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那段历史,研究抗战精神,清晰解构抗战精神的生成、内涵、构成、历史特征和时代意义等因素,对于继承传扬先辈的精神财富、激发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国华 《黄埔》2006,(1):26-28
黄埔精神,是中国国民党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在第—次国内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革命”为内核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时代民族精神和军事文化的集中体现。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缅怀近代中国这两种最为突出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3.
瞿雷 《春秋》2015,(2):36-38
"试问抗日哪一个?临朐有个窦来庚。"这是抗战时期流传于鲁中一带的两句民谣。窦来庚,中华武林"太乙门"掌门之人,抗战烈士,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民族精神深得后人赞誉。抗战期间,山东国术馆走出了200多名武林英雄。在馆长窦来庚的带领下,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向鲁中敌后,"用国术和土枪打击日本鬼子。"武士队变身义勇队从日军手中夺取临朐城  相似文献   

4.
辛旗 《统一论坛》2005,(4):10-11
弘扬抗战精神,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既是我们对60年前的这场民族救亡战争深刻反思后的历史总结,更是包括海内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什么是抗战精神?如何去弘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每一个中国人去认真思考和总结。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弘扬60年前中国人民和军队浴血奋战所铸造出来的民族精神,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凝聚力量,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族的高度共识和统一,说到底是因为这场战争是国家救亡之战,是…  相似文献   

5.
席钦钦  马嘉凤  刘辉  莫显然 《传承》2011,(22):72-75,81
抗日战争文化遗产资源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源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弥足珍贵。以广西为研究对象,以抗战文化遗产为研究中心,通过对其现状等方面的分析,从抗战文化旅游的开发、抗战纪念主题园林建设以及抗战影视作品的策划等方面提出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方案,对广西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05,(10):20-2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席钦钦  马嘉凤  刘辉  莫显然 《传承》2011,(8):72-75,81
抗日战争文化遗产资源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源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弥足珍贵。以广西为研究对象,以抗战文化遗产为研究中心,通过对其现状等方面的分析,从抗战文化旅游的开发、抗战纪念主题园林建设以及抗战影视作品的策划等方面提出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方案,对广西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37年12月首都南京失守后,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对日军事抵抗,蒋介石针对全面抗战以来,尤其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中军队暴露出来的各种弱点和缺陷,在对军队的一系列讲话、训词和指示中反复阐明民族精神、抗战精神以及各种纪律,组织和指导将官训练班、军官训练团的教育和训练,并在军队幕僚制度、激励制度和抚恤制度等军队现代化制度建设方面付出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政府军将领和士兵的军事素质及作战能力,为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及以后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寇风烈》通过对气势恢弘的正面战场、悬念迭出的谍战和海州属地刚烈醇厚的民俗民风的描绘,展现了抗战语境下一批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壮怀激越的家国情怀和跌宕多姿的命运交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有在民族危难时对救亡图存精神的高扬,也有对多舛命运竭嘶底里的抗争,还有被战争裹挟后疯狂的嗜血杀戮,更有在对决搏击下对人类悲悯情怀的点滴观照,丰富了抗战文学人物群雕。作家基于抗战史研究的新成果和对人性的深切反思,以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建构了一部别开生面的、具有警世意义的民族抗战记忆文本。  相似文献   

10.
孟端星 《求索》2007,(2):216-218
1940年9月前后,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滇南国境骤然告急,中国旋即调集军队在滇南设防。在滇南各民族的协力支持下,滇南防守阻止了日军由滇南直入昆明、动摇我抗战大后方之企图。起了支援滇西抗战,维系滇缅路这一“抗战输血管”的作用,从而有利地支援了全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08,(6):33-34
抗战精神是重庆城市个性的体现,是重庆历史的文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城市的侵扰,一些珍贵的抗战文化遗址,正渐渐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相似文献   

12.
李卫平 《群众》2009,(8):57-58
一个地方要加快发展、一个干部要创造业绩,打拼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打拼精神之所以极其重要,原因在于它是创造力、战斗力的源泉,不论是战争年代的攻坚夺隘还是和平时期的改革发展,不论是顺境中乘势而上还是逆境中克难求进,不论是成功时更进一步还是落后时急起直追,不论是干部争先干事业还是百姓竞相创家业,无不需要这种精神作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刘岩 《前进》2005,(7):19-22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众所周知,八年抗战中存在着片面抗战与全面抗战的两条抗战路线。片面抗战即政府抗战,全面抗战即全民族抗战。政府抗战的第一枪在卢沟桥打响,而全民抗战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似乎尚无定论。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然而,面对强敌肆元忌惮的侵略,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4.
曾少文 《桂海论丛》2015,31(3):37-41
"焦土抗战论"是李宗仁在抗战时期提出的系统抗日救国主张,反映了他在军事理论上所具有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李宗仁的抗日主张是在全面客观地考察了抗战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运用发展观端倪出战争的发展规律并推断出中日双方力量必然在战争进程中要发生变化,并提出了抗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的消耗战。他把中日战争过程区分为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总攻阶段,并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制定了"焦土抗战"的抗日战略和战术。李宗仁"焦土抗战论"的哲学思想对于当时中华民族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对于推动广西抗战和中国人民积极投入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了中共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先锋模范作用将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引入科学的轨道,并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铸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全民族焕发出足以战胜强敌,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侯松平 《黄埔》2013,(3):9-10
由于我的父亲侯炳垚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我——便与黄埔有了"血缘",一辈子与黄埔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埔精神是什么?我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她的核心——爱国。因为爱国,在全国抗战烽火连天的1938年,为抗击日寇,正在洛阳读高中的父亲投笔从戎,考取了黄埔军校。父亲毕业后跟随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赴汤蹈火,浴血奋战。我看黄埔精神,真了不起!为了国家,她可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桂林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动员海外侨胞投身祖国抗战、同仇敌忾。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对海外华侨和归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广大海外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8.
九月三日,对中华民族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60年前,中国近代史上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经过八年浴血奋战和艰苦卓绝的历程,最终以法西斯主义惨败、日本签订投降书而宣告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由衰而兴的重大转折点,它以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改写了近代中国抵抗外侮屡战屡败的历史,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的民族耻辱,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九月三日,从此作为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而载入史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殊死搏斗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  相似文献   

19.
重庆抗战文化,是以抗日救亡为基本主题,以民族解放为思想特质,涵盖军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的大众文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曾经指出: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红岩精神交相辉映,为打造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如何以更开阔的视野来重新审视和研究重庆抗战文化,如何进一步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提升重庆的文化软实力,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观察》2001年11期上关于京剧演现代戏的争鸣,确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批判所谓的"样板戏"之义愤,几乎也已汇成"人民战争的大海洋".然而,这些年,所谓"样板戏"中的一些具体剧目,如《红灯记》,并未像当年批它者所说,"批倒批臭",反而久演不衰.听朋友讲到它在台北演出的盛况,尤其经历过抗战八年的老人,为它振奋了民族精神的悲喜之情,无论从思想、从艺术上讲,都无法说它是负面的.这一事实,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