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激增,石油风险问题日渐突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势在必行。湖北省在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中应起的作用是:做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前期工作;改善石油储备基地的投资环境;政企合建成品油储备体系;利用政府职能手段,帮助企业健康发展;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秦交锋 《半月谈》2004,(20):13-15
145年前.人们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采用现代开采技术.打出第一口现代意义的油井后,现代石油工业的序幕由此揭开。1965年.石油占全球能源消费中的39.4%.一举取代煤炭成为全球性的主要能源。今天,石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动力”、“黑金”。同时,在军事上石油也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对国家安全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芬  张斌 《理论月刊》2010,(3):75-77,146
石油安全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中国而言是指石油供应安全。本文在对石油供应安全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国内、国际的19种因素,提出了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一系列战略选择(地缘安全战略、价格安全战略、运输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石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总体上应属于转型中的国家石油公司,国内石油市场的国际化竞争态势已见雏形,为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其成本管理需从战略的高度将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和经营控制拓展成为更广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本文立足于石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选择路径,并以此提出石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球扫描     
《上海支部生活》2007,(7):50-51
应对全球变暖,中国呼吁发达国家转让碳封存技术;中国坚决反对达赖赴澳活动;内贾德表示决不弃核;伊朗希望在中国储备战略石油;美国为何难以确定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洪增  唐雄 《理论月刊》2006,(11):151-154
石油工业的战略地位和中国石油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跨国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中国石油企业应以跨国石油公司为发展标杆,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体系。文章对中国石油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竞争的环境和发展战略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庞铁力 《求索》2011,(8):161-162,20
石油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军事形势也会产生深远影响。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也愈来愈强。完善的石油储备制度是维护国家能源的重要举措,而我国在战略石油储备方面才刚刚起步,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亟待相关立法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占云生 《今日海南》2008,(10):26-27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且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35%以上,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摩根斯坦利的研究表明,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将损失0.06%。由此可见,不断上涨的高油价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战略安全。而成立石油期货交易所是保证我国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成立石油期货交易所,洋浦可成为首选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有扩大开放的冲动。  相似文献   

9.
石油安全已经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本文通过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石油安全模型,并从石油价格、石油需求、国内石油供给和国际石油供给的运动变化及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安全的实现机理,结合中国石油安全实际从国家能源战略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石油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颖  宋华锋 《前沿》2006,(4):96-98
本文首先介绍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通过对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在石油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吕肖东 《前沿》2006,12(4):66-68
自1993年我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不断增加石油进口将是大势所趋。但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有可能引起国际石油市场振荡和油价攀升,油源及运输通道也容易受别国控制,影响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为此,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尽快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和实现能源供应安全化的一系列建议,希望对我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美国石油进口的增加引起了国内石油商的抵制和反对,他们以维护石油进口安全为借口推动艾森豪威尔政府实施进口限制,自愿限制失败后开始实施强制性石油进口配额计划。强制性石油进口配额计划是美国战后一项石油政策的悖论,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所实施的石油进口限制虽然在短时期内避免了石油供应中断的冲击,但是从它实施的长期效果来看,却大大增加了国内石油资源的消耗,促进了石油出口国的联合自强,最终削弱了美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13.
《思想工作》2004,(10):25-25
据《中华工商时报》9月21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最近在中国国际石油石化企业高峰论坛上首次公开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对制定石油储备以及石油储备量有自己的判断做法。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政报》2006,(5):12-13
石油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资源。2004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国内原油采掘业利润增加较多,其他行业和社会用油成本加大,造成各行业利益分配不平衡。影响经济平稳运行。为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推进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强国家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国务院决定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油价上涨获得的超额收入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  相似文献   

15.
杨中强  张宏 《前沿》2006,(11):89-91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自然成为评判与本国关系时,无法逾越的“超级”因素。为了规避过度依赖某一地区的石油资源所带来的风险,中美两国相继实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但由于油气资源自给能力和对外依赖度的相向性、地缘政治经济的相关性及主要进口油气资源的同源性,再加上对国际油气资源短缺大势的忧虑,不可避免地导致中美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展开竞争。如果中美两国能够避免对抗性、排他性的“零和”式博弈,走向“非零和”式竞争下的合作,则可以实现各自能源安全的“双赢”局面。当然,中美油气合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而需要两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对话与沟通,尽可能消除彼此在石油问题上的不理解乃至误解,同时采取措施,推进石油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相似文献   

16.
从1998年到2001年初,国际石油市场经历了一次大震荡。油价从每桶10美元上涨至近40美元。油价上浮打破了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字,石油价格每提高10美元,并且持续一年的时间,那么发达国家的经济将下降0.25%,通胀率则上升0.5%。作为战略资源,石油问题日益引起  相似文献   

17.
王爱东 《求索》2007,(12):31-32
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VBM)成为管理学的主流学派之一。本文依据价值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石油企业的价值内涵、价值维度、价值构成、价值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薛理泰  赵刚 《同舟共进》2010,(10):26-28
南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拥有惊人的油气资源。据不完全勘探资料,石油储量为240亿吨,仅次于中东,另有专家估计石油储量可能达到600亿吨。当地油田伴生天然气,蕴藏量也相当巨大。南沙海底还有锰、钛铁、镍、钻、铜等富矿,都是战略级矿藏。  相似文献   

19.
南亚又称印度次大陆,拥有将近14亿人口。西濒盛产石油的波斯湾,东邻战略活跃的东南亚,北接世人瞩目的中西亚,南扼沟通亚、非、欧和大洋洲的海上通道,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由于南亚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大国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利益纷纷在此展开了激烈的战略角力。  相似文献   

20.
从北约暴行看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目的是清除推行巴尔干战略的绊脚石,为美国和北约的全球化扩张战略铺平道路。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是它企图孤立中国、包抄包围中国阴谋的大暴露。我们必须头脑冷静,正确应对,挫败其阴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