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志菲 《党史纵览》2010,(12):10-14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陕北是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之口.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陕北有个好江南——南泥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朱德与当年开垦南泥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开垦南泥湾的倡导者和决策者。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5,(5)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是延安电影团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南泥湾》中的歌曲。电影《南泥湾》说的是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粮的故事。1941年,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进行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起镢头,经过几年的开拓,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不要政府  相似文献   

3.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往年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没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  相似文献   

4.
大生产运动中的《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相似文献   

5.
高子果 《党建》2023,(3):64-66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家喻户晓、优美动听的《南泥湾》,反映的是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轰轰烈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斗争、夺取胜利”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6.
肖舟 《党史文苑》2000,(4):34-37
南泥湾 ,本来没有这个名字 ,它不过是延安县南郊一块沼泽纵横、草木丛生、丘陵起伏的处女地。时势造就英雄。4 0年代 ,伴随着延安一场大生产运动 ,它诞生了 ,并被推到时代的潮头 :歌曲唱它 ,美术画它 ,电影放映它 ,连 1 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的《辞海》 ,也将“南泥湾”列入了辞条。字数不多 ,却十分具体扼要 :“在陕西省延安市南部。 1 94 1年至1 94 4年 ,八路军 1 2 0师 3 59旅响应党中央号召 ,在此垦荒生产 ,开展大生产运动 ,被誉为边区‘发展经济的先锋。’”那么南泥湾是谁发现的 ?是谁向中共中央决策者提出开垦南泥湾的科学依据而得到了…  相似文献   

7.
<正>小时候郭兰英唱的那首《南泥湾》早就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了。随着那一遍又一遍深情、明快的歌声,我展开了对南泥湾的想象:清澈的河水、芬芳的枣花,四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真是陕北的好江南。是啊,南泥湾在我心中是美丽的,在陕北那片荒瘠的土地上,共产党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片米粮川。读过丰富的历史,看过无数的资料,那些生动的文字,那些有力的影像,让我对南泥湾的印象越  相似文献   

8.
《南泥湾》     
电影《南泥湾》讲述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缺衣少粮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怀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陕北好江南的一段真实而悲壮的故事。影片没真事影有去渲染大生产运动如火如荼的场面,而是以一名女战士的日记和心路历程描述为线索,通过一个连队的拓荒开垦以及与饥饿、狼群、缺水的斗争,刻画战士们真实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真实场景。而如火如荼的场面,而是以心路历程描述为线拓荒开垦以及与争,刻画战士们,展现陕甘宁实场景。而  相似文献   

9.
南泥湾精神的传人记延安市南泥湾农场场长贺玉林厚夫远村1992年2月,年仅33岁的贺玉林调任国营南泥湾农场场长。他发现几经易制后的这个我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农业经济薄弱,管理手段落后,亏损额达120多万元。昔日唱红了全中国的南泥湾,如今到了“能唱不能看...  相似文献   

10.
去延安之前,我就决心要去看看南泥湾。不管昔日的南泥湾是怎样的情景,在我看来,它早已被热热辣辣风风火火甜甜蜜蜜的歌曲唱神了、唱醉了!正是有了这样的“神”和“醉”,埋在我心里的南泥湾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依托和期冀……真是难以尽述如愿以偿后荡漾的心怀。当我乘坐的汽车向南泥湾飞驰时,心中的歌与鼓点同时响起来,同时敲起来。路两旁的沟沟岭岭,按不规则的序列,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在视野里变幻,又在视野里消遁,高高低低的草木和庄稼,在那画面上涂着绿、抹着黄。色彩的点缀,心潮的激越,我敢说,…  相似文献   

11.
《解放日报》文化版对南泥湾精神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多年前的南泥湾大生产,不仅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建设了"陕北好江南",确保军队能够顺利执行保卫党中央和边区的神圣使命,而且孕育和形成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解放日报》文化版以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南泥湾大生产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广泛传播了南泥湾军民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极大地激发了边区人民的生产热情,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作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南泥湾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助推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深深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术界从形成过程和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弘扬途径等方面对"南泥湾精神"进行了研究,今后学者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南泥湾精神"的研究,多方面研究"南泥湾精神"的现实意义,重点研究"南泥湾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推进"南泥湾精神"研究成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冯芝桂 《湘潮》2006,(6):14-16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又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39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就如何面对困难向大家发问:“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回答当然是后者。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40年5月,朱德从抗日根据地回延安后,也投入了大生产运动中。提议开垦南泥湾1940年9月2日,朱德邀请董必武、徐特立、张鼎丞、王首道等到延安西川视察,随后前往南泥湾等地考察。在这次南泥湾考察中,朱德看到南…  相似文献   

14.
龚仕建  张丹华 《奋斗》2022,(11):63-64
<正>“如今的好光景,都是当年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一镢头一镢头刨来的……”一座农家小院里,76岁的老党员侯秀珍穿着红毛衣,倚着墙正为来访者讲述南泥湾的故事。窑洞外墙上,“南泥湾精神代代传”几个大字格外耀眼。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随着歌曲《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南泥湾精神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约百余里,荒无人烟,给部队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三五九旅在开进南泥湾以后,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迅速掀起了生产热潮。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迎来了50周年华诞。50年峥嵘岁月,50载辉煌历程。兵团人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扎根天山,铸剑为犁,在大漠戈壁上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大兴水利,修建了3200多项灌溉工程,开垦了103万公顷耕地,形成了中国内陆干旱地区独具一格的机械化、集约化、大规模的现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特别爱听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这首歌,。这首歌用优美欢快的旋律,表达了南泥湾由“到处是荒山”,变成“陕北的好江南”的喜人景象。长大后学习党史才知道,南泥湾变化的由来与朱德总司令的操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一曲悦耳动听的经典名歌《南泥湾》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鼓舞了几代人。听过这首歌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词作者呢? 就是这首歌的词作者,后来又写出一部家喻户晓的剧作《白毛女》,为艺术殿堂塑造了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白毛女——喜儿;共和国成立后,他以满腔的热情,相继写下了《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被誉为中国当  相似文献   

19.
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开进了古木参天、绿草丛生的南泥湾,开始屯垦戍边。1944年4月末的一天,延属地委为便于对开荒生产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成立了南泥湾垦区政府。身兼延属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的王震,风风火火地赶到了位于南泥湾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农场场部。延安地方上的党政负责人及359旅和其他部队团以上主要首长也集中到了这里,召开垦区政府成立大会。当王震和各位领导在边府办公厅农场窑洞里交谈的时候,院子里已聚集了不少当地群众,他们席地而坐,三五成群地说笑着。群众的欢闹,惊动了王震将军,他走出…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泥湾精神在塔里木延续,许多年轻姑娘都在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壮丽人生。上世纪60年代,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在神州大地震响: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3年至1966年春,近10万上海支边青年挺进新疆。薛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