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北朝法律的历史思考田小梅在战国四千余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南北朝是一个十分特殊但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时期。在前后二百年中,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原有的儒道二教互相高下,整个中原大地南北对峙、东西分裂,狼烟四起,政权更替频...  相似文献   

2.
《法治纵横》2014,(24):42-46
第三讲 佛教传入新疆与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传入新疆的,也是在新疆流传时间最长、信仰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历史上,佛教对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都曾产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元七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今西藏)后,因羡慕尼泊尔佛教工艺技术和崇仰唐朝的文化礼仪,相继求娶了尼泊尔樨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为妃。烙有天竺原教的尼泊尔佛教和汉化的大唐佛教亦随之传入了高原雪域,在此后数百年间又渐与雪域的原始宗教相磨合融会,最终形成了自成特色的藏传佛教。因隋唐时期的汉化观音佛已从东汉初入中原时的男相基本演化定型成了女相,故藏传佛教中的观音亦呈慈祥美丽,且隐附着文成公主的婀娜身影,能变幻着各种化身,度人至幸福彼岸的女相佛母,又被敬称为“度母”。图中一尊藏传佛教风格的度母立像,乃取象牙心,用…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09,(5):54-54
为了维护承德市佛教界的和谐稳定,承德市佛教协会(承德市佛教慈善功德会、普宁寺喇嘛教委会)在省、市民族宗教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与普宁寺管理处大力协作,以最高的标准,最好的措施,最严的要求,最大的努力,全体僧俗团结一致,在抓好“三个形象”建设,加强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5.
《钵中莲》传奇是明代万历民间佛教信仰高涨尤其是观音崇拜膨胀的产物,再现了民间宗教勃兴、教派众多、争拉教徒、百姓纷纷入教的乡土社会现实,反映了民间佛教信仰之上升和地方家堂神灵崇拜之下降的两大社会思潮。佛教教义深得人心,道教教义冷却人心,恐怕这是造成两大社会思潮的一大原因。蔑视礼教、纵欲淫乐的个性解放思潮,是万历时期又一民间社会思潮。《钵中莲》在对此充分展示的同时,又以严厉的手段打压着这一思潮。  相似文献   

6.
佛教自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及传统法律制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戒律、因果律、佛教人文精神的阐述对现代法治、法律的比较与中国法治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①迄今已近两千年。在这漫漫的岁月里,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文化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受佛教的影响也是非常深的。本文将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8.
印度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与道家互相排斥、影响和融和的过程,本土化为中国佛教。佛教在充分中国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到佛教禅宗的阶段,明显地体现出佛道合流的趋势,两者接轨,密不可分,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交融的瑰宝。对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的发展趋势具有导向作用。两者之所以能够融合,因为其理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佛教思想早期传入中国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能立足并发展壮大,是佛教自身具有强有力的区域融合性和协调性,从早期力求与中国传统思想共通来站稳脚跟逐渐演变为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也体现出佛教思想的广博弘深。  相似文献   

10.
《北方法学》2018,(4):127-134
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形式的影响可从义疏体、问答体、法律语言及图表规范等方面来思考。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疏解经义,很早就向中国传统注疏方式学习,在其获得发展后反而以自身的"义疏"语词影响了《唐律疏议》的表达。对比秦汉律、唐律与佛教的问答体结构,可以发现《唐律疏议》的问答体结构与佛教更为相似。此外,相较于前代法律,明律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简洁性与通俗性,此固与其传播的内在需求有关,也与佛教因为传播教义的需求而在这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古代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十恶"重罪制度,以及关于死刑执行日期的限制,均受到佛教教义的直接影响。另外,佛教地狱、业镜、福报等观念,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古代司法及司法官。中国古代法律,从制度设计到司法实践,深深打上了佛教观念的烙印。从这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感受到文化交融与制度进步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12.
草堂寺简介草堂寺位于古都西安西南三公里,户县县城东南十五公里,是西安地区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名刹之一,系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个国立译经场,它与佛教的多种宗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中国三论宗的祖庭。自后秦公元401年,佛教高僧鸠摩罗什至此译经后,大德间出,香火不绝,中外咸仰。  相似文献   

13.
官却当周 《法制与社会》2010,(4):274-275,292
倘若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就要从这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开拓着手,从文化的演变、发展、变异中进行分析,并对其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内涵、精神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而这也是这个民族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制度文化的遵守,精神文化的追求。早在原始时代起,藏族就有自民族的宗教信仰,也有以此为法律制度的准则,一直到苯教兴盛时期同样也以宗教信仰为法律准则的内容很多。到了吐蕃时期,藏族接受了佛教的传入,并发扬广大,同时也以佛教中的如"十善"作为人们的思维垫基,对当时的法律也进行了数次的补充、完善、改革等。而对于吐蕃而言这时是佛教兴盛期也同样是法律的完整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宗密的禅教合一思想的形成是与天台、华严诸派的争论有关。禅、教固有的理论渊源为宗密思想的形成作了理论准备。宗密会合禅、教是以《起信论》、《圆觉经》为基础的,“一心二门”思想是合会禅、教的枢纽。宗密将“经是佛语、禅是佛意”作为禅、教融合的手段。禅之三宗与三教是神韵相通、一一对应的。宗密的思想对以后的中国佛教及朝鲜、日本的佛教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名山大川大都有寺庙,这些宗教遗迹,主要是佛教和道教的庙宇、寺塔和石刻、碑林.为什么我国名山多寺庙?据专家分析,主要与宗教有关. 佛教和道教是两种宗教,各有自己的教义和经典(一个是外国传入的宗教;一个是本土教),信奉不同的“神”,庙宇的名称和建筑风格也不相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宣扬远离“尘世”、超脱凡俗去修行;另一方面,名山大川象征大自然的威力和造化的神奇,而古代人崇拜大自然,认为深山大川都有“神”居住和掌管,只有把宇宙建在大山之中,才有“灵”.因此,一些风景秀丽、空气新鲜、环境幽静的大山便成了他们的理想去处.庙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慢慢修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黄瓜的传入应与东汉以来佛教的传入有关,十六国时期的译经中已有"胡瓜"之名,隋炀帝时改名黄瓜。受佛经对其性味负面说法的影响,长期未获重视。南宋以来,种植、食用逐渐普遍起来,且由早期食用老瓜转为以食用嫩瓜为主。我国宋以前无任何丝瓜迹象,北宋后期以来始见记载。其别名"鱼际"或为外来音译,传入我国当在北宋中期或稍前。宋人有关记载多出福建、浙江,此后地方志的记载也以此两省最多,两广方志多称从福建引入。由此可见,丝瓜当是入宋后,随着闽、浙一带对外交通贸易的兴起而由海上传入。  相似文献   

17.
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西藏分校于1986年8月成立,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子成兼任校长。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西藏分校与内地法律业大办学方式不同,是全日制高等法律专科(二年制)脱产班,校址在拉萨北郊,占地面积八亩,有新建的学员宿舍、教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15世纪以后,在古代印度和西亚地区,逐步发展起了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犹太教、琐罗斯亚德教、摩尼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宗教形态。这些宗教,不仅形成了信仰体系、组织机构、程序仪式等,而且逐步规范化、法律化,形成了宗教法这样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成为人类法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宗教法的基本渊源、主要内容和特征要素三个维度,对宗教法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指出拥有信仰是宗教法区别于世俗法的最本质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宗教法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期的形成过程。从中国共产党涎生之日起在领导辛干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县钵实践相结合,对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遂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妇女的法律地位孙小迎一性别歧视较少的东南亚妇女的现状我们惊异地发现,在东南亚这片海阻山隔的土地上,虽经印度文化、儒家文化、殖民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影响,崇尚着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但在妇女地位问题上却有别于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