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英译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理雅各、辜鸿铭的译本是那一时期中西方《论语》英译最高成就的代表。古籍英译其实是一个在理解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伽达默尔提出的“理解的历史性”解释学的哲学理论原则可具体展示这一理解过程,并从理论上阐明为何面对同一《论语》文本,不同译者有着不同翻译。  相似文献   

2.
"实"与"虚"是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两个方面.直接翻译的"实"和意义翻译的"虚"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在英文电影本身之上的."虚虚实实"、"虚实结合"都是为了达到翻译英文电影片名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圣经》英译与《钦定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圣经》是在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圣经》英译是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圣经》1400多年的英译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版本和翻译巨匠。1611年《钦定圣经》是《圣经》英译史上的一个顶点。《钦定圣经》保留了原文大众化的语言特色,不仅对英语语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影响到英美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化《圣经》英译研究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为丰富我们的文化提供借鉴,从而发展壮大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由于中西文化千差万别,因此,作为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的一种形式,翻译离不开文化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角度,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化差异对翻译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使英汉双语之间的翻译更为准确。中西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动物习语、词汇等方面的差异均对英汉翻译产生制约和影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仅仅了解语言本身远远不够,必须熟悉原语言的文化及其构成该文化的各种因素,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原语含义。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是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翻译家.他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的标准为忠实、通顺和美,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了三项要求及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崭新视角.林语堂以其学贯中西的底蕴, 熟谙中西文化的功底,从事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翻译实践中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既受到原语文本的约束又被赋予一定的创造性。由于各民族在文化背景上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应该正确把握译语民族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不断进行选择和适应,以求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文化适应作为译者翻译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不仅为片名翻译的动态性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化起到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诗歌言简意赅,是透视异域风土人情、加强和谐交流的有效媒介。意境作为诗歌最高层面,其在翻译中能否等效传达,一直是翻译界讨论之焦点。运用语言学理论从语义和语法层面探讨诗歌互译中的要素及变通实证,可帮助寻找意境传递的科学基础,为进一步理解变通和语用等效的关系及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发挥主体作用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英文电影以丰富大众的生活。如何做好译制工作成为翻译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对等"的角度出发,对电影翻译特征的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述了英文电影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毕飞宇小说改编的电影《推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一部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本文通过对毕飞宇原著小说和娄烨导演的电影进行对比,从"叙述者在小说和电影中的差异"以及"《推拿》中跨媒介叙事的主体差异"这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其如何从小说叙事转向电影叙事,希望能找到小说改编电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雪国》自发表以来,一直被视作川端康成的代表性作品,至今在中国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文本。本文通过日语三大语言特点之一的主语省略现象的翻译,来探讨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中文和英文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组织结构方面差异明显。文章通过讨论在汉译英过程中主语和谓语的确定问题,指出译者应根据语境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完整表达出原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弗郎西斯·培根的论文《谈美》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这两个译本从翻译的目的、连贯法则、忠实法则等方面入手具体说明了翻译目的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要求》是否切实落实在教学与测试中,教学和测试是否已有具体可操作的计划、措施和检查机制,这些都是未知数。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和标准在制定计划、课堂教学、练习、测试和评价等环节中的模糊认识和混乱局面将依然存在且短期内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5.
"以道德代宗教"是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中西文化最初都经历了宗教与文化相互交织的状态,但在后来的发展演绎中,中国形成了以伦理本位为核心的文化信仰,而西方文化则是以宗教信仰为中心。尽管中西文化信仰不同,但在引人"向上迁善",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都是相通的,正因如此,才赢得了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美好局面。本文是在准确理解把握"以道德代宗教"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中西文化同质化要素和共识基点,从中汲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智慧。  相似文献   

16.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教学重视不足、教师自身翻译教学素质不高以及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差异等因素限制了翻译教学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对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以及娴熟双语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提出了客观要求。所以如何提高和改善翻译教学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呈现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在全球传播而带来的受众和媒体的不同反映及其引发的一连串链条效应,从传播效果的差异进而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内部原因——中西文化与伦理的巨大落差,作者试图通过文化距离理论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内部矛盾作深层透视,从而指出在跨文化传播中应持健全的受众心态,无论是官方、民间还是媒体都应培植兼容并包的受众心态和文化心理,这是达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呈现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在全球传播而带来的受众和媒体的不同反映及其引发的一连串链条效应,从传播效果的差异进而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内部原因——中西文化与伦理的巨大落差,作者试图通过文化距离理论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内部矛盾作深层透视,从而指出在跨文化传播中应持健全的受众心态,无论是官方、民间还是媒体都应培植兼容并包的受众心态和文化心理,这是达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生态伦理的一个方面,动物权利论倡导人类敬畏而非亵渎动物的生存权利。从动物权利的角度解读电影《熊的故事》,发现影片中的猎人汤姆经历着从亵渎动物的权利(捕杀熊)到敬畏动物的权利(放生熊)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张培基先生“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体现在他英译的散文中。通过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的分析,总结出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译者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和译语表达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