皮受到母亲责打时,父亲总是出来袒护我们。上海解放前不久的一个晚上,父亲没有回家。特务们闯进家搜查,母亲很紧张,说父亲被捕了。从此家里就得不到安宁,白天是特务的恫吓和调查,晚上听到的是上海周围的隆隆炮声。上海解放了!可是父亲却没有…  相似文献   

13.
蓝灵 《中国减灾》2010,(6):23-23
因为单位分房,才与她发生瓜葛。我家分到的恰是她家住着的房子,而她迟迟不肯搬出。半年过去了,和我们一同拿到通知的同事早已在搞装修了,而我们家还没有任何动静。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叫王军林,今年14岁,钱岗中学二班学生,家住湖北省枣阳市钱岗乡钱当村三组。我生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6岁时,母亲就患有多种病症,不能下地干活,父亲里里外外一把手。1996年,一向身体强壮的父亲也患了直肠癌。依靠没有了,从此家中失去了欢乐。为给父亲治病,家中把牛和粮食等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亲朋好友该借的钱都借了,可父亲的病仍无好转,家中一贫如洗。1997年8月,我以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人钱岗中学,可600多元的学费对我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我暗地里一个人不知流了多少泪。就在我面临辍学的时候,乡…  相似文献   

15.
“醉”木薯     
没实行计划生育之前.一个家族中经常有“老侄嫩叔”的现象。我家也是,我8岁,表哥(大姑妈的儿子)12岁,幺叔(表哥叫他小舅舅)11岁,我们几个经常凑在一起玩耍.捉鱼,摸蟹.捡野果……乐趣多多。那时候治安好.大人也不怎么管我们.一般都由我们疯玩。我们特别喜欢去表哥家,他家依山傍水.可以搞很多节目。  相似文献   

16.
2月20日,当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与小平同龄的成都名老中医师高诚忠老人心情非常悲痛。几天来,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笔者2月25日下午去看望她时,她一人独坐在沙发上,眼泪德德欲哭无声,嘴里南响自言道:“说好的,开春来接我去的,不算数,自己就先走了曾是四川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高城忠出生于名医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西南地区颇有名气的中医师,耳德目染,她从小就喜爱中医。高中还未毕业,父亲突然去世。家境贫寒的她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三十年代初就随父的好友张先识和黄柱臣(两人均为当时成都很有名望的中医师)…  相似文献   

17.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18.
往事历历涌心头李孝芳望着周老的遗体,我怎么也不愿相信,他竟这么突然地走了!我仔细端详着他的遗容,还是和生前一样端庄安详,使我肃然起敬,牵动了我内心深处许多已年久尘封的往事。平易近人那是1952年一个夏初的夜晚,周老要到我家来参加九三的组织生活。这是周...  相似文献   

19.
我家是个五代从教的教育世家,从祖父、父辈直到我们兄弟和儿辈、孙辈五代人在大、中、小及幼教任职的达40余人。我是第三代的老四,三个哥哥均在大学、中学任教。由于受他们的影响,我18岁于福州师专毕业后就来到福州第十八中学任教35年,1994年调往福州第二中学任党总支书记。可以这样说,我这一生均是在中学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一)解放前,像我们这种以教书糊口的家庭,待遇很低,特别是当我4岁时,父亲被日寇所杀,我们几个兄弟连同没有工作的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因此,我从小就立志要在艰苦中拼搏,在挫折中昂扬,从逆境中进取。新…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出生在台南县大内乡偏僻的二重溪农村。在悠长的记忆里,幼年亲历过的一件事情却是至今都无法忘记的,成为了心中永远的记忆。记得那还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同村人李妈兜、杨荣山两人经常会在我家与我父亲一起喝茶聊天,而且还经常穿着红裤子,幼小的我就会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他们穿着红裤子?父亲告诉我,他们是"あか"(音译"阿卡",日语"赤",此处特指"共产党"),1928年他们遭到了日本宪兵的追捕,在我父亲的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