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首歌叫《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今年春节前夕,我真的到了台北,参加在台湾举办的第一次祖国大陆期刊展,然后又伴着绵绵的细雨,马不停蹄地参观、访问了台湾几家有名的期刊企业集团并考察了他们的发行渠道。 两岸期刊同业真情碰撞首届大陆期刊展设置在台北繁华的敦化路  相似文献   

2.
人在异乡,最不愿碰上下雨天了,尤其是在冬天。可当汽车从嘉义往台北驰奔时,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心中却充满了窃喜。这种不一样的情愫,来源于20多年前,那个叫孟庭苇的歌手唱红的那首细雨纷飞的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相似文献   

3.
12月的上海,已经步入了冬季。然而2007年12月11日那天,雨后多云,却使人们感觉到了冬天里难能可贵的温暖。在淮海中路高安路口的上海图书馆大楼墙面上,一块蓝色的巨幅天幕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眼球:上海金茂大厦,台北101大楼,中间隔着海峡,一条蜿蜒的胶卷把两地紧紧相连……它告诉人们,“跨越海峡 情系浦江——沪台交流20年影视展”正在这里展出。  相似文献   

4.
台湾散记     
<正>也许是台湾与大陆分割的时间太久了,也许是台湾风光太富有神秘色彩,我们乘机飞临台北桃园机场,我便用心走进台湾,用笔记录观感。感受台北冬雨冬至时节投宿台北,同行的人们尚未起床,我已独自漫步在台北的大街上。晨曦还没有散去,雾霁弥漫空中,似雨非雨。放眼之处不见雨,伸手空中霏轻挨。远程躲避的雨,近身顽皮的霏,它们来在不来在,在我的眼睛里尽显漂泊、浮游,浸润在我的心境深处,叫我徜徉在少小时听说并  相似文献   

5.
台湾行诗词     
王彪 《黄埔》2010,(6):57-57
风入松·台北行 微风细雨润无声,台北景朦胧。 旧楼座座沿街立,车流动,有序前行。 远望阳明山上,云薄正待分明。 风风雨雨自然停,雨过放天晴。 士林官邸人眠去,草坪绿,楼宇空空。 多少烟云往事,后人自有公平。  相似文献   

6.
我们冒着北京第一场瑞雪转到冬天的台北来看雨,虽然天气有几分凉意,但是台湾朋友的热情温暖了我们的心。同文同种的街景,同肤同语的人群,使我们丝毫没有感到陌生,而增进了我们对祖国宝岛的感情。一路上,陈光华先生用形象的  相似文献   

7.
1959年的台北冬季,显得特别寒冷。在台北的国民党官邸里,大大小小的官员们脸上都布满了愁云,显得忧心忡忡。12月16日下午4时左右,人们突然看见多日来闭门不出、不见阳光的“总统”蒋介石从官邸走出,艰难地坐上了汽车,急速开往阳明山的台北荣民总医院。  相似文献   

8.
又见庄奴     
阎良 《台声》2013,(6):60-61
5月的台北总是多雨的,但往往是来得疾,去的也快,我们刚冒着雨钻进车里,行了不到半个小时,打开车门,天又晴了。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0,(9)
正印象里,台北总是爱下雨的,缠绵地飘洒在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季节。第一次邂逅台北,是年少时候阅读的三毛《雨禅台北》这篇散文。当时有一个片段在脑海里的烙印很深刻:"雨仍是不停的下着。一生没有挡雨的习惯,那时候却有一个人在我身边替我张开了一把伞。那个给我生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3,(5):8-9
物价涨、薪水不涨,压力愈来愈大吗?4月6日,“国际枕头大战日”再次登场。虽然当天台北天空飘雨,但数百位来自全台各地的民众汇集民权东路同声吆喝,高举枕头蓄势待发,一起纾压。  相似文献   

11.
再回台湾     
王宇靖 《台声》2014,(3):73-74
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依旧是冬季的台北桃园机场,天空依旧下着雨,一如4年前,好像从来不曾离开。2013年12月15日,我随全国台联组织的“安徽优秀台籍青年教育文化交流团”再次踏上故土台湾,由台北经南投、高雄、垦丁、台南、鹿港、台中进行为期8天的交流访问,感受风土人文,陶醉亲情友情,品味台湾的美丽,尽享家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李丹阳 《两岸关系》2008,(12):61-63
2008年11月18日,台北市伴手礼征选活动选出十大伴手礼及20家台北必买店家,日前被台北市商业处搜集出版成一本《台北市伴手礼寻礼指南》,即日起开放免费索取。相信《寻礼指南》定会使到台北旅游的大陆游客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13.
印象台北     
从福州到台北,直线飞行只需1小时左右,可由于种种原因须先向北再折向南飞来个倒V型线路,整整多了一倍的航程。本想可以在空中鸟瞰一下美丽的宝岛,然而飞临台湾上空时已夜幕降临,地面上的灯光灿若繁星。不过我心目中早已有一幅宝岛鸟瞰图了,她犹如一片翡翠雕成的晶莹剔透的玉叶,漂浮在苍茫的东海之上,美丽而富饶。在台湾10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台北度过,因此对台北的印象尤为深刻。一月虽是冬季,  相似文献   

14.
1月8日,台北,雨。 来自南京的MU5001航班抵达台湾桃园机场。应台湾青商总会的邀请,由江苏省台联副会长李鹭扬担任团长、全国台联联络部交流处处长任挥领队的“两岸情·台湾行”全国台联江苏台籍青年交流访问团一行20人随机抵达。  相似文献   

15.
李晖 《两岸关系》2008,(8):58-60
台北,北京千里之外的神秘所在 初到台北,你会感觉这里像广东小城,车子慢慢接近都会区的时候你又会感觉这里恰似广州、厦门,而伫立在台北的心脏101大楼之下时,你似乎又感觉自己身处香港或东京。“台北像一个镜头,能看见许许多多不同城市”,台湾作家白先勇说。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20)
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伴着这首《春夜喜雨》,9月15日晚,《聆响·行歌——两岸诗歌音乐朗诵会》首次在台北登场,此次朗诵会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诗歌学会、台北中华文化学术研究推广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由中华战略学会,台北华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卓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机构承办。  相似文献   

17.
台北的中山北路,即使在風雨之夜,依然燈火輝煌。崔琪命計程車司機直駛“藍天”。  相似文献   

18.
唐晓 《两岸关系》2010,(2):54-55
说到台北特色地,万华区算是一处。听台北的朋友说,万华区就是老台北城,也就是台北市的发源地,古名叫做“艋舺”,在上世纪20年代,日本人把这里改名为“万华”,不过直到现在,人们在使用台语时仍然习惯把这里称为“艋舺”。  相似文献   

19.
6月2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发表杨邦尼撰写的文章说,到上海书城买书,找不到你要的书,广播催促顾客到楼下结账;到台北(敦南)诚品,夜里睡不着的时候,你可以在诚品“梦读”到天亮。上海书城和台北诚品高下见矣!  相似文献   

20.
<正>3月19日,大陆当红京剧老生于魁智和梅派青衣李胜素率国家京剧院80多人,一连6天为台湾戏迷朋友们献上多出经典大戏,这是国家京剧院第23次赴台演出。于魁智表示,"1993年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表演,我记得是2300个座位,连走道都违规加座"。那次他们是巡回表演,先到台北,再到台中、台南,又绕回台北,但许多台中、台南、高雄的观众都赶到台北来看。于魁智说,那时袁世海先生是角儿,我是龙套。我一上台,袁先生还没出去,观众那种喝彩声山呼海啸一般,2000多人同时鼓掌。当时我就觉得,我们的前辈艺术家太杰出了,如果有一天我能唱好,我也会受到观众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