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曹锡荣 《前进论坛》2011,(12):15-16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SUShi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新一代民主人士,纪念辛亥百年,心情无比激动。回顾历史,百年沧桑巨变,感慨无限;展望未来,实现民族复兴,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2.
100年前,武昌首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在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昏庸统治,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闸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树立起了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上的一座伟大里程碑。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极具震撼力的一场社会革命,它留给我们思索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沈渭滨教授在这篇访谈中,鲜明地提出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价值既是一个学术创新,又不仅仅体现在学术层面上。我们期待着更多专家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世纪初,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使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将西方语境中的民族国家话语纳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族认同符号开始由"天下共同体"转向"国家共同体".围绕着如何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辛亥革命爆发前出现了"排满"和"合满"为认同符号的两种不同的民族国家建构主张,并引发了改良派和革命派激烈的论战,最终导致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并不断加剧.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以中华民族为建构民族国家新的认同符号,标志着民族国家认同在近代中国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笔者愿从国共关系角度,专门探讨一下国共合作历史及有关经验教训。一、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毕生都把"民族复兴"和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春秋》2011,(5):1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山东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发祥地和成就地。当年同盟会五个支部之一的北方支部就设在烟台,统领着山东和北方数省的革命活动。山东革命党人积  相似文献   

7.
刘智伦 《台声》2001,(10):12-14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由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彻底推翻中国2000年封建帝制,以“光复中华”为内容的民主民族革命思想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在这场伟大革命运动中,有许多历史史料证明,台湾是我国受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深刻的地区之一。今天,回眸台湾人民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响应和参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开展波澜壮阔、前仆后继的“台湾光复归中华”民族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对于我们了解台湾人民“爱中华、爱祖国”的光荣历史传统,进一步推动和平统一大业进程…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斗争进程中,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样,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斗争事迹,应当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为人们所记取。本文仅就所接触到的部分资料,对辛亥革命时期少数民族的斗争历史及其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作一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上海支部生活》2011,(3):46-47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民革上海市委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递交了一份书面发言。提出上海是中国近代历史名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重地”,建议有关部门以弘扬辛亥志士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以及爱国.民主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理念为契机。加强两岸交流,增强两岸互信,促进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0.
阳启明 《人民论坛》2011,(12):186-187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从根本上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全新法令的实施更是从根本上刺激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量。辛亥革命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它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从根本上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全新法令的实施更是从根本上刺激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量。辛亥革命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它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2.
每月评说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日。10月9日,首都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李瑞环主持,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说,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3.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妇女积极投身革命,屡建功绩,并开展了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争取妇女各种社会权利的妇女解放运动。辛亥妇女运动随着民主革命的形势大起大落,显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都经历了一个复杂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西人民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组建同盟会、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等方面为组织和发动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从不同层面领导和参与了辛亥革命,对推动辛亥革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辛亥革命斗争中,有一大批广西子弟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尽管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中国的民族认同诉求问题却是辛亥革命要解决的重要的历史遗留问题。辛亥革命之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令人深思的是,其最大的成功却在于对明清易代的遗留问题做出了完满的解答,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多民族共和的国家体制构建问题,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集体认同。这是晚清对晚明作出的跨越时空的回应,是辛亥革命民族认同诉求的巧妙转轨。  相似文献   

16.
林上元 《黄埔》2011,(5):16-17
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里程碑。一百年前,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矛盾重重,社会危机四伏。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是辛亥革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是辛亥革命,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21,(5)
正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继承和完成了延绵260多年反清斗争目标。而革命后建立起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8.
《统一论坛》2011,(4):5-10
100年前,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华民族史册上,辛亥革命的光辉永存!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辛亥革命缘起于民族振兴的需要,促进了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意识、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和爆发,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从此,爱国革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争取民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他以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二千年封建统治的光辉业绩功垂千古,以矢志不渝、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名扬四海。他的建党活动是其整个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首开中国“政党政治”之先河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值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本文试就孙中山与中国早期政党发展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首始年,回眸二十世纪,在波澜壮阔的一百年中,我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而第一次历史转折,就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九十年前,武昌城头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宣告两千七百多年封建王朝君主专制历史的终结。自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有编年史以来,到公元1911年10月10日,长达2752年的君主专制史,从此进入历史博物馆。孙中山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