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建国以来,中国对东南亚援助走过了增长、调整和发展三个阶段;尽管维护了国家利益并带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但也面临有效性递减,领域不平衡的问题。而"一带一路"倡议既为援助东南亚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一带一路"倡议既可提升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战略地位,又可提高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资金水平,还可以增强中国在对东南亚援助领域的话语权。同时,中国对东南亚援助既面临如何发挥援助引领作用的挑战,又面临如何兼顾援助领域平衡的挑战,还面临如何提升援助有效性的挑战。中国对东南亚援助需要把握机遇,克服挑战,做出主动应变。中国可以利用援助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发挥印度尼西亚在地区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在兼顾援助领域平衡的基础上,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社会根基。此外,丰富援助政策的灵活性,为东南亚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产品也已成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胡建梅  黄梅波 《国际展望》2012,(3):72-81,141
对外援助是法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法国文化是法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但不重视对外援助的经济利益。法国重视对特定地区的援助,并制定了"优先团结地区"政策。法国对外援助属于中央集权式管理,外交部、财政部和移民部是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法国开发署负责执行双边援助。对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的启示在于设立独立的对外援助管理机构,并完善对外援助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冷战期间,对外援助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冷战的结束,对外援助的战略地位下降。“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布什政府提出了一套以反恐为核心的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开始重新强调对外援助的战略重要性。为了适应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实现对外援助战略效能的最大化,布什政府在对外援助的目标、机构和重点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形成了与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国家安全战略相适应的对外援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曹俊金 《国际展望》2014,(2):123-139
贸易援助的监督和评价制度是贸易援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援助评价制度迄今为止的发展都是在WTO体系内实现的,它调动了大量的援助资金、提高了参与各方对于贸易在发展中的地位的认知,提升了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能力,这很大程度上获益于较为完备的贸易援助评价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贸易援助也是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贸易援助将被整合到更大的全球发展努力之中。无论是其现实发展,还是其未来趋势,贸易援助评价制度均对中国对外援助带来严峻挑战,中国应前瞻性地思考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援外评价体系:一方面,应借鉴贸易援助评价制度的先进经验,坚持定量监督与定性监督相结合,自我评价、相互监督与公众监督相结合,构建逻辑体系完整的援外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应立足于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确立后的贸易援助发展趋势,着眼未来,推动中国特色的援外评价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在安倍"积极和平主义"外交理念的指导下,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由"政府开发援助"向"开发合作援助"转型,援助目标突出对外交、安保的支持,并与国家利益及援助规范紧密联系。在新的对外援助政策作用下,日本对华"一带一路"合作呈现以理念和价值观为前提,突出有限度接触和多层次制衡的政策特点,不但增加了中国在周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竞争压力,而且使中日"一带一路"合作复杂多变。中日双方应通过顶层设计与战略沟通,尽快构建双边合作机制与对接平台,创立中日第三方合作示范项目,树立项目品牌形象,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6.
中国开展对外卫生援助已有50多年的历史,援外医疗队是中国在卫生领域开始最早的援助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外卫生援助的形式逐步多样化。就决策和管理机制而言,中国对外卫生援助分由两个部门负责:对外派遣医疗队由卫生部门主管,其他援外形式由商务部负责。几十年中,虽然这两个体系都经历了变化,但条块分割、缺乏政策一致的状况一直存在。中国对外卫生援助决策和管理机制演变所体现的特点,折射出中国整体援外机制的特点,也是中国总体外交机制变化的一个缩影。针对这些特点,需要改革对外援助决策和管理体系,加强对外援助专业领域政策一致性,加速对外援助法律框架建设和国家对外援助战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合作平台。它使21世纪初开始的中国与非洲国家全方位的合作扩展到亚非拉地区。中非合作发展的经验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中国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起到了先导作用。中非合作发展的先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国政府的主导作用,公共产品供给的大国责任,与合作对象的发展战略对接与互利共赢发展,以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合作实践的示范作用。中非合作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不仅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实施发挥了先导作用,而且为中非合作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对接提供了先期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和热烈讨论。海外长期关注中国的专家学者、政要、智库及媒体人,从不同视角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内涵、影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前景等议题,发表了一系列独特的见解,欢迎、赞许、客观者有之,疑虑、曲解、误读者亦有之。及时、全面把握海外视域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对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由共青团中央最先发起。2005年8月,海外青年志愿者在被纳入中国对外援助体系后首次实现了对外派遣。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京召开,中国政府宣布将在三年内向非洲派遣300名志愿者,海外青年志愿者正式上升到国家意志与战略的高度,初步实现了规模派遣。2011年4月,《中国对外援助白皮书》发布,援外志愿者赫然在列,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具体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崔文星  叶江 《国际展望》2022,14(1):74-94
援助是一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冷战期间,美苏对外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争夺盟友,对援助成效的评估主要是以过程为导向,其标准是援助的投入是否成功使受援国留在本方阵营。冷战后,西方国家内部出现援助预算的合法性危机,对援助成效的讨论也逐渐从过程导向转向结果导向。进入21世纪,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发展援助的结果评估提供了重要参照。结果导向型援助提高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可见性,但其存在的弊端和南北垂直援助特征需要中国制定超越援助的新时代国际发展合作战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吸收了结果导向型援助的积极因素,但这也为超越该理念奠定了基础。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与2030年议程的深入对接为中国突破西方战略围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机遇。全球发展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共同构成中国全球发展话语权的基础,并逐步超越了结果导向型援助,为落实2030年议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需要域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美国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至关重要。通过研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及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的观点发现,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虽包含一定客观理性的成分,但基于战略谨慎的认知仍占主导地位。目前美国已明确表态愿与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上合作,但其内在动机仍是竞争,意在维护其自身利益及霸权地位。基于此,中国的策略选项包括:构建"中美利益共同体",深化中美"一带一路"对话交流,拓宽美国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渠道,挖掘中美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周边争端,主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2.
"16+1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下重要的区域合作框架。它因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需求,是推进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助于形成全面均衡发展的中欧合作关系,还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区域形成良性互动效应。"16+1合作"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纳入自身发展规划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16+1合作"还需要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相关国的关系,采取措施走出贸易与投资困境,应对好中东欧地区的动荡局势,确保金融支持工具有效投放至中东欧市场;不能忽视对于合作的负面舆论及不友好态度,以及协调好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战略需求对接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注重不同框架和平台之间的合作、坚持开放办平台的政策、加强对欧盟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认知、发挥好"走出去"企业的作用以及完善双方合作的金融支持工具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气候安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可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如东南亚、南亚及中亚等地区,存在着一系列气候安全风险,如由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贫困加剧、移民增加、社会动荡、跨界资源冲突、恐怖主义蔓延等。为保证该战略倡议的顺利实施,中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利用现有环境与气候合作机制,协助提升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批准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重要原则;发挥融资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提高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性;针对沿线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制定灵活的战略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心所在,中国与沿线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存在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各类风险,其中,因政党轮替引发的政治风险是一项普遍的风险类型。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政党轮替风险,以及由此衍生的政策不连续、政治暴力、政府合同违约、没收、征用等次生风险,严重影响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顺利实施。对此,有必要对东南亚国家的政党轮替风险进行科学与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中国应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和框架下,通过拓展与沿线国家的双多边关系与合作,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优势作用,善于运用法律仲裁手段等途径全面应对政党轮替风险及其次生风险,从而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援助:成就、教训和良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对外援助有过曲折的发展历史,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和国内意义。但也必须承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援助发展史上,也有许多深刻的历史教训需要吸取,当前仍存在需要克服和思考的问题。今后在探索更合适的对外援助指导思想、完善对外援助机制等方面还要多下工夫,推动适当有度、互利双赢的对外援助取得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一直努力实现自身发展战略与亚洲区域合作及他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但在"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中,印度是唯一对中方邀请"态度保留"、"犹豫不决"的大国。与此同时,印度也在酝酿和发展以自身为核心的"季风计划",推进环印度洋地区合作。因此,"季风计划"往往被解读为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制措施。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与"季风计划"在结构和本质上并不具有天然的对抗性,相反能实现相互对接甚至融合。通过概念对接、功能对接和文化对接,中印之间能够规避冲突、凝聚共识、开拓合作。中印战略对接是以非零和的方式建构非对抗性的新型战略合作模式。这一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也将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程度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张洁 《当代世界》2015,(8):37-41
<正>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自身谋篇布局的同时,必须准确把握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做好战略对接。印尼扼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文简称"一路")的战略通道,又是东南亚国家的领头羊,必然成为"一路"建设中的重点合作国家。实现与印尼的战略对接,需要中国在历史与文化情境下,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维度理解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以海洋为核心,开展经济合作,维护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8.
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相继提出"印太"构想后,印度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达了积极迎合的态度。莫迪上任后,为加速扩展其地缘政治,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战略,以拓展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缘利益和战略空间,这将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大周边"战略,在陆上和海上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行形成一定干扰和阻碍,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乃至"印太"地区放缓。随着印度"大周边"战略的推进,尤其是美印日澳在"印太"地区战略组合的潜在形成,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来自印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使"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真正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19.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连接中国、南亚、中亚的重要枢纽国家.随着美国军队逐步撤出阿富汗,印度加大对阿富汗问题的介入,该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地缘战略格局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顺利推进的背景下,"中阿巴经济走廊"的设想应运而生并展现广阔前景.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阿富汗的推进也面临阿巴矛盾、美国余存势力和印度深度介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应以安全合作为基础,以政治对话为突破口,以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推进中阿巴三国人文交流,密切三国联系,打造新的三国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实践,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在全球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强劲势头。新时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必不可少。中国要着力缩小当前"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中对内与对外、官方与学者、国内与国外的鸿沟,强化话语生产、翻译、传播之间的有效对接,确保"一带一路"话语内容的平衡和立体,鼓励更多的中国学者高质量走出去,加强对受众的细化了解和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凝聚起更多的共识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