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为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所谓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就是通过对信访行为和信访工作的"双向规范",使群众按照《信访条例》等相应的法律法规理性逐级表达诉求,使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部门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信访工作制度上,明确提出了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从确立法定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严格终结程序三方面予以法治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为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改革内容涉及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工作;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和全力推动信访问题有效解决。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信访局陆续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全方位战略布局。全会公告提出十三个制度优势,其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显著优势之一。这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相互呼应。信访工作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践的集中反映,鲜明体现出新时代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信访工作必须在认识实践中,牢固树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社会矛盾也大量增加,行使信访权利成为公民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因此,应从公民基本权利视角对信访权利进行审视,构建公民信访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定,各级公安机关开启了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攻坚战,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涉法涉诉信访形势有了全面改观。但是,一些"老"上访户,经过多次的上访"洗礼",积攒了丰富的上访"经验"。他们逢会必访,逢节必扰;有的"信大不信小",总认为"官大是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涉法涉诉信访是当事人利用信访渠道表达法律诉求的活动,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民主法治的进步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也暴露出一些新的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公主岭市公安及司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为样本,就有关重点问题作以研究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人大信访制度是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诉讼等法定途径在解决人民群众诉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提出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上实行诉访分离,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信访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人大信访工作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正>广西在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中特别注重用好法律武器,借助法律的力量化解信访难题,将信访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化解——近年来,广西不断创新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引入律师参与接访、复查复核工作,贵港市"三元"机制、柳州市"和事佬"说和事务所等信访工  相似文献   

10.
童星 《群众》2014,(4):34-35
<正>在信访和法治之间,不能以其中一个否定另一个,而应并行不悖深化两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两套制度安排的正向合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为正确处理法治与信访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诉访分离制度"始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的精神要求。这一制度性的变革对理清芜杂的信访矛盾具有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对于从根本上改变"信访不信法",确立司法终局性,屏蔽外部权力对司法的干预和影响大有裨益。然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被泛用甚至滥用等问题,需要对制度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王传雄撰文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改革信访工作制度。要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些论述为我们深入推进新形势下信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体现了党中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的决心。但由于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相对较短,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本身不尽完善,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有不断完善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才能让涉诉信访终结制度的设立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涉诉信访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每一件涉诉信访问题,对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化进程,理顺社会关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对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始终高度关注,4月21日三明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法院涉诉信访工作情况的报告。近年来,市、县(区)两级法院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人大监督T作的重要内容,对重点信访件加大督办力度,力促一些反映属实、诉求合理合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挥了人大信访T作在强化人大监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4,(7):84-89
作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安信访工作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直接影响改革和发展大局。目前,公安信访工作存在着信访受理关口不明确、出口渠道不畅通、上级信访工作的考评导向不科学、公安机关承担过多的信访维稳任务等问题。公安机关要找准问题的主要成因,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去定位和开展信访工作,真正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来,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应该加强还是削弱,在认识上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信访不信法"的涉法涉诉信访,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治的产物,有违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司法行为是司法机关代表国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对某一事实或社会事件进行法律化处理的过程,而规范所有国家机关信访工作的法规则是低阶位的国家《信访条例》。有人则认为,司法机关应该加强群众信访工作,现实中  相似文献   

18.
信访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是否愿意接受群众信访监督,直接关系到信访工作能否扎实开展.必须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从思想上真正自觉接受信访监督,理解支持并切实抓好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文光 《群众》2024,(4):43-44
<正>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是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常州市信访局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信访工作条例》,以预防法治化为核心,以受理办理法治化为重点,以监督追责法治化为牵引,以维护秩序法治化为关键,努力实现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信访形势平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相似文献   

20.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16,(4):100-105
面对民众诉求表达与社会治理法治化之间的内在张力,涉诉信访终结的行动逻辑必须进行整体性改变。以群众工作为叙事文本的传统涉诉信访的终结机制,已经难以完全回应和化解当今涉诉信访当事人提出的诸多诉求。因而,如何在汲取群众工作所具有的沟通疏导价值优势、修正其规则与程序缺失的基础上,建立涉诉信访"依法断事"价值目标的法治化终结机制,成为信访问题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大问题。法治是实现社会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构建法治化的涉诉信访终结机制,就是从之前以群众工作为叙事文本的"就事论事"模式转化为以法治规则和程序为叙事文本的"依法断事"模式的行动逻辑。具体而言,就是坚持以诉访分离为前提,以有效导入为依托,以公正裁判为抓手,以案结不访为依归,建构起"四位一体"式的涉诉信访法治化终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