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加林 《政协天地》2009,(10):46-46
我的老家在四川,1947年底随父母辗转到建阳。我亲眼目睹了我的第二故乡60年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所发生的巨变。  相似文献   

2.
1955年,在香港上小学一年级的我随父母回到祖国生活;34年后,我只身返回出生地香港“第二次插队”(又称“洋插队”,指知青后来出国出境打工“吃二遍苦”——笔者注),工作四年后置业。香港金融界闻人詹培忠说我是拿到遗产买的房子——身为名人之后,被世俗之见误解,在所难免,不必辩解,更何况父亲马师曾给我的遗产令小子受用终生?  相似文献   

3.
桂花抱蕊,稻花飞扬,收获板栗的季节又到了。我随着年迈的父母驱车穿过绿苍苍的长廊,回到万佛山脚下的老家。  相似文献   

4.
潘俊明 《台声》2001,(8):39-41
因工作之便,笔者最近在山西太原先后采访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几位台胞,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各异,但对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加强交流的殷切期盼却那样的一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林美珍女士是一位出生在台湾屏东的大陆台胞,今年62岁,l岁时随父母来到福建,后来父母回到台湾她留在大陆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目前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林女士只身落户到山西后,与在台湾的父母和亲人将近40年没有见面。林美珍女士回忆说:“我留在山西工作后,我父母、哥嫂和大部分亲戚…  相似文献   

5.
郭平坦 《台声》2014,(4):92-93
从1953年,旅日华侨、留学生从日本舞鹤乘“兴安丸”号分批回到祖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截至1958年,共有3840人回到祖国。在1953年以前个别回国的约有300余人,这总数达4000多人中大部分是台湾省籍同胞。如今60年过去了,这些台籍同胞回国后在各自岗位上默默无闻,尽心尽力。尽管他们曾遇到过困苦和挫折,但他们回国参加建设强大祖国的初衷始终没有改变,没有动摇,更无怨无悔。今天,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富强,这其中也有这些台籍同胞们的默默耕耘与付出。  相似文献   

6.
<正>醉乡的时钟是停摆的。2011,我们三口之家也加入了"春节运动会"—网友给全民春运起了个非常给力的别号,我们则努力从杭州回到老家丽水青田,看看亲友,看看山水,看看家园,毕竟已有好几年没有归乡了,还好,没有近乡情更怯的感觉。我和妻都是正宗青田人,双方父母久居老家,父亲都是退休教师;两边的亲戚,除了出国的,大都在本乡,人多热闹(按家乡方言要说成"闹热"),第一次二十多位亲友的聚会,我就喝醉了。  相似文献   

7.
吴小华 《台声》2023,(5):92-98
<正>谢莹莹,1938年生于广东汕头,幼时随父母迁至台湾。196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攻读日耳曼学,1969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取得日耳曼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德国比利菲尔德大学。1976年回到祖国,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翻译作品诸多。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老叔爱旅游吴荣先八月的一天,由台湾军界退休的老叔周圣文从湖北仙桃市打过一个电话,说他和婶娘已从台湾回到沔阳老家,明天到武汉青山。我赶忙通知弟妹们到红钢城三街坊父母那儿集中。因为叔叔的日程安排较紧,每次回来,最多只吃个中饭就走。全家人如不及时到齐...  相似文献   

9.
顾邦兰,1993年随丈夫从老家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县来上海打工,一干就是14年。从事保浩工作11年来,顾邦兰从来没有回过老家过年,家里还有两个刚上中学的孩子,可她总是笑着说:“上海需要我,道路保洁不能没有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安》2014,(19):49-50
我叫徐西波,老家在山东省泰安新泰。1997年来到济南市振邦保安服务总公司天桥分公司,到现在已经17年了。17年的保安生涯,将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敢作敢当的保安员。我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我出生在一个不大的村庄,也就几百人。老家人的思想比较传统,文化程度低,觉得家里就一个男孩就应该呆在家里,守着父母。因此,中学毕业后,由于没考上学校,我就留在家里,帮着父母务农。从小没出过泰安,很想到外面去看看。不图赚什么钱,但想丰富一下阅历,也想在年轻的时候闯闯。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1.
岳迅飞 《黄埔》2007,(4):32-34
元旦休假,我与妹妹从日本回到内蒙古老家,在全家喜庆团圆之际,父母亲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小红木盒子,取出一枚精致的纪念章郑重地告诉我们,这就是2005年政府颁发给外祖父的抗日纪念章。我的外祖父高宪岗(字雪樵)是作为抗日将领身份获此殊荣的。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件爆发,身处第一线的外祖父时为二十九军值班少校参谋,当他接到部下紧急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保安》2012,(4):63-63
编辑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老家是甘肃农村的。2011年过年回家时,老家托人给我说了一门亲事,跟女方见面之后,我当时觉得女孩不错.就答应了下来。过完春节回到北京之后,我们一直电话联系。10月份,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我父亲给女方家送去了2万元的彩礼,准备让我们年底登记结婚。但后来的几个月,因为婚后工作地点的原因,我们发生了几次争吵。随着争吵次数的增加,我们最终决定分手。当我向女方要求退还2万元的彩礼时,女方完全不予理会。请问,我能要回彩礼钱吗?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谎言     
大多数人在表达感情方面,不但会实话实说道真情,而且会编织美丽的谎言安慰对方。彼此善意地骗着,真诚地爱着,所以人间衍生出许多动人的故事。我认识的小刘就讲了这么个美丽谎言的故事──我来北京当保安员,说实在的,很牵挂远在湖北老家的父母和小妹。所以,隔个半月二十天的,就写封信向家人报平安和问候家况。家人回信总是说一切都好,嘱我安心工作,彼此就这么安抚着。今年春节,我回到阔别一年多的老家,与家人团聚。亲眼所见和亲耳所听的情景使我大为震惊:家里承包的果林遭受雹灾,将果实砸得伤痕累累,成熟后根本没法出售,只好…  相似文献   

14.
晓村 《半月谈》2005,(1):71-71
去年7月,为庆祝父母双亲七十大寿,我回了趟老家。老家在湖南省新宁县,地处湖南与广西交界的山旮旯,穷乡僻壤。  相似文献   

15.
春节,我回到老家。一天晚上,正和父母摆龙门阵,忽听外边传来一阵熟悉的舞稻草龙灯的锣鼓声。咋个,现在村里还舞稻草龙灯吗?我问父亲。父亲笑着说:是的。你小时候见过的,只能在晚上舞。父亲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春节期间,穿行在乡村夜幕中的草把龙灯。  相似文献   

16.
难忘追光路     
<正>我的名字叫爱光,大半生都在从事光学研究与设计。虽然人的名字和所从事的事业没有根本的联系,但是每当回想起自己走上光学研究的道路时,都会感念父母一个不经意的取名,却成为对我一辈子的激励。1960年,我与孪生哥哥一起从印尼回到祖国,不久后考上了福建师范学院物理系。1965年,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17.
周文辉 《台声》2001,(6):44-45
“亲不亲,故乡人。我几十年在台湾,做梦都是故乡的一树一木、一丘一壑的熟悉环境。我到美国看望女儿,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4月 19日,回故乡莆田省亲的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吴东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教授老家在莆田县西天尾镇东星村, 1946年在家乡项青中学初中毕业,即随表兄到台湾谋生。当记者问他初中文化怎么当上教授的?吴教授感叹地说:“离开父母,才知父母的恩情。我 17岁到台湾,假如自己稍不努力,就一事无成。我先在财政部门当雇员,抄抄写写,什么都干,看到别人文化比我高,我就发奋…  相似文献   

18.
<正>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无限感慨之情由衷奔放,内心抒发着对党、对祖国的真挚感激之情。记得1950年7月底,我随家人从香港回到母亲的故乡湖南长沙定居,9月份进入小学三年级  相似文献   

19.
总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默默地想家!家是个温暖的字眼,从不曾忘怀,离家久了,心中便不免有所牵挂,远方的父母,你们现在可好?可曾听见儿子遥远的呼唤。多少次梦中,我又回到了那块生我、养我、包容我多年,给我留下过笑声和泪水的乡土,回到了带给我无限温馨与回忆的家,回到了父母身边,醒来时泪湿枕畔……前几天收到家中来信,内有父母的近照。照片中,父母的音容笑貌依旧清晰,慈祥、善良的脸庞总浮现在我的眼前。不经意间,猛然发现父母的脸上又多了几道或深或浅的皱纹,头顶又悄然生出几根白发,我的心猛然间抽了一下,像针扎一般…  相似文献   

20.
1953年1月,父亲从西北局调入中宣部工作,我随父母住进了中南海,直至1956年,我在中南海生活了三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