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南平 《群众》2013,(1):31
努力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上探新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发展,着眼技术瓶颈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提高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支撑园区转型发展,加强创新核心区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高新园区、科技企业集聚,全面提升内生发展能  相似文献   

2.
把创新作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引擎,要求我们倡导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将以往彼此割裂的创新要素串联起来,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要素的融合。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排头兵,应率先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增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服务东北经济圈,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杜传忠 《求索》2023,(2):130-136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之义,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有效集中创新资源,提升创新组织效率;有利于形成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加快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需要多管齐下:构建以国家创新平台为核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多元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王秦 《群众》2021,(3):10-12
“十四五”是建设科技强省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省科技系统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扎实落实到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任务部署和政策措施之中。坚持“四个面向”,围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刘雨果 《人民论坛》2023,(17):83-85
绿色技术创新兼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流域产业经济作为我国大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基础框架和重要支撑,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依托完善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流域产业经济发展顶层规划和创新引领;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流域自然灾害防治;应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推动流域产业更新升级,切实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郭隆 《北京观察》2015,(1):18-2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渤海湾畔,激情涌起。2014年2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部分民主党派市委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近年来,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和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服务质量和能力稳步提升。但总体上我国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务业态较少、缺乏知名品牌、发展环境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政策瞭望》2013,(10):1-1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动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  相似文献   

9.
临安既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又是一座科技创新之城。近年来,临安按照省、杭州市决策部署,立足发展实际。实施生态、科技两大战略.并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单链加快完善、三链融合互促”。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沈邦 《今日浙江》2012,(19):51-51
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服务,有利于解决我省院士专家等高层次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引导科技、人才等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与协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蒲清平 《人民论坛》2023,(21):34-37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的高质量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注重围绕创新主线任务、产业载体功能、人才主体资源,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开放合作,从而形成系统布局、多管齐下、合力攻关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社会高端智力资源高效和谐向企业流动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最终实现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体系是区域和产业创新网络的有机结合,能有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对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湖北区域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战略选择的关键在于培育企业主体、激活技术源头和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打破区域、产业及行业间的限制和束缚,实现跨界融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已成为北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机遇。该文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充分利用以北京为代表的创新资源优势,同时推动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两大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与北京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设想。  相似文献   

14.
全球湾区借助内外资源的组合,与产业、市场、机构形成协同发展的状态,容易形成独特的竞争力。顺应全球湾区科技创新复合化、联合化、网络化和跨国化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吸引国际顶尖的创新资源,形成资源的汇集与利用以更好地抢占产业创新高地。需以核心企业聚合模式、区域平台聚合模式、新型机构聚合模式、大学园区聚合模式和新兴产业聚合模式等五大模式深度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并进一步通过持续推动湾区产业创新生态圈建设、推进多层次互联的科研机构网络建设、构建开放型创新合作机制、培育与壮大更多的创新主体和营造优质公共服务配套的宜居空间环境来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张东驰 《群众》2022,(3):9-10
<正>近年来,苏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地区提出的“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殷殷嘱托,紧扣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坚持把推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强前瞻谋划,理清工作思路,加大推进力度,总体呈现出量增质升的发展态势,为培育发展产业创新集群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是传统产业大省、新兴产业小省,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科技与创新两张皮、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脱节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努力把创新融入到产业转型升级全过程,着力促进浙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更加注重新兴产业引领。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灵魂。要改变传统的产业政策,着力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共  相似文献   

17.
谭徽在 《世纪行》2011,(8):28-28
1、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2、更加注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优势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8.
周京奎  宋健 《长白学刊》2021,(3):97-108,F0002
城市产业承载力提升对于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07-2016年280个地级市数据,利用面板模型和Shapley分解方法量化分析城市产业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程度,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质量和就业状况均对城市产业承载力具有促进作用,而科技创新是城市产业承载力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基础设施、环境质量和就业状况对城市产业承载力的现状和潜力指数均具有促进作用,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则对提升城市产业承载力禀赋有较高的解释度。此外,各因素对城市产业承载力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朱旭峰 《群众》2013,(5):49-50
宜兴环科园作为唯一环保主题国家级园区,是中国环保产业最大的集聚区。但是,随着后期市场的规范、竞争的加剧,常规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宜兴环保制造业的相对优势正在丧失,前期由于竞争不充分形成的高利润的趋势不可持续。因此,宜兴环科园正处在破解难题、转型发展的攻坚期,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环保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通过建设创新驱动实验区,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支撑环保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使创新驱动成为推动环保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适应时代变革,政府的经济职能应当及时转变,把着力点放在经济增长质量、环境保护和民生事业上,以更好地体现"有形之手"的力量。重庆市涪陵区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要求政府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尤其政府经济职能要更加注重产业增效升级,更加注重区域功能提升,更加注重经济均衡发展,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